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多点执业落地难,堵在哪?专家呼吁:医院管理者提前布局,细化管理!

健康   2024-10-03 05:38   河北  

导 

医师多点执业真实情况如何?推行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阻力?记者深入调查研究,揭开医师多点执业的那些堵点。

医师多点执业是好事,医师多点执业目前进展如何?


近日,国家卫健委针对《关于采取措施促进医师多点执业、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提案》的答复的函中提到,进一步加强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加强医师多点执业激励和宣传,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向县域延伸。

图源:国家卫健委

近十年来,政府大力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并不断放宽限制,医师多点执业真实情况如何?推行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阻力?记者深入调查研究,揭开医师多点执业的那些堵点。



利益纠葛:医生与医院管理者出发点不同

所谓“医师多点执业”,即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可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医疗机构执业。早在2014年,我国就制定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允许和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从宏观的医疗体制看,能够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等分布;从微观的医生发展讲,可以增加收入。


但十余年过去了,多点执业的医师多吗?记者在广州市卫健委网站上查阅,截至2020年12月24日,广州市多机构执业的医师为923名。截至2020年底,执业(助理)医师6.23万人,其中在岗职工高级职称2.07万人。按照高级职称的医生进行多点执业的话,也就是不到5%。


记者向多家医院提出想了解多点执业的情况,某医院医务处处长回复,“太敏感,不方便答复。”另一家中医院的办公室人员则表示,“领导虽然不反对,但肯定不支持也不鼓励,因为医生首先要完成本院的门诊或手术等工作量,才有可能去做别的事;其次医生去别的医院出诊,也会带走病人,造成本院患者的流失。


“临床、科研和带教,临床医生本身就有很多事要做,所以,多点执业这个事儿,医院和医生之间本身先天存在利益纠葛。”广州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刘某告诉记者,“出发点不同的话,这事就变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院长们认为,主执业机构并不能从医师多点执业中获益,反而还会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等成本,出于保持竞争力、便捷管理等因素的考虑,医师多点执业就很难得到院长们的支持。”



政策初衷:多点执业,服务基层

实际上,国家推动医师多点执业很大程度上是积极推动医师多点执业、服务基层。根据《关于印发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医师在参加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支援基层,或在签订医疗机构帮扶或托管协议、建立医疗集团或医疗联合体的医疗机构间多点执业时,不需办理多点执业相关手续。


政府为了鼓励多点执业,从三级医院向帮扶医院派驻医务人员进行一年或半年等蹲点帮扶,给予财政补贴,同时,在职称晋升上给予倾斜。这一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信息显示,全国有26万名医师多机构执业,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人才短缺。


“我们去怀集某医院驻点一年帮扶,报到的当天就把医师执业证、医保码等提供给医院,他们按流程去备案多点执业,但是我们的工资和绩效就是原单位给,当地医院只提供了住宿、餐补等。”一位下基层多点执业实施帮扶的新生儿科王医生说。


“到基层帮扶,也算是多点执业的另一种形式吧,但到基层这纯粹是我的个人情结。”广东省名中医张教授向记者介绍,“每月都会坐高铁前往河源市龙川县中医院坐诊半天。在那边我的门诊挂号费是50元,在广州的另一个执业点挂号费为400元,虽然去基层当地医院提供住宿和一部分补贴,但在基层执业,真的是为当地老百姓服务,无关收入了。”



落地需求:管理应更加细化

多点执业是一件好事,某三甲医院拥有近10年多点执业的神经内科医师陈教授希望:“医院对于多点执业的管理需要更细化,确保医生多点执业的合规性与安全性,让医生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做这件事。”


“多点执业,我认为,更高级别的医生更适合多点执业。”陈教授表示,这不仅保证了执业的服务水平,还真正帮助到基层医院。专家不单是看病人,也会把先进的技术进行移植,帮助第一执业医院吸纳更多的疑难病例,同时,这种要求对医师职业提升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广东省名中医张教授的支持:“本身在医院出诊挂号爆满的知名医生,多点执业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就诊机会,不然那些病人都挤到大医院去,专家多点执业就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同时,对于医院而言也有好处,比如在第二执业点,医生遇到疑难病例也会转诊至主执业医院。所以,医生、医院、患者、政府都能从医师多点执业中获得益处,这政策才会得到逐步推进。其实,医院管理者不用‘堵’,而用‘导’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医务人员多点执业,这何尝不是医院品牌的一种布局。因此,多点执业需要医院的管理者以开放的态度,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管理。”


当然,在广州也有一些医院的管理者对多点执业持支持态度。据记者了解,新版医师法中明确承认“医联体+多点执业”,这种模式也为优质的中医药资源有序流动,打开了一条通道。比如民营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当地公立医疗机构组建的医联体内后,公立三甲中医院的专家前来出诊,就不用办理变更注册信息手续。记者在某家某家中医医疗机构看到不少公立三甲医院的知名专家都在这里出诊。


“张教授在这里里出诊,每次都有50多位病人预约,他的门诊常常也是一号难求。”该医疗机构有关人员向记者透露,每家分院的外聘数量也各不相同,有些分院的专家有140余位,其中外聘专家达到75%。


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家和政策的鼓励之下,人民群众对医疗个性化、便利化的需求下,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医生选择多点执业,这或许才是常态……



医疗风险分担:积极推动医疗保险发展

医师多点执业在上海开展得较多。上海市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全市共有8.89万名医师,其中有2万余名医师开展多机构执业,平均备案机构数量1.8家。而且分析发现,有些医师在本市备案10家以上医疗机构,甚至高达30-40家。


医生执业机构越多,医疗风险越高。上海卫生健康监督机构将通过“智慧卫监”监测系统定期向医师主执业医疗机构发送医师备案机构≥10家风险提醒,督促医疗机构和医师加强依法执业自我管理。


