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意兼形声字,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基因,也是华夏子孙彼此相认的符号。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重要古代中国文字语料库,使用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性的字体。
“年”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是年成,五谷成熟。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谷的象形,下部是一个弯着腰、臂向下伸的人的象形。
“年”字的金文写法
金文“年”字的形状跟甲骨文很相似,“年”字下部人形的中间部分,或写得肥一些,或干脆在相当于腹部的位置上加一圆点扩展开来变成一横,下垂的谷穗更明显,人的腰也更弯。人与禾连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千”字。
“年”字的小篆写法
发展到小篆阶段,“年”字下部的“人”讹变为“千”,变成了形声字,禾形千声。
汉末“年”的隶书写法
隶书将小篆的字形加以线条画改造,楷书则进一步简化,最终形成了现代的“年”字。
“年”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
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
“年”作“谷熟”讲,在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中最为显著。《穀梁传·桓公三年》记载:“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年”字与农业息息相关,象征农耕始祖后稷先民们用于庆祝谷物丰收、祈求下一年风调雨顺的祭祀活动。西周初年,已有了“年”的雏形。“年”的名称直到汉武帝时才正式固定下来。
时至今日,“年”字仍常常表示“一年中的庄稼收成”,如“年景”“年成”“丰年”之“年”,正显示了“年”字的“庄稼成熟”义和“时间单位”义二位一体的必然性。“年”也便很自然地引申出时间单位的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年”字的字形逐渐简化,但其作为时间单位和节日的意义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
沧海桑田。尽管经历了无数朝代更迭,但我们每个人每年翘首期盼的,还是春节回家过年。
籍此以下为读者推荐相关书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中获取更多汉字发展研究方面的相关知识,体会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甲骨文是什么》
著者:任会斌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索书号:K877.1/48
内容提要:本书作者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甲骨文”,包括甲骨文的发现与发掘、研究甲骨的学科甲骨学、甲骨文书法、甲骨卜辞与商代占卜等,他还精心挑选了十多片珍贵的甲骨拓片,娓娓道来写在骨头上的历史与故事,带您去遥远的殷商时代做一次神秘而又惊奇的旅行。
《甲骨文的故事:汉字的寻根探源之旅》
著者:董作宾 董敏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索书号:K877.1/53
内容提要:本书透过解读商人独有的甲骨占卜文化,走入历史现场,看见殷商先民生活的样貌。从字形、字义的演变到文字背后的小故事,认识60个有趣的甲骨文,进而认识字里蕴藏的丰富文化。
《甲骨字画》
著者:池新民
出版社: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索书号:K877.1/58
内容提要:本书是一本看图识字的甲骨文字普及读物,把甲骨文字、画、汉语拼音、英语注释结合在一起,以期更好地推广和传播甲骨文这一中华文化之根脉,进一步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能量。
《神秘的汉字》
著者:小山铁郎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索书号:H12-49/120
内容提要:本书以白川静先生的白川文字学体系为基础,从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入手,对汉文字进行了文化上的解读。每个字都有简体、拼音、繁体、小篆、金文、甲骨文和绘图示意,帮助读者从字形结构入手,结合人类学、神话学、历史学和文学等知识,全面了解此字的产生、发展和变化。
《汉字中的农耕文化》
著者:李毅强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索书号:H12/202
内容提要:本书把与“农”相关汉字演变过程,进行梳理,旨在帮助读者明了汉字字形与部首的基本属性,帮助读者正确理解汉字,使读者在探研我国古代文字和农业及书法艺术方面,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释解“农耕”方面的汉字,从传承角度出发,重点以字源解说为主,并就汉字字形的传承、演变逐一分析。
《说文解字彩图馆》
著者:许慎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索书号:H161/49
内容简介:本书对《说文解字》原文释义,同时配有插图,在旁注明其甲骨文、金文、篆文、楷书字体,演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字源:当代新说文解字》
著者:窦文宇 窦勇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
索书号:H12/89
内容提要:本书把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确认的三千五百个常用汉字的形义来源,按造字方法分六章说明,分别为象形字、示意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记号字。
撰稿:王玉洁
编辑:齐 月
初审:张允丹
审核:于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