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亲朋好友聚餐增加,不管是餐饮服务单位的年夜饭,还是家庭成员的拿手菜,在烘托年味和满足我们味蕾的同时,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疾控中心特别提醒您——春节期间谨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1、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传统的食物中毒、经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由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
2、易引起中毒的食物有哪些?
发芽的土豆、未煮熟的豆角、隔夜的卤味、凉拌菜、 发霉、变质的水果、变苦的坚果、 死蟹或隔夜的螃蟹、假沸的豆浆、久泡的木耳、 长黑斑的红薯、 腐烂的生姜、河豚鱼、野蘑菇、酸汤子等酵米面类食品等。
3、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食源性疾病?
家庭容易发生因加工不当和误食误用引起的有毒动植物中毒,如由于加热不彻底导致的菜豆中毒,乌头泡酒炮制不当引起乌头碱中毒,鱼、虾、贝类等海产品烹饪不当导致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或贝类毒素中毒,误食误用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等。同时还要特别防范由于春节购物较多,冰箱塞得过满或放不下造成的食物原料(尤其是半成品)腐败变质问题。
春节期间餐饮单位食物加工和消费量较大,供应时间集中,容易发生由原材料污染和生熟交叉污染引起的细菌性、病毒性食源性疾病暴发。
灯会等大型活动和游玩人数增加,街边小摊加工场所条件简陋、卫生状况较差、食品种类繁多、监督管理难度大,容易发生由食用街头食品(特别是烧烤、凉皮等)不干净引起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4、如何防范食源性疾病发生?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选择正规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食物;加工过程需保持食材和工具清洁,注意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外出就餐应选择卫生条件较好的饭店或餐厅;聚餐时应提倡使用公勺公筷,减少食用隔夜饭菜,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洁食品、不暴饮暴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落实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承办大型聚餐和年夜饭的餐饮服务单位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重点做好员工的培训和管理,防止因器具、洗菜池消毒不严格、食物生熟不分而产生的交叉污染,严防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新闻热线:18909543000
投稿邮箱:ldx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