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焦村古法榨油
图文/张嫩娟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一座宁静而古朴的村落,深藏着千年传承的古法榨油技艺。前些年的一个秋天,我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对摄影的执着,走进了这片充满浓郁烟火气息的土地,开启了一段行摄路程。
古法榨油生产技艺有选料、炒籽、磨粉、蒸粉、圈饼、压饼、撞榨、接油、沉淀、缸醒等 16 道工序和多个流程。当我步入焦村的榨油坊,那醇厚的油香和古旧的木质器具,瞬间将我引入往昔岁月。坊内的光线略显昏暗,古老的榨油设备在光影中更显古朴厚重。巨大的木榨横卧在屋子中央,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也增添了几分沧桑的美感。榨油师傅们早早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将炒熟的油菜籽均匀地铺在稻草上,然后熟练地包裹起来,制成一个个厚实的油饼,并将其整齐地排列在榨膛内。师傅们手持巨大的撞锤,奋力地撞击着榨膛中的楔木,油饼中的油脂在巨大的压力下缓缓渗出,汇聚成一道道金色的溪流,流入下方的油槽。要将这古老技艺的神韵定格下来,需要细心观察感知和用心拍摄。
为了全方位展现出油坊内部的浓郁氛围,我站在榨油坊的一角,通过广角镜头将整个工作场景尽收眼底。古老的木榨、忙碌的师傅、堆积如山的油菜籽以及弥漫于空气中的油香,共同构成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文化厚重感的画面。在构图方面,我也十分注重线条的引导作用,利用榨油设备的线条走向,我试图将观者的视线自然地引向画面的核心区域,即师傅们紧张劳作的关键位置。
光线是摄影的灵魂所在。清晨,柔和的阳光透过木质窗棂的缝隙,丝丝缕缕地洒落在榨油坊的地面,勾勒出明暗交错的迷人光影。此时,我选择将镜头对准在光影中摊选菜籽的工人以及那些历经岁月的榨油工具。利用侧光,巧妙地凸显出其光影和质感。为了更好地控制光线效果,我携带了反光板和黑卡。在光线过强的区域,要摇动黑卡避免直射光造成的过曝。而在阴影过重的部分,利用反光板适度补光,以展现出更丰富的细节层次。
在拍摄榨油师傅精心制作油饼的过程中,我采用近景和特写相结合的策略,凑近他们那双饱经风霜却依旧灵巧的双手,将焦点精准锁定在手部动作。为了捕捉到生动鲜活的瞬间,我用了较高的快门速度,以定格师傅们手部细微而迅速的动作,清晰展现他们娴熟的技艺。同时,运用连续拍摄模式,确保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当榨油师傅们撞击榨膛中的楔木时,他们齐心协力地喊着号子,那样的场景令人兴奋。为了充分展现出这种力量,我采用慢门拍摄技巧,让撞锤在运动过程中留下虚化的轨迹,从而大大增强画面的动态感和冲击力。在拍摄角度上,我选择了较低的视角,采取仰拍的方式,突出师傅们奋力撞击时的身姿,让他们的形象显得愈发高大,凸显出古法榨油劳作的艰辛与人力的伟大。
色彩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元素。榨油坊中,金黄色的油菜籽、深褐色的木榨、白色的蒸汽、师傅们身上彩色的工作服,形成了鲜明的色彩组合。我利用这一特点,精心构图,让这些色彩相互映衬,营造出视觉冲击力。此外,我还根据现场光线的色温情况,调整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以确保色彩还原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拍摄过程中,我留意到榨油坊墙壁上斑驳的岁月痕迹、油槽中缓缓流淌的金色油脂,以及师傅们额头上晶莹的汗珠。这些细微却饱含故事性的元素,都是整个画面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特写镜头和大光圈,我将细节放大,虚化了背景,让观众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古法榨油的魅力与艰辛。
这次行摄之旅,让我深刻领悟到摄影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古法榨油或许已经渐渐被现代化的工艺所取代,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却永远不会消逝。这次行摄之旅,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镜头,我希望能尽力将这古老技艺的魅力定格,期望能展现给更多的人,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岁月长河中永存光辉。
/ 往期学员文章回顾 /
END
- 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