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中,友谊往往是流动的,而利益则是永恒的。乌克兰的战火再次将这一冷酷现实暴露无遗。战场上,乌军面临着弹药的严重短缺,而俄罗斯则以每天近万枚弹药的发射量,形成了50倍之多的火力优势。
要知道,美欧已向乌提供超过400万枚炮弹,自俄乌开打以来,美国已向乌提供了超过620亿美元的援助,欧盟则提供了880亿欧元,为何乌军的弹药数量还是无法与俄抗衡,到底谁在背后为俄提供支援?
一份泄露的美国情报文件却揭示了这场隐秘的较量——埃及,这个美国在中东的传统盟友,竟然秘密计划向俄提供4万枚炮弹。这一消息无疑令人震惊。而对于这一行为异常沉默的拜登政府,也让外界感到意外。
当伊朗等国被传出援俄炮弹后,美方立即对其采取制裁行动,为何对埃及却一句话都不敢多说?原因很简单:埃及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苏伊士运河作为全球能源运输的关键通道,埃及的地缘政治地位至关重要。
面对手握这张“王牌”的埃及,美方自然不敢轻易出手。而埃方之所以援俄炮弹,是对俄罗斯过去支持的一种回报。尽管美国曾是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持者,但去年其突然切断了援助,迫使埃及重新考虑其外交政策。
俄罗斯在此时伸出了援手,通过粮食和经济合作帮助埃及渡过难关,两国关系因此变得更加紧密。而从苏联时期开始,俄方就一直在关键时刻支持埃及,这种历史关系使得40000枚火箭弹的支援不仅是军事上的援助,更是两国友谊的象征。
而且近年来随着美方在中东的影响力减弱,埃及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不愿继续扮演受命于人的棋子。尽管埃及总统公开否认了对俄方的军事援助,但为了不失去这个中东的宝贵盟友,拜登政府还是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种无奈与克制,也反映出美国在全球权力格局中日益力不从心的现实,其对俄方的孤立和围堵也彻底宣告失败。美方本想借俄乌冲突将俄彻底打垮,但没想到的是,俄方居然成为这场冲突中的“最大赢家”,甚至被打成了欧洲第一。
据央视新闻报道,19日普京总统宣布,2023至2024年间,俄罗斯经济实现了8%的增长,GDP位居欧洲之首,全球排名第四,甚至超越了日本。这一消息,无疑让美西方大跌眼镜。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西方在这场冲突中付出的惨痛代价。
尽管美西方对俄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制裁,但其也因此遭到俄方在各行各业的反制。俄罗斯不仅以牙还牙没收了西方的在俄资产,还延长了俄石油的反制措施,西方企业撤走要交10%的退出费,其资产也被俄没收,这些举动为俄国库带来了意外之财。
而西方国家却在自鸣得意中,无意中为普京的计划提供了资金。至于军事方面的施压,则刺激了俄军工产能的大提升,甚至加速推动了俄白一体化。如今,俄方每天能生产3500架无人机,坦克产能也翻了6倍。
再加上前苏联时期遗留的库存弹药和军工实力,即便没有埃及的援助,俄方也能保持弹药的稳定供应。而北约生产155毫米炮弹的成本已经从2000美元飙涨到8000美元,援乌压力巨大无比。
事实已经证明,美西方试图将俄耗死的战略已经失败,其反而被俄严重消耗。若再不收手,只怕会输的更加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