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指导,中国青年报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联合主办的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推报活动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我校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徐灿同学荣获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徐灿
徐灿,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法律(非法学)24级硕士研究生,曾任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校青协、校红会学生分会主席团成员等职务,曾获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南京农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南京农业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等10余项荣誉。
徐灿深耕志愿服务,将热忱化作行动,多次荣获佳绩。在南京高校无偿献血活动中,她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中,她展现了卓越的组织能力。这600多个小时的志愿时光,见证了她对奉献的执著追求与不懈努力。
热情四溢,志愿光芒遍及盛会。从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到南京森林音乐会,再到江苏大学生戏剧节等,徐灿7次投身各类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她用热忱与专业为活动注入青春力量,以出色的表现充分展示了南农学子的风貌,更为学校增光添彩。
扎根社区,初心滋养知识幼苗。作为国家级志愿服务项目“七彩四点半”的负责人,徐灿推动学校与周边4个社区的紧密合作,在课余时间开展课后辅导及农业特色科普活动60余次,累计服务中小学生逾2000人,服务时长达900小时,曾获“中国青年志愿者”“江苏科技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10余次,为孩子们心中播下“知农爱农”的种子。
传承精神,追锋路上肩负使命。在雷锋月中,徐灿策划并举办“追‘锋’集市”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展示活动、志愿骨干培训班及雷锋岗志愿服务体验活动,带动全校数千人参与志愿服务,并受邀参与玄武湖“军民携手学雷锋·双拥文明玄武湖”主题便民服务和风采展示活动。
三年来,徐灿共组织大、中、小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内容涵盖儿童关爱、科学普及等多个方面,通过实际行动让志愿精神深入人心。
01
02
社会实践犹如丰厚沃土,滋养学生成长成才。徐灿踊跃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曾任校青协、校红会学生分会主席团成员,在课余时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在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上书写奉献篇章。从“七彩假期”到“强国有我,‘核’你一起”,从扎根基层到乡村振兴,徐灿的社会实践之路,见证了她的赤诚之心和无畏担当。
七彩引航,助梦成长。作为国家级社会实践项目“七彩假期”团队负责人,徐灿为贵州省麻江县第三小学和龙山中学的孩子们提供暑期线上教学。她结合农林院校特色,精心打造了“识五谷,知农桑”和“小动物,大世界”系列农业科普课程,课程总播放量突破10000人次,直接受惠1000人,间接受益1685人。
科普宣讲,初心闪耀。作为“强国有我,‘核’你一起”项目负责人,徐灿走进社区、学校及工厂,宣传“双碳”目标的重要性,科普环境保护理念与方法。她共开展宣讲20余次,引导1000余人参与“低碳绿跑”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播环保理念。
扎根基层,勇于担当。作为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云支教专项活动主要负责人之一,徐灿组织500余名志愿者在线上为国家贫困县的孩子们提供“一对一”陪护。她因卓越表现,荣获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组织岗志愿者、优秀先进个人。
乡村振兴,耕耘未来。作为南京农业大学“乡村振兴计划”校地对接工作负责人,徐灿致力于为有志服务于乡村的南农青年提供帮助与服务,做志愿者的志愿者。她还深入参与省级志愿服务项目“博爱青春”和“垃圾分类·青春行动”的组织与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不是一味的埋头苦干。作为校报记者团主席团成员,徐灿聚焦“两个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采访坚守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南农青年,书写属于南农人的乡村振兴篇章,在校级及以上平台发表文章10余篇,文章《博士毕业后,他选择报名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被团中央官方平台西部志愿汇转发。
作为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徐灿整合全校资源,统筹全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宣传总结工作,对接19个学院,编写《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简报》,向外发出南农青年强国兴农之声。负责2023年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笃行计划”总结交流活动宣传工作,宣传社会实践过程中涌现的优秀团队和个人,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大舞台挺膺担当、建功立业。
作为外国语学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外语讲解团成员,徐灿面向来华留学生、赴外学习交流师生开展宣讲,围绕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主题,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获新华社、中国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
自2007年起,由中国青年报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联合举办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已连续举办17年,共产生1.2万余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本年度推报活动以“自信自强 挺膺担当”为主题,号召广大青年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挺膺担当,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风采,共产生161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个人、100个“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和32个优秀组织单位。
多年来,我校团委始终响应团中央号召,为全体南农青年提供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将榜样引领作为共青团工作重点,通过青年讲师团、信仰公开课等形式,鼓励青年以大学生自强之星为榜样,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来源|青年传媒
责编|赵翊贺 章筱妤
校对|赵子雅 吕祥申
审核|朱媛媛 姚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