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大师!南开大学首颁数学人才奖

教育   2024-12-04 11:40   天津  



今年12月3日,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整体微分几何之父”、南开数学研究所创建人陈省身先生逝世20周年。为继承先辈精神、汲取前行力量,南开大学数学人才奖首次隆重颁发。讲席教授麻小南郭少明获此殊荣。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南开大学特聘教授、终身校董、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主席、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创始人张文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葛墨林,南开大学原校长侯自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龙以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张伟平出席活动。南开大学副校长白承铭主持颁奖仪式。



杨庆山与张文中共同为麻小南、郭少明颁奖。

 

南开大学数学人才奖由多位校友捐赠设立旨在引进和表彰取得突出学术科研成就的数学人才。此奖项的设立承载着校友们对母校的拳拳之心,更寄托着他们对南开数学未来发展的殷切希望。



陈雨露向获奖教师致以热烈祝贺,并向各位校友对南开数学学科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他在讲话中指出,陈省身先生怀着巨大的爱国热忱回到母校南开创建数学研究所,为南开数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经过一代代南开人的拼搏努力,南开大学已发展成为名师云集、综合实力雄厚、享有优秀国际声誉的数学重镇。面向未来,南开大学将更加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大力发展数学等基础学科作为引领学校创新发展的先手棋,培育长远竞争力的强引擎。希望数学人才奖的设立成为激励南开数学人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新起点。诚挚期待全球更多优秀数学人才加盟南开,助力祖国早日建成数学强国!



张文中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南开大学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南开数学学科发展的高度赞扬与期待。他表示,每次重返母校,都能深切感受到南开数学学科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自陈省身先生逝世后,一代代南开数学人接过旗帜,为中国数学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设立数学人才奖是多位南开数学学科培养出的校友共同的心愿,希望这一奖项能够激励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脱颖而出,推动南开数学不断前行,成为全球数学领军人物的摇篮。



郭少明在获奖感言中说,感谢各位校友对数学研究的大力支持,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此前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最好的激励。南开一直是他心中向往的学府,如今能有机会在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书育人,他感到无比荣幸。入职后,他深切感受到了学校对数学学科的重视和关怀。陈省身等老一辈数学家为后人创造了自由探索、潜心科研的宝贵环境,未来南开数学人将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优良传统,以南开为起点,不断攀登数学研究的新高峰。



麻小南深情回顾了陈省身先生的卓越贡献和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他表示,能在以陈先生名字命名的数学所工作,是一种无上的荣幸,更是传承其学术精神的使命所在。希望未来能够潜心研究,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共同将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建设成为整体微分几何的世界研究中心之一,为南开数学的发展和国际化建设贡献力量。



颁奖仪式后,南开大学数学学科建设座谈会召开。杨庆山、张文中与南开数学学科代表围绕如何提升数学教育质量,吸引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学人才,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会代表表示,应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鼓励创新思维,为青年学者提供更多的成长平台和支持,共同推动南开数学乃至中国数学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学校有关部门和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数学科学学院、组合数学中心、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有关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2024年12月3日,《天津日报》刊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1981级中国史专业陈杰校友的纪念文章《感怀陈省身》,特此转载,以飨读者。




感怀陈省身



陈杰


今年12月3日,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离开我们整整20年,前不久,老人生前居住的南开大学“宁园”——“几何之家”焕新开放。灯又亮了,仿佛主人归来,他面容清癯,眼神深邃,言辞开朗。


我多次采访这位朴素老人的情景浮现在眼前。经过岁月淘洗,最为沉淀的是大师的精神品格。先生生前挚友、几何学家布莱恩·劳森说,陈省身对数学重要的贡献在他的人文方面。另一位几何学家罗伯特·格林则说,数学上领导者的表现形式,存在于他同行的思想认同和数学的灵魂之中。


选择:中国科学家要做“好的数学”


陈省身先生1985年在母校南开大学创立数学研究所,宗旨是“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希望为全国在数学方面愿意潜心研究的人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青年人尽早地懂得欣赏“好的数学”。1992年,陈省身在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什么是好的数学,什么是不好的或不太好的数学”:“有些数学是有开创性的,有发展前途的,这就是好的数学。还有一些数学也蛮有意思,却渐渐地变成一种游戏了。所以选择好的数学研究方向是很要紧的。”这是陈省身的忠告。


1994年,陈省身在上海数学会作报告再次论述这一问题,他认为,好的数学问题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易懂。二、难解。问题应是困难的,但又不是无法解决以致使人们白费力气。而且,他在多个场合明确说:“我们搞数学的人相信,假使数学是好的,一定会有应用。”“数学仍旧是整体的,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不能分开。纯粹数学不能空虚,它需要实践,需要应用数学来指示正确的方向。”


陈省身的学生、中科院院士陈永川说,陈先生最强调的是要做好的数学,要让自己有看家本领。什么是好的数学,选择很重要。陈先生认为课题的选择是发展中国数学的关键问题。要选择好的课题,不仅需要远见,还需要勇气。


