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山石磊落自成岩
——记著名岩石学家王德滋
一个人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要像岩石一样屹立和坚强。
——王德滋
图片选自网络
王德滋,江苏泰兴人,著名岩石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27年6月27日,王德滋出生于泰兴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学毕业后,王德滋先后就读于泰兴私立沪光中学分校、泰兴县立初级中学(江苏省泰兴中学前身)。艰苦的学习生活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艰苦,深深地铭刻在王德滋的脑海中;生活,磨砺着他坚韧不拔的意志。1941年起,王德滋在泰兴延令中学读高中。该校每学期向学生收取一石米作为学费,但同时规定,“凡是品学兼优、学习成绩位居前三名的学生,免缴学费”。王德滋凭借勤奋、毅力和才华,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前三名,从而获得了整个高中阶段免缴学费的奖励。“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受的磨难,增强了我成年以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韧性。”王德滋回忆道,他在中央大学读书的时候,享受助学金待遇,学费和伙食费都免除了,但是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怎么解决呢?当时,他兼了两个地方的家教,没花家里一分钱,完全靠勤工俭学、自力更生读完了大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德滋毅然下决心报考中央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南京大学地质系前身),王德滋说之所以热爱地质科学,主要是受了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谢家荣和文学家朱东润的影响。丁文江,泰兴黄桥镇人,是我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王德滋上高中时知道了丁文江的事迹,便萌生了学习地质的想法。谢家荣也是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撰写过一本名为《地质学》的书。王德滋偶然在邻居家读到这本书时,一下子就被书中那一幅幅美妙的地质现象图和祖国壮丽山河照片所吸引,这进一步坚定了他学习地质科学的决心。朱东润是王德滋的四姑父,也是他的偶像。“当时,朱东润在中央大学中文系当教授,他经常给我写信,鼓励我报考该校,并介绍地质系教师阵容很强,为全国三强之一(北大、清华、中大)。”王德滋说,“我考取了中央大学以后,他非常高兴地说,‘你真勤奋,你是中举啦!’”正是这三位前辈指引王德滋走上了从事地质科学的道路。
1946年,19岁的王德滋离开家乡泰兴,进了中央大学地质系。在当时的特殊形势下,满腔热血、意气风发的王德滋做出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次重大抉择,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先后参加了著名的“五二○”和“四一”爱国学生运动。暴雨中,面对军警和宪兵的重重封锁,师生紧挽双臂、无畏向前……王德滋在这个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主要负责联系地质系师生,并参与《南京学联》的编辑工作。
1950年,王德滋大学毕业,鉴于学业成绩优异,留校任教。知行合一,为人师表;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从留校那天起,王德滋就定下了目标,一定要做一个又红又专、起到模范作用的大学教师。教好岩石学这门课,实验与讲课同样重要。然而,当时学习条件有限,偏光显微镜数量太少,上实验课时,5名学生合用一架显微镜,每人平均只能分到24分钟。于是,实验室晚上照常开放,每个灯火通明的夜晚,都能看到王德滋辅导学生做实验的身影。“教学要与科研相辅相成,大学教师不能光讲课,还必须搞科研。而地质系的科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必须到野外收集第一手资料。”他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利用星期天和假期,到野外搞科研。于是每逢星期天和假期,王德滋就让妻子给他准备好水壶和干粮,搭乘最早的一班火车到达工作地点,独自翻山越岭开展调查,采集标本。到了傍晚,又背着几十斤重的岩石标本走到车站,乘最晚的一班火车回到南京。就这样,凭借十几个星期天、假日的野外调查,再加上室内的实验工作,他终于写出了论文《江苏高资下蜀附近煌斑岩之研究》。由于研究工作先行一步,他在指导学生实习时做到了心中有数,在讲课时也能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起到了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的效果。
“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从野外和室内总结得来的,我们既要从书本学知识,更要向大自然索取知识,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原创性的研究最可贵。”王德滋说。他不断开拓进取,在野外观察和室内工作中寻找答案,获得三大原创性成果。王德滋数十年间不间断地开展花岗岩研究,他创新性地将花岗岩研究和火山岩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首次提出了次火山岩的新理念。王德滋的第二个创新性成果是在国内首次发现“S型火山岩”。 王德滋搭建“岩浆”与“构造”之桥,把物质组成研究与宏观的大地构造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大火山岩省”的成因与成矿作用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王德滋凭借这三项首创性成果,于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王德滋被南京大学党委授予“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是对王德滋师德的肯定与鼓励。“山石磊落自成岩”,表现了王德滋的宽宏、坚毅和非凡,寓意着他一生做人做事光明磊落,又像岩石一样坚强。他坚定毅力,朝着人生的“顶峰”攀登、再攀登……
附王德滋院士年谱:
1927年6月27日出生于江苏泰兴
1946年考入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地质系
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78年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曾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地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文由黄震从《泰兴院士》一书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