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与“鸡斗”(芡实)

乐活   2024-12-18 12:03   江苏  

睡前讲给孩子的家乡故事

按:

孩子5岁开始,睡前和周末醒来,总盯着让讲“你家乡的故事”“讲你小时候的故事”。于是,有了这个“给孩子讲的家乡故事”系列,一篇一篇“叙往说来”,梳理当年往事、村居旧闻、乡村旧貌,记录渐行渐远的乡景乡音乡情乡俗。


小时候,家西南的南塘里有野生的菱角和“鸡斗”,没有人打理,也没有人守护。“鸡斗”的叶子似睡莲,根茎上面连着一张圆圆的、大大的叶子,平铺于水面。菱角的叶子也漂浮在水面,主茎上有很多枝杈,有很多片比手指稍大一点不规则的叶子。

【“鸡斗”的叶子】



【菱角的叶子】


长大后,才知道“鸡斗”是老家话“鸡头”的发音,“鸡斗”的果实叫“鸡斗米”,就是很多地方说的“鸡头米”,学名叫芡实。而老家话中的菱角与普通话也有点差别,菱发音似棱,角发音似噶,不过看字听音凭印象就是一个东西。菱角的果实有时就叫菱角,有时也叫老菱。

菱角和鸡斗的果实都长在水里。不同的是,菱角是一颗一颗直接与水接触,泡在水里;鸡斗的果实不直接与水接触,而是很多粒带着厚厚硬壳的果实聚集在一个圆球状的、拳头大小的鸡斗蓬里,内部结构如石榴,外部上端尖的形状像鸡头,多数没在水里,有的也会戳破叶子冒出水面。


【水里的菱角】



【水里的鸡斗】



现在市面买到的菱角多是人工种植的,产量高,个头大、果实饱满,多数两个角,有的甚至没有角。无论是红色的还是青色的菱角,它们两端的角虽然比较尖,但都不算锋利,一般刺不到人。市面上的鸡斗米,无论是干的还是用水泡在塑料袋里的,都是脱了两次壳的果实,丝毫不用担心被它们扎到、刺伤。


【人工种植的菱角】



【市面上的鸡斗米】



在野外生长时,无论是菱角还是鸡斗,长在水中都不好惹。现在人工种植的鸡斗,叶下也有刺,有的品种果蓬外侧仍然布满刺,采收仍须小心翼翼。野生的鸡斗更是刺上加刺、全身有刺,堪比刺猬,不仅果蓬,而且茎、叶乃至整个植株全都带着坚硬的刺。相比鸡斗,菱角的危险似乎小一点,但也远高于莲藕、茭白、茨菇等。相比人工种植的“两角菱”,野生的都是“四角菱”,又小又瘦又黑,不仅两端的角小到像刺似针,而且两侧还分布着比两端更小的针状凸起物,锋利而且带有倒钩。湖里甚至还有野生的“六角菱”,好像是当地特有的。这是真正的“棘手”。不小心被扎到,不仅刺痛扎心而且还容易红肿发炎。如果没有实地实物的体验,单从口感无法想象它们长相的犯嫌狰狞和采摘的困难。


【鸡斗的刺】



【四角菱】



市面售卖的新鲜菱角多数带壳,售卖的芡实无论新鲜基本上都是剥好的果实。这也说明菱角的壳要易剥一点,芡实的壳要难剥一些。并且摘了之后入口之前,菱角只要剥一次壳,芡实不仅要去一次皮还要经过两次去壳
小时候看到长在南塘里的鸡斗和菱角,既好奇又眼馋。当年的南塘边上是有很多年历史的南唐庄,高高的庄台高出农田1、2米,高出水面2、3米。庄台的高,主要源于最早时从南塘里取土,后来又得益于持续地从南塘底罱泥挖渣。当时南塘与村里所有的河都是连通的,没有见它干涸过。南塘到底有多深?那时候没有概念,只知道看见过大人摘鸡斗、菱角时,离开塘边不远就需要蹼水(游泳)或者撑船过去,说明塘边不远处大人们就打不到底了。后来南塘被筑坝隔离成了几个独立的鱼塘,出鱼时被水泵把水抽干,塘中最深处相对于农田应该超过了3米。

【采摘鸡斗】



采摘菱角



待鸡斗、菱角长熟后,最高效的做法是一个大人穿个裤衩、拿把镰刀,跳到塘里,一个猛子扎下去连根抹起几个鸡斗蓬。还可以把船撑到塘中,趴在船上一株一株地去摘菱角。不过直接下河或者找船撑船,对于孩子来说不仅危险,而且动静比较大,被发现了肯定要遭大人的骂。如果只想弄一点点尝尝解馋,还是用竹篙去钩更为现实。一般是把竹篙伸到塘中,钩上一株菱角或者一个鸡斗蓬,拖到岸边捡拾一下再将植株放回塘中。当时纳闷这些菱角和鸡斗为何不长在岸边?现在想想,我们站在岸边这样去钩摘,其他想尝尝的大人、孩子也会这样去钩摘,原来近处不是没有长过,而是长过的没能成活,或者长好之后被其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们捷足先登钩走了。