陈省身先生说他是在正确的时间,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去到了正确的地方,找到了正确的老师。求学南开、步入清华、负笈汉堡、追随嘉当、返回西南联大、走向普林斯顿——这是陈先生青年时光里的几次选择。他在别人梦想去美国时,选择去了规模不大、却有第一流领导者的德国汉堡大学。随后他选择的导师嘉当引航的微分几何方向也非最热门。他的选择表明了他的智慧和勇气。做数学需要选择,人生也需要选择。


陈省身说,数学是一门广泛而复杂的学问,自然需要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和观点,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个人的风格。“我做学问,不赶热闹,有自己的想法,只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去做。”他劝告年轻人,做学问应该“去找这方面最好的人,一定要想达到最高峰”。


选择“好的数学”“达到最高峰”对我们每个人为学、做人乃至事业的发展不是都有启发吗?


著名的代数几何学家格里菲斯说,一个初入门的学生需要学习的不只是事实和技巧;他还需要吸收一种数学的世界观,一套判断问题是否值得研究的标准。


2004年11月29日,陈省身先生住进医院,当晚对来看望他的南开大学时任校长侯自新说:“我们大楼(指南开数学研究所,现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有了,这个楼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做好的数学。”先生弥留之际的嘱托:中国科学家要做“好的数学”。

 

诗化:身上洋溢出来数学的美



哈佛大学教授拉乌尔·博特初见陈省身“一见倾心”:“从他身上洋溢出来的数学的美,以及在他所有授课中体现出的对几何学的爱,再加上属于中国人的世界观,都使他充满了魅力。”


陈省身著述乃至讲学的特色是朴素、简约、轻灵、准确、易学,讲演还时常伴有幽默,给人以美的感受。


“天衣岂无缝,匠心剪接成。浑然归一体,广邃妙绝伦。造化爱几何,四力纤维能。千古寸心事,欧高黎嘉陈。”这首诗是杨振宁先生赞叹陈省身1945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发现的“陈类”(Chern Class)不变量,其理论观念为整体微分几何奠定了基础。杨振宁说:“它不但是划时代的贡献,也是十分美妙的构思。


“陈类”成了陈省身再传弟子刘克峰做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刘克峰感觉到了它的美妙。每次给学生讲到“陈类”,他都会说,要学漂亮的而且永不消逝的数学,“陈类”就是。100年后,即使许多数学领域消失了,“陈类”也不会,因为它太美了,它抓住了整个领域的灵魂。数学里只有美才有生命力。数学家就要追求这样的美。没有美的数学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就枉谈生命。“陈类”之于数学就像西湖之于杭州,无论什么角度什么季节,都有令人心灵颤动的美。刘克峰说,大数学家就是从最简单、人人看得见的平凡里挖掘出美妙。


巴西的几何学家曼弗雷多·佩迪高·杜卡莫曾说,在陈省身的事业刚开始时,微分几何之树几近枯干,而在陈省身的晚年其则是一座茂盛的花园,有着鲜艳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分支。就如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纪念同行赫兹时说:“凡是在他那个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人,一个也无法摆脱掉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千丝万缕存在着的;他的创作果实便是他在他的论著中撒下的种子,遇上适宜的土壤,这些种子当会发出新芽……”在微分几何繁茂的花园里,陈省身言传身教播撒下的种子,也在不断发芽、生长。


陈省身是一位淡泊名利的数学大家。在谈到“数学没有诺贝尔奖”时,他做了这样的结论:“数学上简单而困人的问题很多。生活其中,乐趣无穷。这是一片安静的天地;没有大奖,也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整个说来,诺贝尔奖不来,我觉得是数学的幸事。”诺贝尔奖太引人注目,会使数学家无法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陈省身向往安静、自由与平等的生活。参观了罗汉堂之后,陈省身多次说过:“名利要看得淡一点,人们只记得几个菩萨,是记不得罗汉的!”他告诫同行,不要“虚名涨高,数学退步”。


陈省身一生不喜欢当什么“长”,也不计较别人的评价,得不到“奖”也无所谓,他奉行“三不主义”:不去争荣誉,不和别人比名利,不担任影响数学研究的行政职务。“研究数学不是为得奖,大家甘于平淡,远离功利,陶醉于数学。”他这样说。


有熟识陈省身的学者认为,他对人、对事有独特的看法,非常脱俗,常令人觉得他是超越“现实”而生活的人。数学大家的学术成就正是其人生态度的投射,是他对人生抱有与众不同见地的结果。


在很多人眼中,每一个数学公式都是诗,有和谐、简洁、对称的美。理性思考的最高方式就是审美。陈省身先生喜欢陶(渊明)李(商隐)其诗,喜欢老庄哲学,喜欢武侠小说乃至探究历史,度过了诗化、审美的几何人生。


