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和电池长期露天放着,风吹日晒久了,肯定容易坏!好多插座的防雨壳都没了,厂家也不及时补上,赶上雨雪天发生意外咋办?”家住通州区金源泉小区的冯女士最近向本报反映,楼前好不容易盼来了充电桩,但用起来很闹心。
近日,记者来到金源泉小区,只见冯女士所说的露天充电桩在小区北部8号楼下,总共20个,其中10个已经没了防雨壳,其余的即便壳子还在,也都晃晃悠悠的。“这样的防护壳还能遮住雨雪?”一位居民无奈地说,因为担忧安全问题,大家都会把车推到距离较远的其他集中充电场所。
2023年,本市公布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服务规范》中明确提出,充电场所应有遮雨措施。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有不少社区面临金源泉小区同样的情况,居民只能露天充电。
乱象一:只装不管
家住西城陶然亭街道的徐女士向记者抱怨,自己在小区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前,经常得先把已经充满电的车挪走,才能腾出车位,“总有些车充完电也不走,真气人。”
记者前往徐女士所住的小区探访,只见小区里的充电桩前挤满了车,一位身材娇小的女士正在挪车。她左闪右躲、连拖带拽,总算挪开了一辆车,勉强让自己的车挤到跟前,羽绒服此时已被蹭脏一大片。“充个电还得练身手。”她郁闷地说。
“有居民想充电,却发现充电位被不充电或者充满电的车给占了,车上也不留电话,都没法联系。”一位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说,114挪车服务目前并不处理挡路、占充电位的电动自行车,他们目前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安排人手加强宣传和巡查。
家住朝阳区东方雅苑小区的张先生向记者反映,自家小区和单位附近的一些充电桩时不时就会“罢工”,有的竟然历时大半年才给修好,“充电桩发生故障期间,现场并没有什么提示,外表看上去好好的,一扫码才发现坏了。”
“我们小区的车主为了充电真是绞尽脑汁!小区里电动自行车比较多,充电插座的使用率很高,时间一长插口就松了,稍微一碰,充电插头就往下掉。”家住通州一小区的居民白女士告诉记者,为此,大家被迫想出了“笨办法”,在电动自行车的车筐里放一捆胶带,每次都是先把插头粘住固定好再充电。
乱象二:收费混乱
按照本市政策,住宅小区内设置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用电,已纳入“居民生活用电”类别,电价标准为0.5103元/度。然而有居民反映,虽然政府定价了,但小区里的收费标准还是“一家一个样”。
王女士和女儿家的小区安装的是同一品牌的充电桩,但收费标准却不一样。记者在王女士居住的小区扫码看到,这里的充电桩收费标准为:充电功率0瓦到500瓦,每小时收费0.5元;功率501瓦到1000瓦,每小时1元。可到了其女儿所在的小区,这个品牌的充电桩却实行“一口价”模式,1元可以充4小时,合每小时才0.25元。另外,记者注意到,在这两个小区,该品牌充电桩的小程序页面都没有标明具体的电费和服务费。
各方观点
社区探索
年租式充电车棚让居民不再抢位
如何让车主更方便充电,有的小区进行了探索。每年交360元,就能让电动自行车在小区里拥有专属充电位;车主甭管多晚回来,都有地方充电,而且不用再交钱了……在通州区梨园镇高楼金第小区南门西侧,有一处年租式充电车棚,颇受一些居民的欢迎。
晚上6点30分,记者来到这处车棚,里面看着很宽敞。记者细数了一下,棚里共有近300个充电位,其中七成已经停上了电动自行车,摆放得很整齐。车棚建有顶子、围墙和电子门,交了年费才可以使用遥控钥匙开门,保证了安全性。在车棚旁边以及小区的西部、东部,还有100多个按次付费的充电桩,供其他不交年费的车主选择。
作为年租式充电车棚用户,刘女士觉得这个设施很赞:“以前下班就头疼,就怕四处找地充电,这回踏实了,总算不用跟别人抢位了!”刘女士上下班、逛街、走亲戚都靠电动自行车代步,几乎天天需要充电,总体算下来,使用这种年租式车棚和集中充电桩相比花费差不多。
禹先生已经退休,他平时用电动自行车并不多。在他看来,建设年租式充电车棚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车位费不能“一刀切”,应设置一些个性化套餐供居民选择。
近期热门视频
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