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疗法是应用雾化吸入装置将药液雾化成粒径0.001~10µm的气溶胶微粒后,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气管、支气管和肺泡并沉积于肺部,从而发挥防治疾病作用的治疗方法(图1)。其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治疗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缓解咳嗽、咳痰等急慢性呼吸道症状的重要手段。
与雾化装置连接的吸入器分为面罩式及口含式。面罩式吸入器是通过鼻腔或者口腔吸入治疗,但更多的是通过鼻腔进入,经鼻吸入时气流量小,且鼻内的机械阻挡及无效腔易导致药物在鼻腔中潴留,药物的使用率较低。口含式吸入器是直接通过口腔吸入治疗,相较于面罩式吸入器药物损耗小,肺内药物沉积多,药物疗效更佳。
雾化吸入时,应优先选择口含式吸入器, 但下列情况选择面罩式吸入器更好:
①年龄<3 岁的儿童;
②因体力、智力、理解力、协调能力障碍或其他原因 无法配合口含式雾化的患者;
③合并有过敏性鼻炎或腺样体肥大的下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④明显低氧不合并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使用面罩雾化比口含器雾化更有利于改善缺氧。
因此应综合考虑患者情况、疾病诊断、药物性质、应用场景来选择适合的雾化装置,从而提高雾 化药物疗效,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雾化吸入治疗前:
①雾化药物储存装置、呼吸管路、雾化面罩等设备建议专人专用,患者分泌物残留在雾化吸入装置上,如果消毒、干燥不彻底,被污染的回流冷凝液可能导致雾化吸入者被感染。
②治疗1h前不应进食,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防雾化过程中气流刺激引起呕吐;
③药品使用前需确保其在有效期内,无沉淀、结块、变色等。因雾化药物不含防腐剂,雾化吸入治疗药物应现配现用,配置过程应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尽量使用单剂量药物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单剂量小瓶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应避光保存)
④不抹油性面膏,以免药物吸附在皮肤上。
⑤使用2种或多种药物混合雾化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容性和配伍后的稳定性,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不可混合使用。
2、雾化吸入治疗时:
①慢而深地呼吸,最佳呼吸方式为:嘴吸气,鼻呼气的方式缓慢深呼吸。
②对于哮喘患者,建议慎用雾化祛痰药。若需使用,需密切关注诱发气道痉挛导致的咳嗽、气喘加重等症状。
3、雾化吸入治疗后:
①雾化结束后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配合空心掌自下而上扣背促进排痰。
②某些药物的雾化颗粒沉积在口咽部,或残留在面部可引起继发感染。雾化结束时及时漱口和洗脸,以免残留药物引起刺激和不良反应。
③雾化结束后需彻底清洗雾化装置、干燥保存、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
④换气通风:雾化吸入时,药物会在呼气时漏到周围环境中,要注意通风换气。
请在药师或临床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雾化祛痰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2、《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图文|药剂科
排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