2024年,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9·7”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一以贯之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全力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城市吸引力竞争力持续提升。
√ 大连获评2024年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上榜央视“营商环境年度创新城市”;
√ 第四次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并获十大“美好宜居”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
√ “智税联”“关金慧”等优秀做法入选国务院典型案例。
2024年,全市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3.65万户、经营主体总数突破100万户,营商环境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
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坚持“一以贯之抓落实”,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形成高位推动、协同共建的工作格局。
去年新春第一会,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鲜明传递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的信心和决心。
构建人大、政协、行政、纪检、社会等多维监督体系,深化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一盘棋”格局;建立“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工作专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协同共进,共建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调整完善市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职责、组成及主要任务。
创新制定《大连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及领导班子成员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进一步发挥各级领导干部优化营商环境的“头雁”作用,压实营商环境建设主体责任。
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高位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系统谋划创优行动,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从1.0到5.0版进阶,营商环境质量提升5.0版方案从“三加强、两提升”五个方面制定60条提升举措344项具体任务。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践诺”活动,25个部门聚焦经济发展之需、企业群众之盼,推出优化营商环境62条硬举措。
开展营商环境问题“大起底、大排查”专项整治,深入排查整改影响全市营商环境痛点堵点问题,将群众最关心、反映最集中的问题纳入新一轮营商环境提升重点,针对性制定解决举措,持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组织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宣传,强化工作调度监督,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以政府有为推进市场有效,全面加强要素保障,降低制度性成本,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出台推动经济稳中求进政策、巩固增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政策措施,聚焦氢能、物流、养殖、电商等新兴、重点及特色产业加力扶持,入选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将信用贷款服务对象覆盖全部个体工商户,建立5家“首贷中心”和42家首贷服务站,累计放贷22亿元;企业通过“掌连金融”平台获贷1.06亿元。
深入实施“兴连英才计划”,为我市高层次人才提供医疗、教育等优惠服务;建设人才高地,引育高层次创新团队11个,新增高层次人才971人,引进外籍人才3431人。成功举办“海创周”,我市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城市。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主体培育,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15家和多个实验室,英歌石科学城开城运营,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中心。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正式运营大连市数据产业有限公司,保易通服务平台获2024年数字政府卓越贡献奖。
实现不动产权证核发1个工作日完成,水电气网业务联办、不动产税费“一码通办”、小微企业低压办电和用水报装“三零”服务;300个事项“全市通办”,200个事项沿海六市“区域通办”,59个应用场景“一件事一次办”,952个服务事项“掌上办”。
行政职权管理系统入选人民网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税费诉求通答”“智税联”入选国务院办公厅优化营商环境督查典型经验做法;推进综合窗口改革,“综窗”系统覆盖全市3500个综合窗口,市政务服务中心无差别受理事项占比达90%;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增设营商特色窗口,为企业提供更广范围的增值服务。
为有效维护公平竞争,清理影响公平竞争障碍。全市大力清理违法设定或以备案、登记、年报、认定及其他任何形式变相设定或实施的行政许可,出台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实施办法,破除市场准入隐性门槛;严惩破坏公平竞争行为,整治欺诈宰客行为,深化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严查严惩生产、销售、改装、使用具有作弊功能的电子计价秤违法行为;优化政府采购服务监管,建设电子卖场网上超市,入驻企业1400余家,上架商品近443万件,累计交易额4000余万元。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全市努力打造制度完善、监管精准、权益保护充分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为各类经营主体经营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为业务指引,以服务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为逻辑主线,“小切口”出台东北首个服务经营主体的地方性法规《大连市经营主体服务条例》,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奠定坚实基础;完善相关法规规章政策,制定《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签订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创新推出工程招投标“评定分离”,优化政府采购服务监管,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严惩破坏公平竞争行为,整治欺诈宰客;持续推行不予行政处罚等“四张清单”,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实行不见面开标、暗标盲评、远程评标、智慧评审,降低或免收投标保证金并自动缴退,减轻企业负担,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质效获央视《经济半小时》深入报道。
