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有诸多新提法、新举措。
这次会议时间非常规,很使人关注。经济形势的会一般是在4月17、7月17、10月17和12月18,在这个时间前后召开。等上个季度数字出来,再安排下个季度工作。这次会议,选择在9月份召开,极其罕见。而上次会议是7月30日,时间还不到两个月,太近了。
会议认为
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沉着应对,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国内需求、优化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民生保障扎实有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取得积极进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会议指出
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强调
●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
大规模财政支出是此次刺激政策的核心内容。会议明确指出,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增加公共投资,特别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领域。
据会议内容推测,年底前可能新增1.3万亿元人民币的专项债,并发行5000亿元人民币的长期特别国债,这些举措旨在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提升其投资能力,尤其是在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
●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首次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房地产市场,大家太关心了。首先是提到“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之前从来没有提过,等于给房地产市场确立了明确的政策目标,那就是不能再跌了;还提到“严控增量,优化存量”的问题,等于从源头上开始去库存。后来,房地产距离应该快要见底。
由730会议的“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改为“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正视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客观事实,进一步优化供给端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平衡。
要求“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当前全国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以及海南省6地仍在执行限购政策,有必要进一步放松。例如,放开郊区限购、大户型限购、商住限购,降低非本地户籍购房社保年限,增加多孩家庭购房指标等。
●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9月25日,《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已出台,包括大幅简化审核程序,提高监管包容度。未来,新兴产业基于补链强链的纵向并购,传统产业基于提升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横向并购,都将驶入“快车道”。
会议指出
●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
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最近以来,由于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叠加前期一些缺乏一致性的政策,以及收费、执法过程中不恰当行为,对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需要下大力气。我觉得,需要推出正反两方面的政商关系案例,清乱象、树典型。
将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既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又规范行政执法机构行为,最终形成稳定的预期。现在,有些地方经济增长不上来,发工资困难,于是出现对企业猛罚款现象。这种风气要刹住。
聚焦企业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运动式执法、“一刀切”执法、简单粗暴执法、野蛮执法、过度执法、机械执法、逐利执法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和监督行动。
2024年底前,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有关地方和部门对各地区专项整治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并将专项监督情况向国务院报告。这是定下的事情,要抓紧办。
●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
●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
●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要加大引资稳资力度,抓紧推进和实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税收改革也是本次刺激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明确提出要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税收权,特别是城建、教育附加税和地方教育税将全面转移到地方,这一举措旨在减轻地方财政负担,提升地方财政自主权。
与此同时,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可能将从5000元人民币提高到8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5%下调至20%,满足条件的中小企业所得税税率将降至0.5%(推测数据)。这些税改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还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刺激消费和投资增长。
会议强调
●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
民生保障在本轮刺激政策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会议明确强调要“兜牢民生底线”,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
政府已明确表示,今年的民生补助总额已接近2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年底前将增加1万亿元人民币的补助,这些补助主要针对弱势群体,以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明确数据)。
此外,会议还提到,乡村建设的财政补贴今年已超过4.5万亿元人民币,并计划在年末进一步增加1.8万亿元人民币的补助。这些补贴将主要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强农村经济活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要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
●要抓好食品和水电气热等重要物资的保供稳价。
●要切实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关心农民增收,抓好秋冬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会议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干字当头、众志成城,充分激发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担责、敢于创新,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要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要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更好发挥带动和支柱作用。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我国推行大规模经济刺激的原因
我国政府推行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原因,是基于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中的多重挑战。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消费和投资复苏疲软,政府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局势,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会议中指出,虽然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依旧稳固,但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这促使政府采取了进一步的刺激措施。
首先,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是促使我国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的重要外部因素。近年来,欧美主要经济体的通胀压力持续上升,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尤其是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和外部需求的疲软,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直接影响。我国的制造业和出口依赖于全球需求,但随着欧美市场需求的下降,出口增速放缓,导致整体经济增长面临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通过扩大内需来弥补外部需求的不足。因此,通过增加公共预算支出和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政府希望能够缓解外部市场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其次,国内经济复苏乏力、内需疲软也是刺激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虽然我国经济在疫情后展现了较强的韧性,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速度低于预期,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对整体经济构成了显著压力。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涉及广泛的上下游产业链,其低迷不仅影响了建筑、钢铁、家电等行业,还波及金融市场和居民消费信心。为了防止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下滑,政府通过政策调整,试图稳定房价并恢复市场信心。根据会议内容,未来房地产行业可能会得到更多金融支持,例如降低房贷利率、放松限购政策等,以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明确政策方向)。
此外,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是推动政府加大财政支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疫情后,不同收入群体的复苏进程存在显著差异,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较弱,而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也因经济不确定性有所减弱,导致整体内需增长乏力。为了促进消费,政府通过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补助,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补贴支持,提升农村经济活力。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缓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更均衡的经济复苏。
此外,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推动财政政策加码的直接动力。今年年初,政府设定了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但随着年中的经济增速放缓,实现这一目标的压力加大。为了确保全年经济任务的完成,政府必须通过进一步的财政扩张来提振经济增长动力。政府已经通过货币政策的宽松来提供流动性支持,例如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政策利率等(明确数据来源:我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的声明)。此外,通过进一步减税、增加专项债发行等手段,政府希望刺激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未来可能在财政政策上的进一步动向展望
未来,我国的财政政策在第四季度,特别是10月和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预计将进一步加强。基于9月26日的会议内容以及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未来的财政政策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强化。
首先,预计未来几个月内,政府将继续加大财政支出,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据推测,中央政府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尤其是针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推测数据)。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在近年来显著增加,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下行、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地方财政面临较大缺口。因此,政府可能通过增加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和下放更多税权,来增强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
其次,房地产市场的支持政策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深化。政府已经提出了放松限购政策和降低房贷利率的措施,但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为了进一步稳定市场,政府可能会出台更多具体政策,如提供更多优惠购房贷款、延长房贷还款期限等。特别是针对开发商的融资压力,政府可能会继续出台相关的救助政策,以帮助房地产企业渡过资金难关(推测数据)。
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人民银行已经明确表示,将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以释放更多流动性支持经济增长。根据我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的声明,未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立场,人民银行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降幅为0.25到0.5个百分点(明确数据)。此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将随之调整,进一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希望增强市场信心,提振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财政政策的精准性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加强。会议明确要求“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这意味着未来的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整,尤其是在中小企业支持、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通过更加精准的政策设计,政府希望确保资金能够流向最需要的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政策方向)。
总的来说,我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未来几个月内将继续保持扩张性,以应对经济增长压力和结构性挑战。政府通过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优化货币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力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实现全年经济目标。
资料来源: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