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10个“怎么办”

文摘   2024-11-25 19:44   甘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每棵大树的生长,都要依靠阳光和水分的营养;

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在父母的爱和辛勤浇灌下,终会成为参天大树。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家庭教育的10个“怎么办”,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吧!


01
培养优秀的孩子,家长该如何?


答:家长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

一位清华学子家长的教育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尽管这位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凭借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成功地将一位被老师认为智力平平的孩子培养成了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这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思想素质。

面对老师对孩子能力的质疑,她没有责怪,也没有打骂孩子,而是展现出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孩子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老师曾断言:“你的孩子智力有问题,没什么希望。”然而,这位母亲回家后却以积极的方式转达给老师的话:“老师说你有所进步,只要继续努力,就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母亲的不断鼓励下,孩子逐渐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最终成为了班级中的佼佼者,并成功踏入了清华的校门。

家长应当持续汲取家庭教育智慧,不断优化并精进自己的教育策略。

02
孩子早上醒来精神状态不好怎么办?


答:让孩子快乐地开始每一天。

孩子刚醒来的那一刻,对其整天的心情至关重要。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醒来往往先以哭声示人,这常使家长失去耐心,进而采取打骂等不当方式,却往往导致问题愈发严重。

其实,更恰当的做法是:在孩子应当起床或刚有苏醒迹象时,父母可以温柔地走到孩子身边,轻柔地唤醒或抚摸孩子。待孩子睁开朦胧的双眼,不妨用指尖轻轻挠挠孩子,或是与孩子开启一段有趣的对话,比如,“爸爸猜你昨晚一定做了个美梦,或者爸爸昨晚在梦里和你一起玩了呢!”

总之,要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愉悦情绪,为他们的一天注入满满的正能量。

03
孩子被别人拒绝了,怎么办?


答:这是教会孩子勇敢的关键时刻。

当孩子表达被拒绝的感受时,家长应耐心倾听,不要急于打断或给出解决方案。通过倾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家长可以通过共情的方式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例如说:“我知道这一定很难过。”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情绪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孩子认识到拒绝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通过引导孩子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认识到拒绝是正常现象,同时鼓励他们从拒绝中吸取教训,建立应对未来挑战的韧性和信心。

引导孩子分析被拒绝的可能原因,帮助他们认识到拒绝并不一定是他们的问题,而是对方可能有自己的原因或考虑。与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应对被拒绝的情况,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比如主动沟通、寻求帮助或寻找新的朋友。


04
当孩子说脏话、狠话时,该怎么办?


答:教会孩子懂礼貌。

在学习语言的初期,孩子3到5岁左右,他们会经历一个阶段叫做“脏话敏感期”,他们会不分场合地说“脏话”“狠话”,甚至是一些攻击性的语言。9岁以后的孩子常常说“脏话”“狠话”,一般不是自己凭空造出来的,往往是受同伴或环境的影响。

孩子间的大多数脏话,都是非指向型的,大多无关道德,父母有时并不需要有过激的反应。家长的过度反应容易产生一种强化,相反,我们的第一反应如果是淡定一点,让孩子发现这些话没什么作用,他们就会逐渐对这样的语言失去兴趣。

当孩子说“脏话”“狠话”时,我们还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真实的感受:“你要不要换个方式好好说,你这么说话,我听着真的很难过。”

父母应教会孩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诉求,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合适的表达方式,并需要告诉孩子,“脏话”“狠话”不是一种好的沟通方式。有需求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表达出来,极端的表达方式不能让清晰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反而会伤害到别人,还显得自己没有礼貌。

05
孩子一到考试就焦虑,怎么办


答:看见孩子的内在需求。

焦虑,其实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适度焦虑,可以成为孩子追求进步的内在力量;但过度焦虑,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

