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普京似乎正在一场高风险的“赌博”中逐步走向胜利。他将1.4亿人口的俄罗斯变成“战争机器”,并成功硬抗住了北约32国的联合压力。
这一局面让北约秘书长吕特也不得不承认:俄罗斯的军工产能在短短3个月内,就超过了北约32国一年的总和。这一惊人的数据,无疑让西方世界感到深深的不安。吕特的这番言论,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直接炸醒了欧洲各国。
欧洲国家想要弥补与俄罗斯之间的产能差距,不仅需要将国防支出翻倍甚至更多,还需要数十年的发展时间。而俄罗斯之所以能在GDP仅为荷兰和比利时总和的情况下,实现如此强大的军工产能,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其继承了苏联时期庞大的弹药储备和军工潜力;其次,普京上台后,大力发展军工产能,某些型号弹药的产量甚至增长了近50倍。相比之下,乌克兰虽然有美西方的支持,但其军工产能依然无法与俄相提并论。
英媒曾透露,乌军一天所需的炮弹量甚至超过了英军火商一年的产量。德国的弹药储备仅够维持两天的战斗。北约也已公开承认,弹药生产速度根本无法跟上乌军的消耗速度。
尽管美国每月能生产1.45万枚炮弹,但乌军每天就要发射超6000发。这意味着,美方一个月的炮弹产量甚至不够乌军使用3天。西方的军工产能不仅低,还存在一个致命弱点。
俄方的战时经济体制,是其军工产能爆发的关键。政府官僚系统在军工生产问题上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卢布在国内的高购买力,以及作为资源出口国的优势,使得俄罗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采购大量军工物资和原材料。
而美国却对民间国防承包商存在过度依赖。美军自身无法完成关键装备的检修和维护,只能靠承包商,没有承包商很可能直接影响到其是否能作战。这样的美军,即使亲自上场,也难以与俄军打一场消耗战,更不用说乌军了。
靠着强大的体制与产能,俄罗斯不仅顶住了美西方疯狂的制裁围堵,经济也有所回升。2024年其预算收入总额达到36.707万亿卢布,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俄罗斯经济的稳健,也展现了其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在这份成绩单中,非油气收入占据了主导地位,总额高达25.576万亿卢布,占预算收入的近70%。这一比例凸显了俄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转型,表明其对油气资源的依赖正在逐步降低。与此同时,油气收入也贡献了11.131万亿卢布,尽管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俄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眼看已难以遏制俄罗斯,北约彻底急了,向俄邻国增兵4100人,不料其F-16教官却惨被俄军斩首。近日,600名瑞典士兵奔赴拉脱维亚,并驻守到紧邻俄边境的阿达日基地。瑞典的加入,让拉脱维亚境内的北约驻军国家增加到14个,总兵力也上升至4100人。
这无疑给俄军在波罗的海的防线带来了巨大威胁。这个战略要地不仅是北约监控俄军事调动的前沿阵地,更是北约对俄施压的关键节点。面对北约的举动,俄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直接发起打击。
在一次针对乌军营的空袭中,俄军击毙一名北约F-16战斗机教官,对此北约敢怒不敢言。总而言之,俄罗斯绝对不会向北约让步,特朗普已下定决心要结束俄乌冲突,若北约再不收手,只怕会同时面临美俄的施压,届时其麻烦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