夏天在菱角和鸡斗果实即将成熟的时候,在河边边摘边吃、边吃边摘。特别是把野生的鸡斗弄上来,先是对全身刺的鸡斗蓬无从下手,好不容易使刀挥斧劈开后,对坚硬的鸡斗子(即鸡斗米及其包裹着的壳、皮)也感到无从下口。这时有经验的老人会教孩子,选一根又细又软的竹枝,一头削尖插在鸡斗子的黑点上,手握竹枝另一头用力把插着鸡斗子的这一头摔到桌面上,听到竹枝与桌面的碰撞声,壳便碎了,完整的比大米粒大不了多少的一粒鸡斗米留在竹尖。每一次的过程都有点惊心动魄,结果却还不够塞满牙缝,但其中的新鲜和新奇,给孩子们的夏天游耍增添了新的花样、口福和乐趣。



数年后人工种植的菱角和鸡斗在家乡四面铺开,待尝到这些驯化培植的新品种,才发现当年的野生菱角、鸡斗米真算不上美味。大多数野生植物没有人工种植的作物鲜美可口。这与野生动物恰巧相反。能被人们称为野味的好像都是野生动物,很少有野生植物。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它们的不同,作为作物的野生物种口感多数不如人类培植的。菱角和鸡斗米同样如此。野生菱角和鸡斗不仅果实不够饱满,有的还又苦又涩,而且壳硬、刺密、皮厚,吃到嘴破费周折。但在食物比较单一、匮缺的时期,这一点点不同于米饭的味道,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大人都颇为难得也比较难忘。
现在人工栽培的菱角,无论是三角形状的红菱还是形似牛头两角弯曲的牛角菱,都是从外地引进来的,比野生的个头大了很多,味道也甜了不少。菱角清热去火,对于解馋的孩子来说,菱角捞上来就可以生吃。对于大人来说,嫩的菱角可以当水果生吃,也可以煮好后吃,是夏天招待客人很有面子的时令应景零食。嫩菱角很容易剥,最直接的就用牙把菱角断成两截,挤出壳中的菱角肉,即可尝到脆中带面的这种素河鲜。对稍老一点的菱角,可用刀从中间剖开,剥出果实,与很多食物搭配炒着吃。对再老一点的,需要劈开剥出果实,晒干后留作冬天煨汤煮粥。农村的桌子都很简陋,时间稍长的桌子木板拼接的地方经常露出不小的缝隙,劈老菱角时,一般把刀背向下反扣在桌上这样的缝隙中,刀锋向上,用手指把菱角中段与刀锋对齐、扶着,拿一个木棍或者擀面杖敲下去,啪的一声,菱角一分为二,便易剥多了。


【生菱角】



【熟菱角】


【菱角炒藕片】


【菱角排骨汤】



采摘菱角是夏天一项重要的农活。采菱角只能靠人工,不过不需要人下到河塘中,也不用船,一般用一个吃水浅的、椭圆形的平底大木盆,里面放一个很小的板凳,人靠前跪在盆里或者蹬坐在里面的小板凳上,双手伸到水里捞起一株菱角,逐个摘下菱角,顺势放到盆里,再划水移盆不断向前,半天可以摘很大一片。盆虽不小但毕竟不大,不易平衡,采菱人特别是采菱新手经常会不小心翻落塘中。



鸡斗和菱角生长条件有相似。人工培育种植的鸡斗叶子更大,密密麻麻铺在鸡斗塘里,好像一张超大的毯子铺满塘面,蔚为壮观。这几年老家的鸡斗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不仅沟渠池塘被用上了,连一些低洼一点的水稻田也被改用来专门种鸡斗。一般先把种育在庭园附近的沟中塘边,再按1:20左右的比例移植到大田或者大塘里。



长成熟的鸡斗蓬,有的品种光溜溜,有的品种仍是布满毛茸茸的刺,有点像长在树上的板栗,但比板栗大多了。把鸡斗从水里采出来,与采菱角有点不同,需要人穿着皮叉全身防护下到水里,不仅辛苦而且需要技术。鸡斗不仅可以年年再生,而且每年可以采摘多次,割了一个还可以再长一个,一个夏季多的可以反复采上8-9次。熟练工一般都用一个小竹片贴着鸡斗蓬下方谨慎地划开,确保取下鸡斗蓬又要防止茎秆头破了进水,否则,茎秆多半会腐烂坏死无法续生。