考试前,当孩子出现焦虑情绪,首先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十分理解他们的感受。共情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具体的情绪感觉。然后,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担忧,耐心地倾听,让他们将焦虑的感受具体化。与此同时,我们还需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给孩子带来信心和温暖,让他们感到家人的支持和鼓励。

发现孩子的内在需求,并帮助他们从问题中获得启发和成长。当孩子不愿意表露出自己的实际需求时,家长可以试着这样询问“我明白你的紧张、焦虑,愿意和我多说一点,你的担心吗?”紧接着,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需求:“你希望我们怎样帮助你呢?或“现在做些什么能让你好点呢?”最后,明确表达分担的意愿,如“我希望可以帮助你,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06
孩子作业多的时候,怎么办?


答:家长要谨慎处理对待老师的态度。

碰到过不少家长,看到孩子家庭作业多点就心疼的不得了,干脆替孩子完成作业。这种做法虽源于爱意,却可能误导孩子认为学习不应伴随努力与辛苦,从而日后试图以各种方式逃避学习责任,使做作业逐渐成为心理负担。

更为妥善的做法应当是: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持续为其加油打气,并陪伴左右,共同度过这一学习过程。即便内心对孩子有所不忍,也应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减免作业的想法,更不可轻率地对老师提出无理指责。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培养了孩子的学习责任感与自律性,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虽不乏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更加坚韧与优秀的自己。


07
孩子不会与人合作,怎么办?


答:培养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合作的机会,比如共同完成家务、一起准备晚餐或进行家庭游戏,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协作,体验到合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父母应以身作则,展示如何以合作的态度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参与团队活动、社交聚会或兴趣小组,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同龄人互动,学会在团队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尊重并接纳他人的观点。

当孩子表现出合作行为时,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和奖励,增强他们合作的动力和信心。同时,也要耐心指导他们在合作中可能遇到的冲突解决方法。
08
孩子成绩不佳,怎么办?


答:注重能力、习惯培养。

面对孩子成绩不佳的情况,家长的首要反应不应是责怪孩子,而应是从教育理念和自身教育方法上深入反思。关键在于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主动学习、有效管理时间等,是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基石。但这些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且持续的过程,家长需要耐心和恒心,避免急于求成,给孩子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在孩子遇到困难或成绩波动时,家长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改进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批评或忽视。建立正向的反馈机制,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是被看见和肯定的。

09
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答:让孩子将吃饭视为一种享受。

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吃饭成了难题,不是吃得极少就是挑三拣四,对任何食物都提不起兴趣。要改善这一状况,关键在于营造一个愉悦的用餐环境,让孩子将吃饭视为一种享受。

家长在餐桌上应避免对孩子面前的饭菜发表评价,尤其是负面的评论,即便饭菜确实不合口味,也应尽量保持沉默。家长的言论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和饮食习惯,让他们对食物产生偏见或抵触情绪。

相反,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展现出对食物的热爱和享受,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用餐的乐趣和家庭的温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逐渐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好奇心和接受度,让他们愿意尝试各种食物,享受用餐的时光。

10
孩子太骄傲,怎么办?


答:不要过于夸奖孩子。

平日里,不要过度夸赞孩子的外表,应引导他们理解,真正的自豪与骄傲源自个人的内在、努力与付出。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我能行”的前提条件是“我努力”。

为了培养孩子既自信又谦虚的品格,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意识到:自豪或骄傲的真正基础,是那些通过自身不懈努力所获得的成就。换言之,唯有自己亲力亲为、汗水浇灌的果实,才值得骄傲。而对于那些未经个人奋斗便轻易获得的事物,无论其价值几何,都不应成为骄傲的资本。

这样孩子能够学会珍惜每一份努力,正确看待自己的成就与他人的帮助,既不失自信,又保持谦逊,成长为拥有健康心态和坚实人格基础的人。


来源:光明少年杂志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一审:李成禄 二审:马得明

三审:苟铎源

投稿邮箱:jyjy611@126.com

靖远教育
获取教育信息,了解教育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