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外网的“十亿行挑战”,国外大神用 C++ 应战:从 67s 到 0.77s,速度狂飙 87 倍!

职场   2024-05-11 18:49   江西  

推荐关注↓

转自:程序人生


2024 年的第一天,Decodable 高级软件工程师 Gunnar Morling 曾向 Java 社区发起了一个十亿行挑战(1BRC),即要求在最快时间内处理 10 亿行数据。针对这个挑战,本文作者 ŠIMON TÓTH 尝试用 C++ 来完成,从最初实现到经过一系列优化后,最终运行速度提升了 87 倍。

原文链接:https://simontoth.substack.com/p/daily-bite-of-c-optimizing-code-to

作者 | ŠIMON TÓTH
翻译 | 郑丽媛

“十亿行挑战”是对 Java 开发者的一项挑战,目标是要在最快时间内处理 10 亿行数据。虽然最初这个挑战是针对 Java 的,但本次挑战是展示 C++ 代码优化和相关性能工具的绝佳机会。(本文涉及的完整源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HappyCerberus/1brc。)

1、挑战内容

我们的输入是一个名为 measurements.txt 的文件,其中包含来自不同测量站的温度测量数据。该文件包含十亿行数据,格式如下:

station name;valuestation name;value
测量站名称是一个 100 字节的 UTF-8 字符串,包含任何 1 字节或 2 字节的字符(但不能包含‘;’或‘\n’),测量值介于 -99.9 到 99.9 之间,均保留一位小数。另外,唯一键的总数最多为 10,000 个。

输出是一个按字母顺序排序的测量站列表,每个站点都有测得的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

{Abha=-23.0/18.0/59.2, Abidjan=-16.2/26.0/67.3, Abéché=-10.0/29.4/69.0, ...}


最初实现

当然,我们首先要从基准实现开始。我们的程序将分为两个阶段:处理输入和格式化输出。对于输入部分,我们解析测量站名称和测量值,并将它们存储在一个 std::unordered_map 中。

为了生成输出结果,我们整理了唯一名称并按字母顺序对其进行排序,然后打印出最低、平均和最高测量值。

只剩下一个简单明了的主函数,将这两个部分连接在一起。

这个实现非常简单,但它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不正确(暂时先不管),二是速度非常慢。为此,我们在以下三台设备上跟踪性能:

● Fedora 39 上的 Intel 9700K

● 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WSL)上的 Intel 14900K

● Mac Mini M1(8 核)

在 9700K 上用 clang 17 编译二进制文件,在 14900K 上用 clang 18 编译二进制文件,在 Mac Mini 上用 Apple clang 15 编译二进制文件。这三台设备都用了相同的编译标志:

-O3 -march=native -g0 -DNDEBUG -fomit-frame-pointer

由于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相对性能的提升,因此测量结果仅为相应设备上的最快运行时间。

● 9700K(Fedora 39):132 秒

● 14900K(WSL Ubuntu):67 秒

● Mac Mini M1:113 秒


消除拷贝

对于第一步优化,我们并不需要特殊工具:高性能代码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避免过多拷贝,而我们却无意间进行了大量拷贝。

当我们处理一行数据时(记住,共有 10 亿行数据),会将测量站名称和测量值读入 std::string 中。这本质上就产生了数据拷贝,因为当我们从文件中读取数据时,文件内容已经在内存中的缓冲区了。

为了消除这个问题,我们有几个选择:改用非缓冲读取,手动处理 istream 的缓冲区;用更系统级的方法,例如对文件进行内存映射——在本文中,我们将采取后者。

当我们将文件进行内存映射时,操作系统会为文件内容分配地址空间,而数据仅在需要时才会读入内存。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将整个文件视为一个数组;缺点是,我们无法控制当前内存中文件的哪些部分是可用的。

既然我们用的是 C++,那么就用 RAII 对象来封装底层系统逻辑吧。

因为我们将内存映射文件封装在 std::span 中,因此只需将 std::ifstream 换成 std::ispanstream 就能验证一切是否正常。

不过,虽然这可以确保一切正常,但并不能消除任何过多的拷贝。为此,我们必须将输入处理从在 istream 上操作切换为将输入视为一个大 C 风格字符串。

我们需要调整哈希映射以支持异构查找,因为现在用 std::string_view 查找测量站,这会涉及更改比较器和添加自定义哈希函数。

这一优化使我们的解决方案运行速度大幅提高(暂时跳过 M1,因为 clang 15 不支持浮点类型的std::from_chars)。

● 9700K(Fedora 39):47.6 秒(2.8 倍)

