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社区三面锦江环绕,管理面积0.4平方公里,辖11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1.2万人,于2016年在成都市慈善总会支持下成立安公社区基金。
近年来,安公社区坚持按照“党建引领、全民公益”的总体思路,积极创新 “345”社区慈善工作体系,构建形成慈善需求、慈善资源、慈善力量有机衔接的工作闭环,截至目前社区慈善基金规模达260万元,累计募集各类慈善物资价值640万元,常态化帮扶老残孤困等特殊群体1.15万人次,累计实施公益服务项目104个、撬动社会共建资金800万元,先后获评“成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先进集体”“四川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全国首届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
创新构建“三位一体”基金募集模式,壮大社区公益慈善“资金池”。立足解决社区慈善工作中存在的“等靠要”问题,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思路,积极探索社区慈善资金长效保障机制,有效推动“被动型慈善”向“主动型慈善”转变。
推行常态化公募机制。坚持把公益慈善理念融入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方方面面,大力实施“365天天公益计划”,在文艺演出、居民活动、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度植入慈善元素,在广场、院落等公共区域打造慈善场景、开通线上线下捐款通道,累计开展各类慈善活动1100余场,营造出“人人可慈善、天天可慈善、处处可慈善”的良好氛围。
建立项目化众筹机制。建立公益慈善项目“需求收集+项目策划+众筹实施+社会评议”全流程管理机制,通过设置“爱的心愿箱”、组建社区公益规划师队伍、搭建“红色公益走廊”社会众筹平台等措施,广泛收集社会需求,先后实施阳光拐杖、幸福水杯、养老手环等42个公益项目,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面向社会全过程公开。
探索市场化造血机制。创新实践“项目造血+活动造血+服务造血”模式,通过实施爱心停车场、慈善茶座、公益广告位等收益型项目,举办慈善夜市、爱心义卖、公益艺术节等商业化活动,挖掘公益慈善项目商业价值,打通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转化渠道,连续三年社区基金市场化募集收益超50万元,初步形成慈善募集长效机制。
健全完善“四方联动”组织动员体系,培育社区公益慈善“主力军”。立足解决社区慈善工作中存在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按照“管理专业化、服务精准化、参与多元化、资源集成化”的思路,切实抓好社区慈善能力建设,有效推动“应急型慈善”向“系统型慈善”转变。
成立社区基金发展委员会。成立以社区党委书记为主任,公益组织负责人、社工代表、志愿者代表、群众代表等为成员的社区基金发展委员会,着力提升社区基金管理的制度化、专业化水平。委员会成立以来,成功打造养老驿站、小区托育所、就业之窗、公益书屋、免费午餐等市级以上公益慈善品牌26个。
成立社区社工组织联合会。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公益服务机构成立社工联合会,负责服务型社会组织发展、公益项目实施和社工管理等事宜,并通过创新“组织有偿服务+市民互助参与+社区基金补充”的社工组织发展模式,孵化海洋社会服务中心(中国好社企)、万安康养(成都社区生活服务好项目)等18家具备自我生存能力的社工组织,非财政供养专职社工达47人,年均服务居民超10万人次。
成立社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广泛发动居民小区、群众社团和商家企业等社会力量组建社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依托社区基金建立志愿积分银行、志愿服务超市、志愿公益榜、志愿者星级评定等激励制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聚焦社会关爱、民生服务、城市文明、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15支,社区常态化志愿者总数达1500余人。
成立社区企业商家联合会。立足实现社区慈善与社区商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吸纳85家私营企业、303家个体工商户组建社区商业联合会,联动商家企业推出“爱心囊”基金、孝老鸡蛋、便民维修站等公益项目,打造社区平价菜市、社区诊所、社区棋院等商业公益共赢品牌,有效实现社区资源的集成整合和价值再造,截至目前社区商家企业累计捐赠资金物资价值达80余万元。
着力突出“五向发力”慈善价值导向,拓展社区公益慈善“服务网”。立足解决社区慈善服务领域单一、作用发挥不足问题,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思路,持续拓展慈善维度、放大慈善效能,有效推动“资源导向型慈善”向“需求导向型慈善”转变。
在补充社会兜底保障上发力。在用好用活现有民政政策的基础上,通过社区基金撬动社会资源实施暖阳微心愿活动、“社区筹”助医行动、“夕阳好”助老行动、“温馨家”助残关爱等救助帮扶项目32个,定点帮扶困难群众125人。
在支持公益服务发展上发力。运用社区基金购买专业社工组织服务,实施了“童伴聚落”青少年心理服务、“花姐工坊”就业帮扶服务、“蓉漂菁蓉”流动人口服务等财政零兜底项目25个,每年节约财政购买服务资金超50万元。
在弘扬社会公益导向上发力。社区基金累计投入65万元用于志愿服务激励和社区荣誉表彰,社区年均志愿服务总时长超10万小时,表彰社区好人、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商家等先进典型1500人次,树立了向党向善向美的社会价值导向。
在推动社区发展治理上发力。依托社区基金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社会治理,撬动社会资金超500万元,先后实施老旧小区自主改造、自建房自主更新、共享花园打造等共建项目20余个,为有效解决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服务区域均衡发展上发力。探索建立社区基金区域协同帮扶机制,打造“百名彝族博士培养计划”助力凉山州人才培养,累计捐献50余万元对口帮扶阿坝州板房学校建设,在2021年河南水灾期间捐献物资30余万元,荣获河南防汛救灾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