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回顾新年京剧晚会 重温经典京剧名段

文摘   2024-12-31 22:26   上海  

请点击上面蓝色文字,关注“京剧方舟”!

  19941227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标题是《弘扬民族艺术 振奋民族精神》。是年12月30日举行了《新年京剧晚会》,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观看演出,晚会的录像于1995年1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自此,每年的元旦都会推出一台《新年京剧晚会》,规格都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出席。一直持续到2013年元旦,历时19年。(下面挑选了四次录像)

  从2014年起,每年推出一台《新年戏曲晚会》,涵盖京剧以及比较有代表性的各地方剧种,仍然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出席。

1995新年京剧晚会
(首次元旦京剧晚会)
主持人:叶少兰、孙毓敏

1、魏学雷(9岁)《沉香习武》选段

2、王玺龙(11岁)《盗御马》选段

3、王珮瑜(14岁)《捉放曹》选段

4、李尤婉云(香港名票)《穆桂英挂帅》选段

5、陈少云《萧何月下追韩信》选场

6、兰文云《钓金龟》选段

7、张克《大登殿》选段

8、李维康《断桥》选段

9、梅葆玖、梅葆玥《坐宫》选段

10、杨秋玲《杨门女将》选场

1999新年京剧晚会
暨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开幕式
主持人:王铁成、刘长瑜

1、京剧音乐联奏

2、李炳淑《贵妃醉酒》选段

3、李洁《天女散花》选段

4、袁慧琴《杨门女将》唱段

5、耿其昌《珠帘寨》选段

6、李维康、宋小川、田冰《白蛇传》选段

7、杜镇杰、王蓉蓉《一兵一卒也风流》京歌

8、孟广禄、兰文云《赤桑镇》选段

9、邓宛霞(香港)《女起解》选段

10、孙毓敏《霍小玉》选段

11、魏海敏(台湾)《凤还巢》选段

12、言兴朋《六出祁山》选段

13、尚长荣、叶少兰《飞虎山》选段

14、冯志孝《淮河营》选段

15、李世济《文姬归汉》选段

16、一组地方戏曲

谷文月(评剧)《花为媒》选段

李东桥(秦腔)《千古一帝》选段

韩再芬(黄梅戏)《女驸马》选段

侯少奎、侯宝江(昆曲)《单刀会》选段

17、史敏《捧印》选段

18、张克、刘桂娟《武家坡》选段

19、管波《红娘》选段

20、李军《三家店》选段

21、陈少云《徐策跑城》选段

22、张火丁《春秋亭》选段

23、张建国、赵秀君《坐宫》选段

24、杨赤《李逵下山》选段

25、于魁智、李胜素《菊圃报春》京歌

2006新年京剧晚会
主持人:瞿弦和、曾黎

开篇:飞雪迎春

杜镇杰、刘桂娟、邓沐玮《沁园春·雪》毛主席诗词

第一章:人间至情

耿巧云、管波《春草闯堂》选段

赵葆秀《钓金龟》选段

张火丁《春闺梦》选段

杨赤《李逵探母》选段

张慧芳、吕洋、熊明霞、姜亦珊、王艳

《龙凤呈祥》选段

第二章:义薄云天

陈少云、史依弘《狸猫换太子》选段

杨燕毅、张建国《将相和》选段

王蓉蓉《宰相刘罗锅》选段

康万生《打銮驾》选段

魏积军《铡美案》选段

孟广禄《打龙袍》选段

第三章:华夏礼赞

邓敏《文成公主》选段

关栋天《郑成功》选段

李海燕《文姬归汉》选段

第四章:气贯长虹

詹磊、黄齐峰、王立波、吕兴、阎巍、张淑景、

李红艳、年金鹏《中华英雄图》武戏荟萃

袁慧琴、马帅、刘少军《杨门女将》选段

谭正岩、胡家齐、李特《定军山》选段

李阳鸣《平原作战》选段

李维康《红色娘子军》选段

于魁智、李胜素《从此银河不再遥远》京歌 
2013新年京剧晚会
(最后一次元旦京剧晚会)
主持人:李扬、周涛

1、张建峰、蓝天、丁晓君、马佳、舒桐、王越

《迎春曲》京歌

2、迟小秋、李佩红《锁麟囊》选段

3、袁慧琴、倪茂才《罢宴》选段

4、王蓉蓉、赵秀君、胡春华《状元媒》选段

5、万晓慧《建安轶事》选段

6、董圆圆《韩玉娘》选段

7、李海燕《江姐》选段

8、李胜素、于魁智《太真外传》选段

9、孟广禄、赵葆秀《赤桑镇》选段

10、宋云飞、田磊、王璐、常东、张青松、孙逊、

毕佳旺、李哲、张琦、包晗等《梁红玉》选段

11、李维康、耿其昌《四郎探母》选段

12、梅葆玖、胡文阁、张晶、陈旭慧、田慧

《穆桂英挂帅》选段

13、尚长荣、傅希如《贞观盛事》选段

14、杜镇杰、李军、于兰、姜亦珊、安平、

魏积军、瞿墨、陈琛《走向复兴》京歌

【附录】

弘扬民族艺术 振奋民族精神

