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四面环水的青阳洲,衢江、琳湖沿村而过,村外滨水风光与田园景致交织,村内古宅古祠林立,仿佛诉说着它所见证的百年沧桑,这里便是被誉为中国传统村落的青阳洪村,衢江沿岸风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近年来,在金华开发区洋埠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青阳洪村立足于本地特色优势,积极探寻古村的保护与发展之道,让承载乡愁的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彩。
文物古建焕新生
青阳洪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村内留存有宋代、清代及民国时期历史建筑40余座。这些历史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建筑精美,整体呈现环村状分布形态。村里的古建筑虽多,但在当地村民眼中,最为瞩目要数两处市级文物保护点洪氏宗祠(敬义堂)和花厅民居(洪初吉故居)。
洪氏宗祠是青阳洪氏总祠,又叫雍睦祠,明万历年间始建三进两天井宗祠,明代毁坏,又在清康熙年间重建新祠,数年后再次修缮,并延续洪氏祭祖活动。花厅老宅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556平方米,前后三进,左右设厢房,砖雕门面精美,木构件均雕刻人物、禽兽、花草等图案,雕刻精美,用材粗大,制作规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洪氏宗祠的中堂、后堂保存较为完好,2017年由村里自筹资金对门楼、前厅进行修缮。而花厅老宅由于年久失修,疏于管理,再加上村民的不合理使用,杂草丛生,建筑损坏严重,另外受资金和技术限制,修缮项目一拖再拖。
2021年1月,村民发现花厅屋柱上4只精美的“牛腿”和6只“雀替”被盗。经过一番努力,江南公安民警成功侦破此案,并从1200多公里外的湖南追回了4只“牛腿”和4只“雀替”,这让青阳洪村两委下定决心将古宅修缮工作提上日程。“再不修房子都要倒了,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一起努力。”村党支部书记洪德成乐观地说。
过去,花厅老宅被村民用于堆放杂物、居住,户数较多,牵涉范围广,工作难度很大。青阳洪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户主座谈会等,对村民进行集中动员,分组走访入户,甚至外出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腾空支持村里的发展。
腾空后,在开发区相关部门的重视下,经专业人员的现场勘察,青阳洪村委托专业修缮团队,制定详细的修缮方案,并获得配套项目资金200万元,启动大规模修缮工作。项目对老宅的墙体、屋柱、梁架、屋面、地面等进行了精细修缮,被追回的“牛腿”和“雀替”也被安装到了原来的位置。2023年12月,历经波折,花厅老宅终于修缮完毕并通过验收,百年老宅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留住古韵引客来
走进青阳洪村,随处可见历史遗存下来的痕迹。花厅老宅前矗立着的旗杆石,也叫“功名石”,是古代进士、举人的“荣誉证书”。雍睦祠象征崇尚邻里和睦,祠堂的壁画上还有猫头鹰、熊猫、喜鹊、豹子四种动物,寓意“英雄喜报”,是当地人学有成就或立功报喜的见证。还有随处可见的洪氏家训,是族人将爱国、勤奋、勤俭和忠诚等美德融入到生活中的充分体现。
青阳洪村教育之风盛行,耕读文化源远流长。始迁祖洪仲乃南宋名相洪皓之曾孙,洪皓及其三子均为南宋正一品官员,誉称一门四相。到了民国时期,当地望族洪氏家族不仅大力倡导教育,培养族中子弟参政、参军、就任大学教授,家中长子洪初吉还出资创立汤溪中学,并专门设立助学基金,每年资助二十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80多年来,汤溪中学已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初、高中毕业生。
然而,如今的青阳洪村面临着文化短缺的问题,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村民对洪氏文化认同感不深厚,洪初吉故居内部缺少开发利用等。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乡村巨变已成必然,青阳洪村该如何留住“古韵味”、谋求新发展?活化利用,让文物古迹为乡村增添色彩,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新路径。
近年来,青阳洪村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手抓产业振兴,一手抓文化振兴。一方面,通过引进生姜、番薯、油菜花等优良品种,加强技术指导,成立婺原居共富工坊,大力发展村集体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目前,该村经营性收入已超80万元。另一方面,计划在保持历史建筑的外观、风貌等特征基础上,合理利用、丰富业态、活化功能,实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文化展示和文化传承价值。
今年7月,青阳洪村迎来了市级文化特派员、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教师胡志飞,为村里的基层文化建设以及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如何结合洪初吉故居内部开发,用故居活化激活古村,打造‘水韵青阳洪——洪初吉故里’,文化振兴青阳洪是摆在面前的重要使命。”深入了解了村里的历史文化后,胡志飞提出了这样的构想。
他和村两委经常开展座谈交流,结合实际制定文化项目计划书,还邀请到洪初吉的子女回乡参观,收集整理洪初吉的事迹,还计划外出考察。接下来,青阳洪村打算从遗产保护与提升、资源挖掘与扩充、文化教育与传承等三方面着手提升村里的文化产业,积极开发研学、清风双线文化服务,依托洪初吉故居打造研学基地,宣讲洪氏家训风采,打造洪氏文化品牌,进一步激活乡村文化活力,点亮乡村振兴璀璨星光。
“明年我们还有很多计划要实施,现在村里不仅配备了党群服务中心、游客中心以及停车场等基础服务设施,还精心打造了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农耕文化馆等一系列特色场所,已经可以满足村民及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与休闲需求。”对于村里的未来发展,洪德成信心满满。
作者|胡雅心
编辑|赵辉
二审|许新云
终审|陈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