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酋长朗诵部落” 即可轻松关注
《罗密欧斯与朱丽叶》 弗兰克·迪科塞尔,1853绘
1595年1月30日,威廉·莎士比亚的悲剧杰作《罗密欧与朱丽叶》首次在舞台上演。这部戏剧成为莎士比亚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以其深刻的爱情故事和家族仇恨的描绘而脍炙人口。虽然常被误称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实际上,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包括《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和《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福特·布朗,1870年绘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发生在维罗纳城,两个家族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之间的世仇成为戏剧的核心。在戏剧开始时,两家的仆人在街头发生冲突,引发了一系列的争端。埃斯卡勒斯亲王出面制止,指责混乱的制造者应当受到死刑。此后,帕里斯伯爵向凯普莱特提亲,希望迎娶朱丽叶为妻。然而,凯普莱特要求帕里斯等待两年,之后同意将朱丽叶许配给伯爵,并邀请他参加一场盛大的舞会。
《最后的吻》 弗朗西斯科·海斯,1823年绘
在这个背景下,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展开。罗密欧因为意外地杀了朱丽叶的表兄而被流放。为了能够在一起,朱丽叶设计了一场假死,计划在醒来后与罗密欧私奔。然而,由于告知罗密欧的人未能及时传信,罗密欧因不愿独自生活而选择自杀。朱丽叶在醒来后发现罗密欧已经自尽,也选择了自尽。最终,两个家族在他们的悲剧中达成了和解。
亚瑟·布鲁克诗篇《罗密欧斯与朱丽叶》
这部戏剧的灵感来源丰富,从古代传统的悲剧故事中汲取了大量元素。其中一个源自奥维德的《变形记》中皮拉缪斯和忒斯彼的故事,描述了恋人的家长相互仇视以及误以为恋人已故的情节。类似的情节也出现在色诺芬的《以弗所故事》中,该故事写于三世纪,描绘了恋人被分离和催眠药产生诈死效果的情节。
第一版扉页
同时,莎士比亚还在但丁的《神曲》中找到了蒙太古和凯普莱特这两个家族的名字,将其置于维罗纳城中,用以表达对当时佛罗伦萨、伦巴第和意大利半岛政治动荡的批判。在历史上,蒙太古家族领导着维罗纳的政党,而凯普莱特来自克雷莫纳家族,两者在伦巴第地区的争斗不断。
除了莎士比亚的版本,其他文学作品也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产生了影响。例如,马苏西欧·撒勒尼塔诺在1476年的《故事集》中写了一篇名为《马里奥托和吉阿诺扎》的故事,其中包含了秘密婚姻、同谋神父、贵人被杀等情节。这些元素在后来的改编中得到了发展,如路易吉·达·波尔图在1530年将故事改编为《朱丽叶塔和罗密欧》。
莎士比亚肖像,藏于伦敦国家肖像馆
这部戏剧在后来被多次改编,并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上演,包括剧场、银幕和音乐剧。莎士比亚通过富有情感的戏剧结构、灵活运用喜剧和悲剧元素以及对配角深刻刻画的手法,使《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电影版1:《罗密欧与朱丽叶》(1968):最美朱丽叶
电影版2:《罗密欧与朱丽叶》(1996):最帅罗密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