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创投、假天使

文摘   2024-07-23 15:20   中国香港  
这几年假冒创投/ 假天使的不少,受害的创业越来越多,很多人被骗了还不知道。今天就来说几个「起底」的方法,教你怎么看清这些骗子。

假投资人的开场白

其实公式很简单,就是会在一些公开场合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在某某有__年的经验,管理过上__亿美金的基金。我自己创办过___公司、在美国拥有___件专利。目前我是___基金的创办人及管理人。」
接着他会说:「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因为这里的人才、创意和地缘优势,将会使其成为下一个硅谷!」(乱入:可是智利也是下一个硅谷、墨西哥也是下个硅谷、美国密西西比州是下一个硅谷、北京也是下一个硅谷,我看十年后每个城市每个国家都是矽谷了)
然后接着就来到重点了:「我的基金/公司将会在这里定期举办讲座和座谈会,让大家可以多了解创业和创投的秘诀。」(注:在此酌收门票29999 — 69999 )
是否似曾相识?

疑点一:莫名其妙的商业模式

要了解对方是不是卖假药,首先我们可以先认真思考一下。
如果对方是一大牌基金经理人或连续创业家,为什么会在一些充满无名小卒的公开场合跟大家聊天?
时间很宝贵的,当你生意做大的时候,自己的时间是一点都不能浪费。一位硅谷的重量级人物竟然会自己出席在一个小型活动,其实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这种事情通常都会交给Associate 或实习生去办)
第二点很奇怪的地方就是竟然这位硅谷重量级经理人,光是基金的附带权益金(carried interest)就是百万美金起跳,你会去开课赚这种29999 — 69999 门票吗?

疑点二:完全不符合硅谷(以及美国)常态的作风

在国内,请人出来讲课给个车马费、讲师费、钟点费甚至通告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不是硅谷的文化,更不是美国科技业的文化。
美国科技业的文化里,交流、讲堂、座谈会等算是公关性的活动。所谓公关性活动,意思就是重点放在长久的公关关系,而不是及时的金钱收益。
所以,大部分的情况下,不管是邀请别人参加交流性的活动还是自己主办活动,很少会跟参与者谈钱。
你可能会问到:那要是别人邀请你去你认为很浪费时间的活动呢?
很简单,就婉拒啊!如果你不想参加的活动,就算别人给钟点费,还是一样是浪费时间。如果有正事干,很少会贪图那点钱而去做自己认为很浪费时间的事情。如果觉得可以参观一下但是却不想自己出席,很多人就会派自己的助理去参加。
你也可能会问,那如果办活动不收门票,会不会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人来参加呢?
就算你收门票,还是可能会有很多阿猫阿狗来参加。试想,如果你今天办的是一场高规格的交流活动,到场的都是有头有脸的投资人和企业家,去跟人家收这一点门票一点意义也没有。如果人家不想来,有没有门票完全不会影响他的决定。
那为什么在美国,很多人会去参加这些交流性的活动呢?
其实在美国,投资人和创业家,完全就是把这种公关活动当作在交朋友。今天若有基金管理人办座谈会,邀请你参加,出席是给人家面子,是一份人情。而别人请你参加交流餐叙,出席也是挺朋友的场,亦是一份人情。多捧别人的场,未来如果有需要别人帮忙(如需要别人引介、需要别人写推荐函),别人才会相挺。
(当然,如果今天是开一系列的专业训练课程,或是到学校里面任职,那就另当别论了。)
从这个角度看来,这些自称「硅谷经理人」的外籍人士主办交流活动要收门票,这种作风从美国科技人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奇怪的。

起底技巧一:线上资料

既然有充分疑虑,现在该开始起底,看看对方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下我们走运了,因为美国科技业算是线上资料建档较完整、信息较透明的产业圈。
如果对方说自己在硅谷是重炮,那在美国,通常在Crunchbase、AngelList 两大资料库上都可以找到相关资讯。对方若说自己曾经投资过(或参与过那些知名公司),这些资料要登录AngelList,其他相关人士可以随时认证或移除相关资料,若有纠纷时也可以向客服申诉;Crunchbase 虽然没有认证的机制,但是却像维基百科一般随时让大家可以编辑(并追踪编辑),长久以来保留下来的资料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如果上这两大资料库,却找不到具体的公司和合作人,这位硅谷大神就非常可疑了。生意做那么大,却没有人愿意帮他背书,不是很奇怪吗?
再来,就是利用世界最大的职业社交网路LinkedIn 进行起底。在美国,大部分的专业人士都有用LinkedIn,甚至很多人已经不交换名片,直接以互加LinkedIn 来管理自己的各类联络人。
而用LinkedIn,要找什么呢?
答案就是:找共同朋友。
美国创投圈是一个非常紧密的圈子,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创投基金和私募基金之间不但合作关系密切、还时常交换信息。
如果对方真的是硅谷大神,那LinkedIn 上应该跟许多知名创投、投资人都已互加好友了。
如果这位硅谷大神的通讯录完全没有这些人,那这个人可能根本和初创投资一点关系也没有。
除此外,一些在国内的假投资人会喜欢说自己有专利和美国知名学府的博士学位。如果造假还这样说,基本上是自废武功。
如果该人有博士学位,想必在母校系所网站上会有相关的校友资讯。除此外,博士一定发表过论文吧?用Google Scholar去搜寻学术论文马上就知道到底是真是假。
而说到专利,不管是Google Patents 还是美国联邦专利局USPTO 的专利搜寻引擎,也马上就露出马脚了。
笔者在国内碰上几位假扮创投的外国人,用线上资料库去查马上就发现对方的说词与线上信息完全不符。

起底技巧二:滥竽充数资历

国内有个陋习,那就是过于注重学历和头衔,因此只要看到国外耳熟能详的一些招牌都不疑有他。这也是一些招摇撞骗的假投资人爱用的招数:拿一些滥竽充数的头衔来骗人。
所谓滥竽充数的头衔有那些呢?
这说出来,想必有很多人会很不开心,但是敝人还是得据实以告。美国其实有很多家喻户晓的科技「品牌」,其实都是分散式的各地交流性社群而已。意思就是只要你高兴,你都可以上这些组织的官网去注册一个当地的分会(chapter),这流程没有任何门槛,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该会的会长。
这些组织包括了Startup Weekend、Startup Grind、TEDx、Founder Institute 等,都是属于开放式、分散式的交流组织。当然,这些组织本身的立意良好,都是希望在每个城市促进科技和创业活动。但是,这类交流性组织跟「创投」和「天使投资」其实相差甚远。
而很多假投资人会去搜集许多这类开放式交流组织的「创办人」头衔,而事实上他也只是上了官网注册了一个当地的分会而已,这些头衔对于创业和投资来讲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起底技巧三:基本的文化常识

第三种起底的方式,就是观察对方的文化背景。敝人过去碰到的假投资人,很多为了混淆视听,都会窜改自己的国籍。像是有人明明来自于中东却说自己是南欧人、而也有欧洲人说自己是美国人。
如果自己稍微有点文化常识,马上就会看出来为什么会有人说自己是意大利人但是却说着一口希伯来语?或是说自己是美国人,但是却连自己来自于哪州哪城市都交代不清楚。
其实很多假投资人都以为国内很多认缺乏文化常识,在造假个资时都没有做好功课。只要稍微研究一下对方的国家和民情,其实很容易就可以看出破绽。

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当然,国内还是以认真做事的人居多。这次讨论如何去起底,重点在于防人之心不可无,凡事谨慎行事才不会被有心人士占便宜。

乌鸦的空间
Fund、PE、空投、加密、Affiliate marketing、Make等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