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19日,攀枝花市关工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组织开展了暖暖攀枝花 老少共富行——“关爱明天 护航成长”攀枝花冬令营活动。
本次冬令营活动为期两天,来自三区两县的30名青少年参与其中。
第一站,孩子们来到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在专业讲解员与小小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下,孩子们深入了解了攀枝花从荒芜到繁荣的建设历程,深刻体会到三线精神的内涵——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展品与故事,让历史鲜活,三线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在这场参观中,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
在火花营地的绿皮火车内,杨长云爷爷和曹修源爷爷与孩子们共述攀枝花建设历史,共话攀枝花美好未来。
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长云
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团长曹修源
他们的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宛如历史的低语,缓缓铺展开攀枝花这座城市的不朽传奇。午后的阳光透过斑驳的车窗,洒在略显陈旧的木质桌面上,为这场景增添了几分温暖而怀旧的光晕。
孩子们围坐在四周,认真听讲,积极互动,当曹爷爷问大家:“攀枝花的未来是什么”,同学们齐声又有力的回答“是我们”!
在这一刻,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画面,深刻烙印在他们的心中,成为激励他们前行的力量。
孩子们品尝午餐
午后,孩子们在暖暖的阳光中来到了攀枝花公园。
活泼可爱的猴子、温顺友好的羊驼、形象可爱的“耐克熊”、以及胖胖的“豹警官”……孩子们纷纷驻足观看,不时发出阵阵欢笑。
公园的参观结束后,孩子们走进了攀枝花学院,与攀枝花学院的在校研究生结对交流学习。
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彦博爷爷特意为孩子们讲述了攀枝花学院的历史与故事:学院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学院在培养优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攀枝花学院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攀枝花学院原副院长张彦博
活动现场,孩子们与研究生学子们一对一结对,一起填写并互换“爱心结对卡”,这不仅是一张简单的卡片,更是他们友谊的见证和未来发展的桥梁。他们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承诺将保持联系,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与进步。
随后,孩子们和攀枝花学院的学子们一起唱响《团结就是力量》《我相信》等红色歌曲,歌声回荡在校园,这一刻,校园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舞台,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历史的敬仰。
在夕阳温柔的余晖下,学子们牵着孩子们的手,引导他们来到了学院宽敞明亮的食堂。
餐桌上,大家围坐一圈,边吃边聊,气氛融洽而愉快。学子们耐心地询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勇敢追求梦想,同时也分享了自己在大学里的趣事和学习心得。
晚餐过后,孩子们依依不舍地与学子们告别,但他们心中已经种下了友谊的种子,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憧憬。
对孩子而言,认识自己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的前途命运。在攀枝花学院康养大楼教室内,来自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的初级心理治疗师肖利萍老师和雷茗越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团辅活动。
每一次参与都是一次新的学习与体验,孩子们通过大风吹、千千结、绘制手印等游戏,观察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接受缺点以优势补劣势,以此接纳自己,悦纳自己。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来到了酷咔科普教育基地,这里是科技创新的聚集地,充满了现代气息和无限可能。
在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了解了3D打印原理,完成了电动四驱赛车的组装,了解了编程机甲,体验了前沿的科技成果,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和力量。
随后,孩子们来到了火红年华三线时光·里,跟随讲解员参观了解三线建设的由来,一同感受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席棚子指挥部,这里的一切都诉说着过往的艰辛与汗水,孩子们近距离触摸三线建设的历史脉搏,感受那份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体验过山跳、干打垒等生产劳动活动,深刻回顾了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天南地北的建设者们踏上攀枝花这片土地,席棚子、干打垒这种就地取材的简易住房就如雨后春笋般在沟壑中被建起来,成为三线建设者们暂时遮蔽风雨的“家”,沉浸式感受三线精神。
中午,孩子们品尝了“创业饭”,并清洗干净自己使用过的碗筷。
饭后,孩子们在初级心理治疗师肖利萍老师和雷茗越老师的精心安排下,开始了一系列简单而富有意义的团队游戏。
同心鼓、珠行千里、巨人脚步……这些游戏加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与协作精神,提升了沟通与协调能力。
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快乐,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与他人协作,以及如何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乐观。
经历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棒的课堂。这次冬令营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意志的磨砺。
随着最后一张合影的定格,此次冬令营活动圆满结束。这场“老育少”“青带少”的活动,让三线精神的传承、老少之间的情谊,永远镌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来源:FM910攀枝花汽车电台
审核:孙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