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袁崇焕之死》(全两集视频)

文化   2024-12-28 07:27   宁夏  
袁崇焕在史学界的争议很大。有人说明朝灭亡由他被处死开始注定了。
这一观点在历史爱好者的讨论中屡屡被提及,它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分隔着对袁崇焕功过评判的不同立场。

然而,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明朝的灭亡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一个人的生死。袁崇焕虽为一代名将,曾以宁远大捷威震敌国,但他的悲剧命运,更多地是朝廷内部腐败、党争激烈的产物。他的死,固然令人扼腕叹息,但明朝的根基早已在无尽的纷争与内耗中摇摇欲坠。

在史学家的深入研究下,袁崇焕的形象逐渐变得立体而复杂。他既是英勇无畏的战士,也是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他的忠诚与智慧,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却也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关于袁崇焕的争议,或许永远没有定论。但正是这些争议,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历史人物,也往往是在时代的洪流中奋力挣扎的个体。

袁崇焕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也提醒着人们:在评判历史时,应保持敬畏之心,尊重每一个时代的独特性与复杂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也才能更好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号自如(一说为字),广东东莞人(另有广西藤县、平南两说,参见“人物争议-籍贯之争”目录),明朝末年大臣、名将。袁崇焕出身商人家庭,在读书应举的同时亦爱好军事。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起家福建邵武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进京参加大计之际请缨出山海关,投身抵御后金、收复辽东的前线,由山海监军累迁宁前兵备道,任上辅佐督师孙承宗构筑关宁锦防线,并于天启六年(1626年)在宁远阻挡后金汗努尔哈赤的攻势,取得宁远大捷,因功擢为辽东巡抚。
天启七年(1627年)取得宁锦大捷,不久即因同后金议和等行为受到非议而辞职,翌年被崇祯帝起用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袁崇焕复出后,誓言“五年复辽”,主张“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抚西虏(蒙古)以制东夷(后金)”,并处死了东江总兵毛文龙。
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汗皇太极大举入塞,绕过袁崇焕在蓟州的防线,直逼北京城下,是为己巳之变。袁崇焕在北京广渠门、左安门击退后金军,随后被崇祯帝逮捕下狱。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崇祯帝以谋反大逆罪将袁崇焕凌迟处死。直至清修《明史》认定其死于皇太极所设的反间计,袁崇焕才重获高度评价。
上集
一代名将袁崇焕为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1629年,皇太极率十万清兵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星夜赴援。后以士马疲惫,请求入城休整,被阉党诬称“通敌谋叛”。崇祯帝听信谤言,中皇太极反间计,将袁崇焕逮捕入狱。
下集
袁崇焕冤死,斩首后,身上肉被不明真相的市民哄抢。崇祯陷入心魔最终自绞而死。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发布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源自网络的图片、文字及音视频内容,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 jnwytg@163.com     

责任编辑:邓不悔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感恩遇见,点亮在看 

金鸟文艺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