——19941227日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戏曲界、文艺界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举行座谈会,目的是共同商量如何振兴京剧乃至整个戏曲和民族艺术的大计。

  梅兰芳、周信芳是京剧艺术大师,为我们国家的京剧和戏曲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彪炳千秋的贡献。他们生活在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向社会主义新中国转变的时代。这个时代在政治、军事、理论、教育和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都造就了一批杰出的伟大的人物。梅兰芳、周信芳以自己精湛的京剧表演艺术,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都有深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的奉献精神、强烈的革新进取精神,为弘扬民族艺术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梅兰芳、周信芳不愧为京剧界和戏曲界的一面旗帜,而且毫不逊色地跻身于世界戏剧艺术大师之林。

  京剧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瑰宝。新中国成立以后,梅兰芳、周信芳等一代京剧艺术家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使京剧艺术顺应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焕发了新的活力,同时,我国整个戏剧舞台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个局面是广大戏曲艺术家和民族艺术工作者以坚韧不拔、勇于革新的精神共同创造的。戏剧和戏曲要继续发展,还需要大家克服很多的困难,孜孜不倦地去实践和探索。我们的广大京剧和戏曲工作者,包括壮心不已的老艺术家、精益求精的中年艺术家、英姿勃发的青年艺术家,正在为此做出新的贡献。我代表党中央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们今天纪念梅兰芳、周信芳,就是要通过研究两位大师的艺术成就,进一步总结这些年京剧和戏曲工作的经验,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做好振兴京剧、振兴戏曲、振兴民族艺术这篇文章。以京剧为代表的民族戏曲艺术,是我国整个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是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迫切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传统和巨大生命力、创造力的伟大民族,如果不深深地植根于自己的土地,从自己人民的需要出发,坚持继承和发展自己的民族艺术,在文化艺术领域丧失独立性,最终就会成为外国特别是西方文化的附庸,这是非常危险的。同时,我们对于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的一切优秀的、进步的文化艺术成果,要注意积极学习和借鉴,如果拒绝学习和借鉴,那也是错误的。

  当前提出振兴京剧、振兴戏曲、振兴民族艺术,再创辉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实现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任务,首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党中央制定了文化工作的一整套方针政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方针,改革管理体制、繁荣创作演出的政策,这些都是我们发展和振兴包括京剧在内的民族艺术的指导思想。我们在京剧界、戏曲界要提倡学习,形成学习的空气。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邓小平论文艺》,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于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从而坚定信念,明确目标,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振兴和发展我们的民族艺术。

