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不断炮制赤藓糖醇的危害?

美食   2024-08-28 17:26   北京  
实验严谨性缺失,赤藓糖醇安全性无须担忧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选择低糖或者无糖食品,使用天然代糖诸如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等来代替普通糖,以控制和预防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等。赤藓糖醇,在国内外也成为食品饮料生产商使用最广泛的天然代糖原料。

最近,在克利夫兰诊所进行一项小型试验,科学家们对比分析了赤藓糖醇与普通糖对心血管风险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结论不仅还需要做更多研究来证实,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如此顶端的机构中,却存在如此多漏洞的实验。仔细剖析,以下结论仅供交流讨论。

实验样本量少

这项研究每组只有10个样本,且赤藓糖醇组有缺失数据,有的只有8个样本,并且各组指标的重复数不一致,因此文章的结论也只能是基于小规模试验结果的推测,要想证实赤藓糖醇对心血管的危害,还需要大量实验数据的验证。

并未检测对血小板的慢性影响

实验中主要关注赤藓糖醇摄入后的急性效应(30分钟内),未检测对血小板的慢性影响。是因为赤藓糖醇在体内代谢的速度非常快,大部分以原形排泄,不会在体内长期积累,因此,超过30min后赤藓糖醇对血小板是否仍然有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可逆等都未有验证。

研究中也提到血小板有五到七天的寿命,由于血小板功能可能受到多种长期因素的影响,这种短期观察可能不足以全面评估赤藓糖醇的安全性。

血小板反应性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并未有直接验证

文章只是通过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数据推测会有血栓形成的风险,但这一关系没有直接的验证,并未有受试者是否形成血栓及其是否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实验验证,也未对血栓形成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等进行验证讨论。

30g的一次性摄入量过高

文中并未说明30g赤藓糖醇混合多少水,在多长时间内喝完。一般饮料中的赤藓糖醇含量<2.5g/100mL,如果达到30g的摄入量,要一次性喝掉1.2L饮料,这个量是不太符合事实的。

正常体内血浆内赤藓糖醇含量很低,当摄入含赤藓糖醇的食物后,进入血液增加血液中赤藓糖醇的含量(文中所说>1000倍),属于食物成分正常代谢过程。

从这样的小型实验中,可以看到结论对心血管科学研究有一定阶段的指导意义,但想要证实赤藓糖醇与心血管、血栓的直接关系还远远不够。

关于糖、脂肪的历史争议,受资本控制由来已久

1955923日,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被媒体曝出患了心脏病。要知道,1945年罗斯福总统才刚刚因心脏病去世,而今艾森豪威尔也患上了相同的疾病。

所以此消息一出,大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关注立刻被推向了顶峰。

当时的科学界,有两个重点怀疑对象,一是脂肪,二是糖类。

面对突如其来的点名,美国制糖业协会和食品商们自然是如坐针毡,生怕科学家提出一丝对糖不利的观点。毕竟作为各种慢性病的始作俑者,如果糖的名声败坏,他们也将面临群众汹涌的信任危机。

那怎么办?动用钞能力收买科学家,撇清糖与血管疾病的嫌疑,再甩锅给脂肪,免除后顾之忧。

所以这就有了后来最臭名昭著的安塞·基斯博士引导的七国研究

1958年,安塞·基斯提出了那个著名的脂肪假说,宣称脂肪就是导致心脏病的元凶。其先是在22个国家中挑选了7个符合假说的国家,并从中收集了16组对假说有利的成年人的饮食、身体状况以及死亡率等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随后,安塞·基斯宣告世人:饮食中的脂肪,尤其是富含胆固醇的动物脂肪,是导致心脏病的罪魁祸首!而其同伙哈佛营养学教授赫格斯特德也在1976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加以佐证,文中一再弱化了糖对人体的危害,把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矛头直指饱和脂肪和胆固醇。

这些科学研究成果的出现,让所有人一下子就把关注点从糖类身上移开,脂肪成了人人唾弃的万恶之源。

很快,基于安塞·基斯的脂肪假说,美国联邦政府起草了一份《膳食指南》,建议公众尽量避免饱和脂肪的摄入。所以在接下来几十年里,低脂肪高碳水的产品爬满了超市货架,开始影响着全世界几亿人的饮食。

现在来看,彼时学术权威向金钱低头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在作怪。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坚持低脂高糖饮食的几十年里,人们的健康状况直线下滑,肥胖率和罹患心脏病的人群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上升,制糖业操纵人性的恶果逐渐显现,消费者成了甜蜜谎言的健康风险承担者。

直到2016年,经过《美国医学会杂志》的曝光揭露,人们才逐渐发现,原来安塞·基斯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曾收到金主爸爸——糖业协会的赞助资金。

至于哈佛营养学教授赫格斯特德也是在和某制糖公司高管进行秘密通信后才开始撰写该篇论文,试图弱化糖制品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并转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

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这份对糖和糖业协会的健康审判终究来得太晚了。

那么以史为鉴、以为镜,如今赤藓糖醇作为天然代糖,是已知的替代白砂糖更优质、更健康的原料,还是难免被健康质疑,从2023年年初《Nature》杂志刊登的赤藓糖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实验,到现在克利夫兰诊所的小型实验,并没有直接证明赤藓糖醇与心血管疾病的因果关系,所以赤藓糖醇会危害身体健康更是无从谈起。

或许从科学研究角度仍然需要更进一步证实其健康性,但谁又能证明,这不是一次资本操控学术的历史重演?

赤藓糖醇目前仍是白砂糖替代的最优解

赤藓糖醇与普通糖相比,热量更低,在糖醇中的耐受度也是更好的。

赤藓糖醇能量低,仅0.21kcal/g(是蔗糖热卡的5%),显著低于其他糖醇类甜味剂。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8050-2011问答赤藓糖醇能量系数0kJ/g,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热量。这也成为了很多希望减重控制热量摄入的消费者选择赤藓糖醇的一大原因。

其次,赤藓糖醇甜度高,在营养性甜味剂里甜度较高,仅次于木糖醇和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的甜度相当于等量蔗糖甜度的60%-80%,在口腔中可以制造温和的冷却效果,且没有某些合成甜味剂所具有的金属回味

甚至,赤藓糖醇有益于口腔健康,因无法被口腔中的细菌利用转化,不会导致龋齿,对儿童及成年人的口腔健康均有益。很多儿童棒棒糖、儿童糖都会使用赤藓糖醇作为甜味来源。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HC)、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已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确认了赤藓糖醇的安全性。在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均已确认其安全性,营养与饮食学会(AND)更是将赤藓糖醇列入了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食品时报
食品时报由中国食品安全报主办,食品时报公众号服务于中国食品企业,食品经销商,食品电商与广大消费者。积极推进中国食品企业健康发展,帮助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品牌责任建设。共同打造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食品行业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