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s Future: 观测表明中国发生干热复合事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学术   科学   2024-12-17 17:03   北京  

一项新研究利用长期观测数据揭示了过去120年来中国干热复合事件的演变过程,重点剖析了人类活动对这些事件发生的影响程度。

IPCC相关报告将对社会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或风险的且由多驱动因素或致灾因子组合同时或相继发生的事件归为复合事件。发生复合事件的潜在条件不一定极端,但它们的共同出现与相互作用使其成为人类健康、粮食安全、社会经济等的严重威胁。前人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其中干热复合事件较为突出。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聚焦我国过去120年(1901-2020)间的干热复合事件,综合利用Copula函数、析因设计、分布函数等研究方法及CRU和气候模式资料回答了三方面的问题:
1. 我国的干热复合事件增加了多少?
2. 不同要素对此类事件发生的相对重要性如何?
3. 人类活动对此类事件发生的贡献如何?
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120年间,中国干热复合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在最近40年(即1981-2020年)发生频率最高,是1901-1940年的4倍、1941-1980年的2倍;通过对不同要素相对重要性的分析,研究发现温度变化对干热复合事件发生的贡献程度(56%)大于降水变化(23%),也大于二者的交互作用(21%);进一步结合气候模式资料发现人类活动导致干热复合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了7.9%至31.6%。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使用的CRU数据集的早期数据记录和所用的多套全球气候模式资料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因而结果部分不可否认同样存在不确定性。

图1 温度、降水及交互作用对干热复合事件发生的相对贡献

图2 中国不同区域干热复合事件归因分析

下一步研究将聚焦干热复合事件引发的链生灾害,重点评估其对农业生产和能源供需方面造成的影响。

该研究成果以“Observations Over a Century Underscore an Increasing Likelihood of Compound Dry-Hot Events in China”为题近日在线发表于Earth's Future。助理研究员段瑞鑫(现就职于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为论文第一作者,黄国和院士为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王凤博士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University of Regina)田初引博士以及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武新英助理研究员均在该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


原文信息


扫码访问

https://doi.org/10.1029/2024EF004546

关于期刊

Earth’s Future 是一本探索全球变化和可持续性的跨学科开放获取期刊,发表水、空气、食品、能源、灾害、气候、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人口统计学方面的研究、综述与评论,以探究地球及其居民的状态并预测其未来,评估地区和全球性的挑战与机遇。


2023年影响因子:7.3

5年影响因子:    8.7

从投稿到一审意见的中位数时间:42天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访问Earth's Future期刊网站,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AGU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在中国的信息发布平台。AGU旨在激励地球和空间科学家团体共同推进和传播科学,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