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联建聚合力
西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点多、线长、面广。为破除跨区域、跨行业、多部门治理行政壁垒,提升西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效,我市持续加强党对水运行业全面领导,引导西江上下游城市强化区域协调联动,凝聚西江生态保护合力。
——强化组织联动。我市积极构建党建助力西江生态保护协作交流机制,横向联结13个职能部门、70家船舶码头企业,纵向联通广州、佛山、珠海、肇庆、云浮等广东城市的党组织,按照“组织联建、信息联通、活动联办、资源联享、队伍联育”模式签订共建协议,密切交流合作,形成党建引领共护生态的良好格局。
——推进组织覆盖。以港口码头、船舶企业为重点,我市有关部门指导条件成熟的水运行业企业以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形式建立党组织,提高“两个覆盖”水平;将港口码头和船舶等按河段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网格,配套打造党建工作站,因地制宜设置党员先锋岗、便民服务点等,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全市港口码头企业、水运企业有效覆盖。
——建立长效机制。我市建立组织覆盖、源头治理、执法联动等6项长效机制,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以“一年一主题一清单”,项目化推动西江生态保护走深走实,先后解决船舶收污治污、码头雨污直排、航道拥堵等难点问题90余个。
问题联解共担当
金秋10月,在长洲水利枢纽船闸,时常可以看到一艘艘货船整齐排列,有序等待过闸的繁忙场景。2023年,该船闸累计过货量达1.8亿吨,成为全国天然河流年过货量最大船闸。然而,大批量的货船往来所产生的船舶污染物如何处置,成为西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
对此,我市坚持问题导向,从健全标准体系、收污治污、执法联动等方面着力,推动构建收污、治污、监管全链条,有效破解船舶排污、收污、转运处置等难题。
一方面,我市坚持把规范船舶污染物防治标准作为源头施治的关键举措,制定修订《梧州辖区船舶水污染防治指南(试行)》,从设施标准、排放要求、处置要点、操作流程、监管重点等方面细化形成7章23条44款任务措施,以制度体系建设推动船舶污染防治规范管理。
另一方面,我市聚焦船舶收污治污难的问题,首创“有偿加油+免费收污”模式,协调19家港口码头、水上加油、污水处理企业等参与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健全船舶污染物“五联单”监管制度,构建起船舶污染物接收、检测、入网(转运)、处置、监管全链条工作机制,推动接收处置船舶生活污水9500余吨、油污水43吨。
今年以来,我市还不断强化与西江沿线城市执法联动,制定《梧肇云“两地三市”交通运输区域联合执法行动方案》,梧州、肇庆、云浮三市的交通、公安等部门执法人员围绕船舶污染物违规排放等开展常态化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形成了强大的执法威慑力。
发展联动提质效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我市坚持西江生态保护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推动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聚焦提升西江生态保护水平,积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通过创新梧肇两市法检联动、“河湖长+”治理协作机制,落细落实“林长制”工作等,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西江生态保护的长治长效。
——聚焦提升西江流域治理水平,把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党建引领西江生态保护工作的突破点,以专项整治集中解决“河湖四乱”、污水直排口、港口码头、网箱养殖等问题,实现了流域生态的联治联护。
——聚焦提升党建服务大局水平,围绕打造亿吨西江门户枢纽港,大力推进绿色港航发展,通过构建“一港多区”发展格局,集约节约利用港口岸线资源,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助力临港产业的集聚发展、绿色发展。1至9月,梧州临港经济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6319.89万吨,集装箱吞吐量77.34万标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将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持续强化西江流域党组织党建联建共建,推动协作交流扩面提质,助力筑牢西江生态安全屏障,共护一江净水向东流。
文字来源:梧州日报
视频来源:梧州市广播电视台、梧州零距离
编辑:梧州市党员教育中心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