在多点执业中,减少医疗风险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国外执业的医生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张华岩医生既是广州市妇儿新生儿科的主任,又在美国费城儿童医院执业。她告诉记者:“一年中有三个月在美国费城儿童医院,九个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执业。”


“其实,在美国多点执业常常在一个体系内,比如在费城儿童医院,除了本部外,在外面承包了其他医院新生儿科,有十几个点。在这个体系内,医院提供了足够多的机会让医生去多点执业,增加收入。”张华岩表示,费城儿童医院以这种方式让医生多点执业,根本原因在于便于医院管理。“因为在美国,每个医生都需要购买医疗责任险,否则无法执业。在大型医学中心内执业的医生和作为医院员工的医生,一般医院会为他们购买高额的医疗责任险。倘若医院没有购买保险,医生出了医疗事故或纠纷,无疑这会增加医院的管理成本。”张华岩说,“其实大部分美国的私立医院医生都在自己体系里工作,去另外一家医院执业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应该强化多点执业的医疗保险服务。“医疗活动是存在风险的,有些医疗机构的赔偿能力可能相对较弱,因此需建立一个多点执业医疗机构执业医师责任保险强制购买的制度。引入医师开展多点执业的,必须为医师和机构购买医疗责任险。


可以说,购买医师责任保险是推行多点执业的必备条件。2017年开始,在广州三甲医院执业的儿科医生刘教授在维儿康互联网医院多点执业。“我一个星期去一次。半天门诊,医院给我购买了20万元的医疗责任险。”刘教授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购买医疗责任险,当医生执业出现医疗纠纷时,要么进行调解要么走法律途径,实际上医生是缺乏保障的。”


医师执业机构越多,医疗风险越高。国家卫健委在上述答复中也表示,要联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医疗保险发展,形成以医疗责任保险为主体,医疗意外险为补充,其他险种共同发展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优化医疗责任保险,开展医疗责任保险研究工作,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向重点领域延伸,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因执业过失造成的患者人身伤害提供风险保障,在转移医疗责任风险、化解医疗纠纷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支持和指导各地根据实际开展试点探索,健全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责任保险发展模式。

附件: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3872号(医疗卫生类330号)提案答复的函

委员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采取措施促进医师多点执业、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我委高度重视医师多点执业工作。2017年,我委印发《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师多点执业的注册程序。2023年,印发《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医政发〔2023〕22号)中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在加强专科能力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支持基层、帮扶基层的导向,通过远程医疗、下沉人才、开展巡诊等各种方式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能力、提高水平。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建立多点执业激励机制。医师与执业的医疗机构在协议中应当约定职业期限、时间安排、工作任务、医疗责任、薪酬、相关保险等。多点执业医师的薪酬,根据实际工作时间、工作量和工作业绩等因素,由执业地点医疗机构与医师协商确定。我委高度重视对多点执业有关内容的宣传,组织健康报等行业媒体刊发《多点执业医师与医院各有规则》,介绍医师多点执业过程中应当关注的有关问题,为相关人员开展多点执业解疑释惑。

(二)关于强化医疗保险服务多点执业能力。根据《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我委联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医疗保险发展,形成以医疗责任保险为主体,医疗意外险为补充,其他险种共同发展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优化医疗责任保险,开展医疗责任保险研究工作,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向重点领域延伸,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因执业过失造成的患者人身伤害提供风险保障,在转移医疗责任风险、化解医疗纠纷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支持和指导各地根据实际开展试点探索,健全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责任保险发展模式。

(三)关于建立医师服务偏远地区与特殊人群的激励机制。2018年3月,人社部、财政部、我委印发《关于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8〕17号),明确要统筹平衡与当地县区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的关系,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近年来,中央财政通过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卫生健康人才培养)补助资金支持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从三级医院向帮扶医院派驻医务人员进行蹲点帮扶,切实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中央财政按照2.4万元/人/年的标准予以补助,2024年共下达相关补助资金9302万元。

此外,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还可以享受多项工资倾斜政策。一是基本工资方面。对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或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一至三级。二是津贴补贴方面。在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内工作的可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在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享受乡镇工作补贴,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可以按规定享受卫生防疫津贴等。

现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其实施细则的前置要求和现场检查部分已明确对“对口支援、援疆援藏、医联体建设”等相关促进医疗资源下沉任务的具体要求。

(四)关于建立家庭医生支持机制。2022年3月,我委联合5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发〔2022〕10号),明确下一阶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任务目标,推动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落实“六个拓展”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指导各地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全科医师向专科医师、基层机构向二三级医院、公立机构向民营机构等“六个拓展”,扩充家庭医生队伍。部分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立足医疗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鼓励二、三级医院医务人员通过对口支援、多点执业、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在基层机构开展签约服务。二是健全签约激励机制。指导各地合理核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标准,将不低于70%的签约服务费用于人员薪酬分配,根据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考核结果进行合理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积极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加强医师多点执业激励和宣传,重点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保险覆盖比例,结合实际情况加快开发有针对性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相关保险产品,引导保险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保障,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向县域延伸。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积极推动各地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总结推广地方好的经验做法,加强对地方改革的指导。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来 源 / 羊城派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华医网”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

《医学注射美容操作规范化培训》即将开班!美学设计、透明质酸、肉毒毒素、新型材料、解剖练习,5大专题进阶式学习!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友谊医院专家授课!超级强悍的师资团队,临床和教学经验值拉满!


*注:此部分为课程推广广告

点击“上方卡片”,马上了解详情吧!

华医网
华医网专注于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提供数字化医学教育解决方案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服务。我们的使命是“用教育和科技推动医疗健康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