  振兴京剧和民族艺术,需要有一大批立志献身这一事业的优秀人才。我们要有战略眼光,努力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京剧人才、民族艺术人才。要办好戏曲和艺术院校。不仅文化部要办好直属院校,各个省、区、市也要办好戏曲学校或戏曲系科。戏曲学院的工作重点,是全面提高青年人才的品德和艺术修养。希望有成就有影响的老、中年艺术家,到戏曲院校任教。在办好院校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使青年人才尽早有实践的机会。还要重视对少年儿童进行民族文化艺术的教育和熏陶。要提倡老一辈艺术家带徒弟,像梅兰芳、周信芳和其他老艺术家那样,关心、提携人才,甘为人梯。要提倡尊师爱徒,特别是青年演员要学习老一辈的高尚品德和敬业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文化部门,要关心民族艺术工作者,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从事创作和演出。要在全社会造成一种尊重民族艺术、尊重民族艺术家的好风气。

  振兴京剧和戏曲的重要标志是好戏叠出。要做到好戏叠出,必须大力抓好创作和演出。我们有“三并举”的剧目政策,就是现代戏、新编的古代戏以及整理加工改编的传统戏,都要重视。梅兰芳、周信芳的成就和功绩,不仅在于他们苦练基本功,继承了前辈的精华,而且他们还新创了一批优秀的剧目,丰富了舞台演出,进而锤炼成典范。京剧要振兴,京剧艺术本身也需要进行改革,这种改革,不是把京剧改成别的东西,而是要继续像五十年代那样,对旧剧目推陈出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今天,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戏曲艺术的时候,绝不能对戏曲舞台上不健康的、宣传愚昧落后的、与时代不合拍的演出放任不管。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特别要提倡和鼓励创作出一批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风貌、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作品,把最美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希望广大的民族艺术工作者积极地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活中去,熟悉生活,了解人民,积累素材,激发灵感,努力创作出雅俗共赏、为群众喜闻乐见、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京剧和其他民族艺术,是长期积累和发展起来的精神产品,具有教育人、陶冶人、愉悦人的作用,而不是一般意义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这就要求我们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和演出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观众,一定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下功夫,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观赏性。否则,就谈不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京剧和其他民族艺术表演团体在管理体制上要进行改革,增强民族艺术的活力,建立一种民族艺术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在改革中,对那些代表国家水平,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剧种、剧团,要加以保护。要发挥政府、社会、集体几个积极性来办好剧团,建立一种可靠的稳定的经费来源机制和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国家要集中力量办好少量的国家剧团。文化部门和剧团要努力组织好演出,增加经费收入。同时,要提倡社会各个方面支持民族艺术的创作和演出。我们高兴地看到,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支持,正在为民族艺术的发展创造越来越好的环境和条件。

  振兴京剧和民族艺术的工作,都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特别是文化部门的党组,要帮助民族艺术工作者掌握党的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坚持不懈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我们的京剧艺术家、戏曲艺术家和广大民族艺术工作者,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宣传部门、文化部门、戏曲战线工作的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以身作则,成为表率,同艺术家交朋友,既要虚心向他们学习,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又要诚心诚意地从思想上、政治上、生活上帮助他们,多办实事。我们相信,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在京剧界、戏曲界和整个民族艺术界,激发历史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

  同志们,我们的民族艺术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积累的经验是可贵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奋斗下去,我们的京剧艺术、戏曲艺术和整个的民族艺术,就一定能在二十一世纪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京剧方舟”微信平台二维码:

“京剧方舟”微信公众号致力于

汇编以京剧为主的各种戏曲曲艺的

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资料,

兼及其他舞台剧和电影的视频。

如果您也喜欢的话,

敬请关注点赞转发

让更多的爱好者能够看到,谢谢!

京剧方舟
上海“京剧方舟”京昆票社是一群年轻的京剧爱好者于2004年组建的。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才俊,虽潮流却痴迷京剧,虽前卫但眷恋国粹,闲暇之余他们三五成群,以戏会友,互相切磋,在时代的节奏中默默的守候着传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