打造“非诉善治和风滨城”多元解纷司法品牌,去年以来诉前分流案件7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84%;成立大连金融法庭,速裁案件分流率超过80%,快执案件分流率超过60%;强化“立、审、执”全流程一站式在线服务,立案登记和诉讼服务实现“一窗通办”,全省率先实现二审案件网上立案,全市法院网上立案率超90%。
常态化组织开展涉企“法治体检”等活动,保障经营主体多层次多领域法律服务需求;开通公安“涉企案件绿色报案通道”,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所有公安政务服务窗口一律7×24小时服务;出台“公证助力十条”,创新发展公证法律服务方式,积极为经营主体提供专业便捷服务,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通过提升通关效率、打造智慧港口、畅通海陆通道,营造包容开放、近悦远来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充分发挥大连在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优势,倾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制度创新,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累计推出6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打造RCEP(大连)国际商务区全国样板,创新推出RCEP公共服务平台,精准服务1.5万余家企业。
“大窑湾·智慧港口2.0”全面投用,上线“辽智通”大宗散杂货智能操作系统(BTOS),实现口岸客户从合同签署到费用结算全链条无纸化,大连获批全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建立公开透明港口收费体系,主动公示收费项目及对应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并做到清单外不收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拓展至28个领域150余项功能;规范地方特色应用项目申报及管理,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中新(新加坡)“一次录入、同步申报”项目,推动口岸信息领域跨境合作。
口岸船舶入境实行“7×24”小时通关,大连关区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为28.84小时、0.76小时,同比压缩14%、13%,获批全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压缩检疫审批时长,设置审批专岗,推广智能检疫审批系统,对符合审批条件的农食产品实现“即报即批”,审批时间由原来最快1个工作日缩减为5秒;提高国际旅客通关效率,升级智能查验设备功能,研发健康申报自动比对程序,部署人包绑定系统,进境旅客通关平均时长压缩60%。
我市航线总数达106条,集装箱航线实现RCEP成员国核心港口全覆盖;完善物流功能,矿石、油品、LNG国际分拨基地扩链增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7.4%,我市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为加快中欧班列沿海集结中心建设,实现满洲里、绥芬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同江6个主要口岸全畅通,形成东、中、西“三通道”多线路、多口岸发运和往返“双向”开行模式,中欧班列开行量增长10%;积极推进空港高质量发展,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建设正式启动。大连机场国际客货航班量恢复至108班/周,周旅客量达到1.5万人次。
国际运输量(客、货、航班)保持东北地区首位,对日通航点数量、旅客量和航班量保持全国前三;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大连成为全国同时实施海陆启运港退税政策的三个城市之一。
出台《大连市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速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促进大宗进口贸易,助力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进口,推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深耕日韩,成功举办日本“大连周”,新设日资企业52家、韩资企业38家;开拓新兴市场,对东盟进出口增长50%。
去年成功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规模、场次、嘉宾数量均创新高,同年还举办了国际赏槐会、数交会、海博会、服博会、首届“海军杯”国际帆船邀请赛等重大活动,当选中国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效拉近政商关系、做细做实助企纾困,切实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亲清统一政商关系。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多措并举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释放民营企业“自己人”鲜明导向,展示大连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优秀民营企业家来连留连投资兴业;出台《大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着力抓好环境优化等6个专项行动、32条政策举措,多维度合力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健康发展“15条”,助力各类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建立并深化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与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工作机制,开展联谊交友活动40余次。
建立大连市政企沟通协商机制,每季度召开政企沟通协商座谈会,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建议;为做细做实助企纾困,持续落优“为民企办实事”工作机制,开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致企业家一封信”和领导干部“双进双促”专项行动,全市入企干部深入企业察实情、听诉求,多施并举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去年以来7000余名领导干部走进万余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长期困扰的发展难题;落实惠企政策,累计为5家企业拨付专项资金6841万元,拨付率超过90%,帮助5个项目按计划如期投资建设,累计带动投资超6.4亿元;制定党政领导干部与民营经济人士交往正、负面清单,切实构建亲清统一政商关系。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全市上下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时,再一次对抓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出的重要指示。
为持续深化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我市即将出台营商环境“6.0版”提升方案,开展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主题践诺活动,持续推动城市营商环境提质升级,并将持续对标世界银行评估体系和先进地区优秀经验,深入实施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不断增强投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贡献大连力量。
大连市中山区委宣传部出品
互联网加(大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版权问题请联络:0411-82565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