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岗一号|毛坯到精装:朋友圈的真相

乐活   2024-12-15 20:55   江苏  

文   字

赵翊贺           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

陈章虎           食品科技学院2024级本科生



 引言 

“我可以过得苦点,但是我的朋友圈不可以!”你是否也常听到类似的话?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朋友圈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从前只是单纯记录日常的地方,如今却承载了更多。

人们为何精心打造朋友圈?有人为塑造完美形象,有人因焦虑于点赞数,还有人受报喜不报忧性格影响。“好汉坡”打卡背后可能是磨破的手,“人间烟火”背后或许是高价的茶。“毛坯人生”与“精装朋友圈”形成鲜明对比,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让我们一起剖析。



朋友圈关键词



#学习日记

#居家肥宅


#游戏战绩

#能吃是福

#咸鱼

#文艺风

#搞笑

#运动

#日常吐槽

#旅行plog

......














1.青年网络处世学问之

“朋友圈运营守则”


SVG布局的工具条上可以设置动画各种参数
同时可以设置宽高比,达到SVG层和布局内容的完美对齐

(图源网络)

每每浏览到这样精致的朋友圈,我们可能是欣赏的,是羡慕的:哇TA的图拍的好美,我也想要;哇TA的文案真是绝绝子……

每当我们收获到自己的朋友圈“精心运营”的成果时,内心也总能得到满足感、自豪感。

然而有时候,这好像成为了一种常态、一种约定俗成,一种不遵循就不可以的“运营守则”。




2.那,朋友圈“精制”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妨分析探讨一下那“精装”背后的深意。

起初,人们只是在朋友圈记录日常生活,无论这个生活片段琐碎与否。今天摔了一跤、做了什么奇怪的梦、去了哪里......就像在直播间发弹幕一样——只是单纯的想发,顺手就发了。

直到隐隐约约发现朋友圈存在某种规律:发了某些内容点赞就会多,发了某些内容真的会有人对其热情。

于是在这个信息社会中,朋友圈已经不仅仅是分享日常的舞台,它逐渐演变成了个人品牌、形象管理和情感展示的场所。



# 虚荣与攀比心理 #

成因之一:为了满足虚荣心,炫耀、攀比生活而过度刻意地包装。

也不在乎是否真的存在关联,就像把握了真理一样。如买了什么摩托谈了什么恋爱、参加了什么奖作获得了什么奖项等等。

你问他们开心吗?Of course!

但更开心的是点赞评论和别人羡慕的目光,这是他们的二级享乐。

为了满足这一点----

图是耗时一小时专门修过的,排版是要符合颜色搭配的,文案是要精心挑选的,朋友圈是必须当天发的,就连评论区的回复也是要字句斟酌的。

渐渐地,为了“某些内容更多的点赞和热情回应”,朋友圈开始演变为个人形象展示的“竞技场”,过度刻意包装之风四起。


(点击图片查看背后的故事)

 
 
 
 

有人表示不理解“假不假?这样活着好累啊”,也有人乐在其中“没错,我就是strong(死装),怎么了?”他们的格言是:宁可苦了自己,不能苦了朋友圈!

总结来看,“精装”朋友圈过于在意杂志版的排版、高级感的图片和原创走心文案。




# 焦虑心理#

“精装”朋友圈背后的成因不是单方面的。

有的人可能是因为想要展示自己的精致且棒棒哒人生,如前文所述;而有的人却是因为渴望认同而产生的朋友圈焦虑。

(图源网络)

这是不是你呢?当看到自己的朋友圈点赞很少,便开始焦虑了。

你在焦虑些什么呢?有想过这焦虑是怎么产生的吗?

其一,人们渴望与周围人建立情感联系、得到认同,不止是为了满足虚荣心,也因为情感支持作为生活动力来源之一,至关重要。

其二,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我们在真实生活中与周围人匆匆擦肩而过,更大程度上依靠网络获得情感支持。  

其三,朋友圈的点赞评论取代了真实交流互动,完成一次次情感代偿,结果导致朋友圈与现实生活前台与后台边界变得模糊,常常将朋友圈内容与真实生活划上等号。

于是发的人担心“为什么这条点赞量这么少,是因为大家都不喜欢我吗?”;看的人焦虑“是不是只有我是如此普通且平庸?”进而引发恶性内卷,朋友圈开始从映照现实发展到美化现实,甚至于扭曲现实。



(图源网络)

焦虑影响下年轻人朋友圈自我呈现:

(1)分享欲降低,美化意图明显

(2)自我呈现频率变低

(3)自我呈现虚假化趋势

于是,看似“毛坯”的人生,便想要“精装”的朋友圈加以修饰。




#性格因素 #

除了上述两点心理因素,即“虚荣心”和“认同焦虑”外,其实还有一点:中国人报喜不报忧的性格。

报喜不报忧,难道不是当代很多年轻人的现状吗?

吃的好吗?挺好的。

用的好吗?挺好的。

和同学朋友相处的好吗?都挺好的,妈,您也注意身体。

其实无论好与不好,我们都希望把展现出好的一面给家人、朋友……把烦心事咽在自己肚子里,不想让他们担心,报喜不报忧。

(图源网络)

因此不能否定,报喜不报忧的性格也参与影响了“现实很骨感,朋友圈很丰满”的现象:哪怕人生是“毛坯”的,朋友圈也要“精装”的。




3.毛坯人生vs精装朋友圈该怎么看待

诚然,“精装修”的朋友圈在某种程度上是虚假繁荣的体现,而在我们展露的光鲜华丽的表面之下,更不能忽视掉那由我们苦苦经营的“毛坯人生”。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精装朋友圈”的合理性。从积极方面讲,那也是对骨感现实的丰沛想象,是苦苦追寻的诗和远方。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毛坯”的人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精装修”,更重要的是那一块块的砖石,是它们构建了我们的人生,承载了我们的灵魂。而我们也在不断完善它。因此,其实完全不必急于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为“毛坯”状态,因为它会随着你的构建而不断地完善,随着你的精装而更加璀璨,终有一天,成为自己的参天大厦,梦中小屋。

生活的真正艺术,在于发现并庆祝那些平凡中的不平凡。

热爱生活,追寻自我,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构建并精装自己的人生。



来源 | 青年传媒

责编 | 蒲怡然 贾玥瑒

校对 | 赵子雅 吕祥申

审核 | 朱媛媛 姚敏磊

南农青年
品读校园 微观万象 | 分享校内校外最新资讯,离南农最近,与你最贴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