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区八旬老人两次搬家唱响新“黄河谣”

文摘   2025-01-02 06:03   河南  

“中央心系黄河滩,整体搬迁功如山;四通八达柏油路,公交就在家门前……”。12月30日,是80岁的耿田祥老人入住尚阳社区纪念日。他诵读的《搬迁颂》,是搬进社区后创作的第一首诗。

耿田祥正在为老伴诵读《搬迁颂》

耿田祥是开封市祥符区曲兴镇尚阳村人,四年来共创作了100多首诗歌。其中,《搬迁颂》还被收录在《曲兴镇乡情志》里,这是他相当自豪的一件事。
耿田祥写诗,源于他经历过的两次搬家。
尚阳村最早在黄河大堤南边。
“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光出盐和碱,就是不打粮。”这首民谣,映射着当时村民生活的艰辛。
1970年,为了填饱肚子,耿田祥和尚阳村民一起,用架子车拉着从老房子上拆下来的破砖、破瓦、破檩条,从堤南搬到了堤北。
“我盖了三间小草屋,花了120块钱,还都是借的,没有吃的招待盖房的师傅,我难为得直掉泪。后来还是师傅从自己家拿过来两个萝卜。”提起第一次搬家,耿田祥老人感慨万千。
2017年,为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启动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
2020年底,曲兴镇尚阳、大蔡、门八府三个行政村的五千多名群众,从堤北搬到了堤南的尚阳社区,耿田祥一家也住进了120平方米的新楼房。
“第二次搬家,我没搬一块砖,没提一兜泥,没作一点难,就拎包入住了。”耿田祥动情地说。

尚阳社区全貌

搬出黄河滩,迁进新生活。社区基础条件齐全,服务设施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仅德宁制衣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就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
搬迁腾出的大片土地,通过复耕、流转,建成了高标准农田,不少群众在这里就近务工。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鸟岛”越来越多,湿地成了灰鹤、白天鹅的家园。黄河成了“生态河”、”景观河”,经常有市民前来休闲观光。乡村旅游悄然兴起,群众的收入来源从单一到多元。
社区居民既“安居”又“乐业”,日子越过越甜蜜。闲暇之时,大家常聚在一起唱戏、跳舞、扭秧歌,尽情表达内心的喜悦。社区,成了十里八村的“CBD”。

社区就业工厂

从堤南到堤北,又从堤北到堤南,两次搬家,两种生活,两种感受。
“历朝历代没干成的事,这个时代办成了!我要把党的好政策歌唱出来,抒写出来,不写我心里憋得慌!”实实在在的亲身经历,真真切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激发了耿田祥的创作冲动,他决心用自己擅长的“七言”诗歌、民谣,将搬迁后的感悟都记录下来。
视力衰退的耿田祥老人,尽管戴着老花镜,一些笔画比较复杂的字,他点几下还是点不到位。可这丝毫挡不住他的创作热情。家里的沙发、阳台的小方桌、床头,甚至口袋里,放的都有纸和笔,只要想起一个好词或者好句,他就会立马停下手里的活儿记下来。

耿田祥老人正在创作

老人的窗台上有两个盒子,里面存放着他的《晒晒国家成绩单》《土地流转当先锋》等诗稿。
老人说,这是他的“宝盒”。

尚阳村党支部书记杨庆山说两个“宝盒”里的诗是新“黄河谣”

尚阳村党支部书记杨庆山抚摸着耿田祥老人的“宝盒”,感慨地说:“你看多厚一摞,每一个字,都饱含着老人的幸福感和对党的感激之情。这是迁建居民发自内心的新时代“黄河谣”。
站在社区小桥旁,一排排楼房被夕阳拖出了一道道斜影,斜影旁边的垂柳随风摇曳,耳畔仿佛又响起了耿田祥老人刚刚创作的《新搬迁颂》:“亭台楼阁惹人醉,环境优美马路宽;祥云缭绕咱尚阳,好似蓬莱立身边……”(作者:李俊霞 崔鹏云 段佳均 曹宁凯 马蒙 焦宇炜)


平台合作可扫描二维码

信息来源:云上祥符

编辑:刘俊红

审核:吴玉山

监制:魏越群



往期精选


祥符网
祥符网--开封市祥符区最大的综合性官方新闻网站;以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发展为主的权威性新闻门户站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