鸡斗从河里摘出后的处理更是费时费工。从鸡斗蓬到鸡斗米有多道工序。早几年都是人工,剖开鸡斗蓬后,还要手动两次。第一次需要用手揉搓,去掉鸡斗米外壳上的软皮。第二次一般要用钳子或者特定的夹子去掉包裹鸡斗米的硬壳,这是一个耗时耗力的活,一个成年劳动力坐在那里一天下来也剥不了几斤。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技术。现在已经有了专门剥鸡斗的机器了,像脱粒机一样。这样的机器进一步细分为两种,针对前后两道工序各司其职,前一种是把鸡斗蓬丢进去搅拌取鸡斗子,后一种是把鸡斗子变成鸡斗米。鸡斗米号称水中人参,还是一些化妆品的原料。早年鸡斗米卖得贵,既源于它的品质还源于这个过程的劳动,这两年鸡斗米的价格似乎掉了下来,但仍然不便宜。


菱角藤的中上节可以作菜,洗净开水拉一下,切成小节凉拌,或者放点碎花生米拌着红椒肉丝炒,是一道下酒菜。鸡斗嫩的茎秆剥皮后也可以切成段凉拌清炒。菱角和鸡斗在生长过程中用药、施肥相对没有藕多,但对除水草的要求更高,也需要农户不停地下塘割去冒生的各类杂草。菱角、鸡斗的生长和气候变化更是息息相关,气温过低不行,过高更不行,没有水不行,雨下多了猛了也不行,直接影响产量。


【菱角藤】



【红椒肉丝炒菱角藤】


菱角塘里枝蔓藤子众多,容易缠住人,不仅长在深水的河塘里更是危险,就是长在半腰深的水田里也不够安全,过去听说过有人采野菱被水下的枝蔓绊住淹死。采菱工一般坐在盆上采摘,而不是像采藕、采鸡斗直接下水,可能也与此有关。大人们通常不会允许孩子擅自下水采摘菱角,哪怕多人结伴去浅的菱角田里也不行,顽皮的孩子如果事后被发现下了菱角塘多半少不了挨揍,逃不了一顿皮肉之苦,往往是孩子被打得疼得不行,大人打时后怕不已。但是,如果哪家小孩擅自跑鸡斗塘里则不会落此下场。长在水里的鸡斗,因为鸡斗叶盖住水面,水中可能阳光不够,但其中枝蔓则要简单得多。大人一般不特别阻止孩子们下到鸡斗田里,但因为鸡斗从果、叶到根茎遍布荆棘,防不胜防,徒手在水里采摘鸡斗被刺到的风险也大了很多,即使穿了皮叉防护,也容易被这些毛茸茸的刺剐蹭、刺伤,这个时候的孩子多半会被嘲笑,很难得到同情。



曾经一段时间,湖面被分割成无数个鱼塘和网箱,公共的水面大大压缩,内圩内的河塘被分别承包为鱼塘,连普通的水草都被鱼吃光,内圩之间的浔河等大河因为造纸厂经常排放污水,一片一片黑水和死鱼,无论外湖还是内圩,都一度鲜见野生的菱角和鸡斗。前些年对环保更加重视,上游污水来得越来越少,再加上退渔还湖,湖里也重现大面积的开阔水面,野生菱角、鸡斗尽管在内圩里难以重现,但浔河、丰产河、十里长河却恢复了不少,在湖里不少地方更是野蛮地疯长,任由农户采摘,据说光采摘野菱等,一个劳力月收入可达万元,可以连采三个月,这对于无法再养鱼、只能靠打零工的原渔民来说,是一个不用投入成本的增收来源。
摘到的野菱角、鸡斗,多的话直接卖给贩子,少的话可以自己到集市上去卖。有同学说过脑海中有一幅美丽的画面,秋后仍热的黎明,一人用扁担挑着两筐昨天傍晚采摘的野菱角,走在笼罩着雾气的微暗的乡间土路上,担子一颠一颠的,朝向希望的清晨和市场。这个唯美的场面应该在家乡反复重现,不过肯定有所不同,当年年轻人已经应该变成了仍然强健的老年人,挑着担子在田间的机耕路上稳健前行,应该变成了开着农用电动小三轮车快速穿行于乡间的水泥路……审美的因素可能减少了,但农户的舒适度、幸福感却应该增加了。









南播玩校园榜样UP主孵化计划

短视频项目组持续招人中!

视频内容形式及方向不设限,定义你的精彩
加入我们,一键get专业团队和资金支持!
戳这里↓↓↓ 获取详情

南播玩“校园榜样UP主孵化计划


Notice

来源: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给孩子讲的家乡故事(ID:gh_5d72420afe1f),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果转载侵犯了您的版权或是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微信: 13818384101,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说明: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给孩子讲的家乡故事(ID:gh_5d72420afe1f),转载请注明来源。南播玩对文中的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每日任务+福利多多
加南啵啵好友拉你进群!
南播玩全新资讯群(742711510)


编辑 / 源滑倒了

责编 / 可星

南播玩
南播玩工作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