献身:让中国的数学站起来



陈省身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前辈和同事爱因斯坦曾说:“不深入研究科学创立者的个性发展,当然也可以理解和分析科学的内容。但是,在这种片面的客观的叙述中,某些个别的步骤有时候就会被看成是偶然的成功。我们只有通过追溯那些开拓了方向的科学家的精神发展,才能理解这些步骤是怎样成为可能,甚至是必然的。”


1985年在南开数学研究所的揭幕式上,陈省身深情地说:“我的最后事业在祖国。”“为南开数学所、为中国的数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92年3月,他写给自己的博士生、后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伟平的信中说:“‘让中国的数学站起来’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同年秋天,陈省身在回复张伟平的信中又语重心长地写道:“看着现在的世势,我想中国的前途是很有希望的。在中国能建立一个基地,比写一百封求职信要有意义。问题在自己对于数学工作的信心:在自己工作的范围,是否在前沿?”


1988年在南开数学研究所举行的“21世纪中国数学展望”学术讨论会上,陈省身说:“中国数学的目的是要求平等和独立。我们跟西方数学做竞争,不一定非要最优秀,像赛跑似的,非要争个第一第二不可。但是一定要争取实质上的平等,在同一起跑线上各有胜负,互有短长……中国数学不一定跟西方数学做同一个方向,却具有同样的水平。”


建设“21世纪数学大国”被称为“陈省身猜想”。他苦口婆心地说:“如何使中国数学在21世纪占有若干方面的优势……就是要培养人才,找有能力的人来做数学。找到优秀的年轻人在数学上获得发展。”“中国科学的根子必须在中国。中国科学技术在本土上生根,然后才能长上去。”1991年5月,陈省身把自己的演讲稿《怎样把中国建成为数学大国》送给江泽民总书记,并说“我最大的心愿是把中国建成数学大国”。


陈省身认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已具有充分的条件:(一)要有信心。千万把自卑的心理放弃,要相信中国会产生许多国际第一流的数学家。也没有理由中国不能产生牛顿、高斯级的数学家。中国应建立若干基地。交流仍是必要的,但应求逐渐对等。(二)希望社会能认识中国成为数学大国是民族的光荣,而予以鼓励和支持。例如:不要把数学家看成“怪人”。中国没有出牛顿、高斯这样伟大的数学家是社会的、经济的现象。要提倡数学,必须给数学家适当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愿中国的青年和未来的数学家放大眼光展开壮志,把中国建为数学大国!


我们不能忘记,晚年的陈省身先生孜孜矻矻于在中国本土建立培养高级人才的机制,把中国的数学事业搞上去。从1980年到1986年举办七届“微分方程和微分几何国际讨论会”,开办暑期数学研究生讲习班;设立陈省身数学奖;创设南开数学研究所,组织“学术活动年”;发起、筹办北京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中外4000余名数学家与会,成为新世纪中国建设数学大国的标志。


耄耋之年的陈省身因脊椎压缩需坐轮椅,为了“让中国的数学站起来”,他依旧活跃于数学研究,四方奔忙……他和夫人郑士宁把遗产、骨灰留在南开园、留在了天津。天津因为曾生活着这样一位科学伟人而荣耀。先生生前的心愿是:“选择回津定居是想在有生之年多做些工作,把天津变成数学研究中心。”


多年来,受到他的教益、受到他的感染、受到他的召唤的中国学子难以计数。回答一生主要贡献是什么?陈省身说:“我没有什么,我只是整个人完全贡献给了数学。”“我想证明,外国人能够做到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够做到,甚至做得更好。”正是这种情怀,伴随他走完人生旅程。


著名的分析学家菲利克斯·白劳德认为,陈省身深深地依恋着自己的祖国。他是一个高尚而谦虚、集数学家与中国知识分子君子气质于一身的人。


与陈先生有半个多世纪渊源的南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国定生前曾讲起,为了使中国成为数学大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起能独立培养高级数学人才的基地;为了证明中国人与外国人一样完全有能力作出世界水平的杰出贡献,使中国数学家在国际上能与外国数学家“平起平坐”,陈省身数十年如一日,一点一滴的无数活动中,无不渗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的灵魂。


晚年的陈省身经常说,中国如何有希望,即:“每个人把现在做的事情做好了,这就是很大的成就,中国就有希望。”“大家各尽所能,每个人尽心尽责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中国就有希望。”这朴实隽永的话,是他给每个青年人的礼物,也是我们今天倍加感怀陈省身先生的原因。



深切缅怀陈省身先生

吾辈自强、矢志建设数学强国


NANKAI UNIVERSITY 

往期回顾:

*这位英国大学校长获颁南开名誉博士学位!

*这一重磅智库合作计划,南开入选!

*您长眠,我们常念!叶嘉莹先生追思会举行

*叶嘉莹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送别!一生一事,一世如诗

来源:南开大学融媒体中心

天津日报

记者:刘喆萱

摄影:宗琪琪

视频:于辰浩 李硕

编辑:姜珊 宗琪琪

审核:吴军辉 丛敏


南开大学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里是南开大学官微,百年南开欢迎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