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学升中学排名派位机制详解 (呈分试,Pre S1)

文摘   2024-07-16 15:40   中国香港  

除了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香港大部分小学生升读中学都需要经过香港教育局的升中派位机制。这个制度比较复杂,本文会一一详细解释。

升中派位机制,基本上可分为以下4个部分:

(一) 学生校内评核 (呈分试)

(二) 校外成绩配对 (呈分试排名与同校往届毕业学生的Pre-S1成绩配对)

(三) 全港学生排名 (配对后的成绩为全港学生排位)

(四) 为学生分Banding

以下是各部分的详细说明:

(一) 学生参加校内评核 (呈分试)

(1) 呈分试简介:

小学校内的升中呈分试一共有三次,分别是五年级下学期一次,六年级上学期一次,和六年级下学期初(大部份学校在3月举行)的考试。

香港教育局规定必须呈分科目有6科,分别为:中文、英文、数学、常识、视艺 和 音乐。个别学校会加入额外科目作呈分之用,如普通话,圣经等。

每个科目比重不一,必须呈分的六科比重分别为:9、9、9、6、3 和 2,其余额外科目,一般比重为 1 或 2。那学生是否集中考好比重高的科目,排名一定会高呢?答案是否!因为呈分考试成绩,不是以平常的成绩相加或平均方式来计算,而是以全年级学生成绩调整后的〝标准分〞计算。只要有个别科目分数太低,影响也会很大。

呈分试是小学校内考试,呈分成绩如何计算,由学校自订, 教育局只要求学校为各呈分科目提交一个总成绩, 各学校每个科目成绩如何计算,教育局没有制定统一标准。所以想要呈分成绩好,必先要了解学校本身的呈分考试安排和要求, 以及不要低估任何一科的重要性。

(2) 呈分排名的换算:

大部份小学会告诉家长小朋友在校内的年级名次,但是这个名次和实际呈分排名未必一样。因为一般小学年级名次是以各科累计成绩,或平均分去排名,和呈分排名计算方式大有不同。所以会出现年级名次和呈分排名有差异的情况。在此先简介一下呈分排名的计算方式:

(a) 把呈分的科目的成绩,各自转化作标准分

(b) 各科目转化为标准分的成绩,乘以该科目的科目比重,之后相加。成绩总和便是校内的呈分成绩。按照此成绩的排名便是呈分排名。

因为计算方式不同,所以呈分排名和级名次,差别可以很大 (尤其当校内排名加入不少非呈分科目计算时)。

学校把学生分数输入教育局的呈分系统时,系统就会自动提供该校所有学生当次考试的呈分排名,以及多次呈分试累计的模拟名次。所以小学校方是一定可以知道各学生的呈分排名,只是学校是否愿意把资料告诉学生家长。

(二) 校外成绩配对 (呈分试排名与同校往届学生的Pre-S1成绩配对)

呈分排名,是学校可以得到的资料,校外成绩配对这一部份的资料就只有教育局知道,其它人(包括小学)是无法得知。

教育局收到某小学所有学生的呈分排名后,会把学生的呈分排名,与该小学之前两次毕业生所考取的Pre-S1成绩作配对。因为每年应考Pre-S1人数,和小六学生人数都不会一样,所以分数会按百份比去调整(类似Pre-S1常模分的对照方式),每个学生会配对学校最近两次的Pre-S1成绩。自2012年起,全港有参加呈分的学校,只有双数年毕业的学生所考取的Pre-S1成绩,会用作日后为相关小学学生配对之用。

也就是说2014年和2016年毕业的小六学生,他们考取的Pre-S1成绩,会给2017年和2018年毕业的小六学生,作呈分成绩配对之用。

简单来说,Pre-S1成绩配对运作大致如下:

假如2014年Pre-S1有120人, 2016年有110人, 现在学生呈分排名为 57/114 (即排位在第50%)

就会以百份比调整, 计算2014年的120人中, 和2016年的110人中, 各自属于第50%时的Pre-S1成绩, 之后配对个别学生去排算

(三) 全港学生排名 (配对后的成绩为全港学生排位)

教育局为全港学生完成Pre-S1成绩配对后,会按照相关成绩的高低去排名,这个就是教育局要求的全港学生排名,或称为全港学生次第(即大家所称的Ranking Order, RO)。

每完成一次呈分,教育局会先计算学生累计Pre-S1成绩,然后再重新排名,所以呈分名次不会是几次呈分名次的平均。

(四) 为学生分Banding

教育局在取得所有有呈分学生三次呈分排名后,便会进行最后一次全港学生次第计算。然后教育局便按照全港学生次第排名, 平均分为三个组别, 这个排名就是 为学生分Banding。

全港成绩最高的1/3学生,被归类为第一派位组别,或坊间所称既BAND 1学生,之后1/3分别为第二派位组别(BAND 2学生)和第三派位组别(BAND 3学生)。

以上是"全港"派位组别,还有一个是按照校网既"地区"派位组别。分类方式一样,只是用作比较既学生, 只是同一中学网既小学生。

因此,会出现"全港派位组别"和"地区派位组别"不一样的学生,如个别地区有多间学术较强的小学,会出现学生是属于"全港BAND1",但只属"地区BAND2";反之亦然(则全港BAND2,地区BAND1)。

小学校方可以知道的,是学生三次呈分后的模拟名次,但因为没有Pre-S1配对成绩,和不知道其它学校的成绩,根本无法知道学生实际在区内和全港的排名,所以只能参考过往毕业生既升中派位表现,去估计学生是属于那个派位组别。

因为每年各校毕业生人数不一样,所以每年各组别学生比例都会有所不同。加上如果学生成绩较浮动(即名次上落有较大波幅),学校会更难评估。所以会出现一些所谓"边缘人"(如B1/B2边缘人),即学校也不能确定学生会属于那一个派位组别。

香港的小学升中机制比较复杂,但简单化来分析,一般名校的学生在PRE S1考试中成绩都比较好,所以他/她的师弟师妹也可以沾光有比较好的排名,想升读中学名校,考入名牌小学还是必须的。

“小雅同行”团队立足香港多年,提供专业贴心的香港,海外升学咨询,移民,资产配置服务。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联系小雅助理,获取更多资讯。


小雅原创文章,欢迎大家转发分享,同时请尊重版权,未经授权,本文不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

小雅同行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