● 14900K(WSL Ubuntu):29.4 秒(2.3 倍)


分析情况

为了进一步优化解决方案,我们必须分析哪些部分是主要瓶颈,这就需要一个性能分析工具。

至于分析工具的选择,我们必须在精度和低开销之间做出平衡。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 perf:这是一个 Linux 性能分析工具,开销极低的同时能提供合理精度。

要记录性能分析,我们必须在二进制文件中注入一些调试信息:

-fno-omit-frame-pointer # do not omit the frame pointer-ggdb3 # detailed debugging information

接着在 perf 工具下运行二进制文件:

perf record --call-graph dwarf -F999 ./binary

callgraph 选项允许 perf 利用二进制文件中存储的调试信息,将低级函数归属于正确的调用者。第二个选项会降低 perf 捕捉样本的频率;如果频率过高,可能会丢失一些样本。

然后,我们就可以查看性能分析了:

perf report -g 'graph,caller'

不过,如果我们在当前实施方案中运行 perf,只能得到一个信息量较为有限的性能分析。

可以推断出,运行时间的最大部分都花费在 std::unordered_map 中,而其余操作都在低级函数中被淹没了。例如,你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解析测量值只占 3%(std::from_chars 函数)——但这其实是错的。

由于我们将所有逻辑都放在了一个紧密的循环中,这样的性能分析就很差。虽然这对性能来说有好处,但却完全失去了正在执行的逻辑操作的意义:

● 解析测量站名称;

● 解析测量值;

● 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

如果我们将这些逻辑操作封装成单独的函数,性能分析的清晰度将大幅提高。

可以看到,我们花费了 62% 的时间将数据插入数据库,26% 的时间解析测量值,以及 5% 的时间解析测量站名称。

接下来应该处理哈希映射,但在此之前,我们先处理一下数值解析问题,这也将修复我们代码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错误(四舍五入错误)。


虚假的整数

输入包含 -99.9 到 99.9 范围内的测量值,并始终保留一位小数——这意味着,我们首先处理的不是浮点数,因为测量值是定点数。

表示定点数值的正确方法,是将其表示为整数,我们可以手动解析(先用直接解析):

这种变化也会影响到记录的结构:

数据库插入可以保持原样,但我们可借此机会稍微优化一下代码。

最后,我们需要修改输出格式的代码。由于现在用的是定点数,所以我们必须将存储的整数值转换并四舍五入成浮点数。

这一优化修复了前面提到的四舍五入错误,并提高了运行时效率(浮点运算速度较慢),且该实现也与 M1 Mac 兼容。

● 9700K (Fedora 39):35.5 秒(3.7 倍)

● 14900K(WSL Ubuntu):23.7 秒(2.8 倍)

● Mac Mini M1:55.7 秒(2.0 倍)


自定义哈希映射

标准库中的 std::unordered_map 以速度慢而闻名,这是因为它使用了节点结构(实际上是节点链表数组)。按理说,我们可以改用平面映射(来自 Abseil 或 Boost),但这会违背 1brc 挑战赛的规则——即禁止使用外部库。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输入也非常有限。对于 10 亿条记录,我们只有 1 万个唯一键,因此命中率会极高。

由于我们只能用 1 万个唯一键,因此可用基于 16 位哈希的线性探测哈希映射,直接索引静态数组。当遇到碰撞时(两个不同站点映射到相同的哈希/索引)时,我们将使用下一个可用的槽位。

这就意味着,在最坏的情况下(所有站点都映射到相同的哈希/索引),我们最终会进行线性复杂度查找。然而,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对于使用 std::hash 的输入示例,我们最终会遇到 500 万次碰撞,即 0.5%。

这一变动,带来了相当大的速度提升:

● 9700K(Fedora 39):25.6 秒(5.1 倍)

● 14900K(WSL Ubuntu):18.4 秒(3.6 倍)

● Mac Mini M1:49.4 秒(2.3 倍)


微调代码

以上,我们已经梳理了高层次的优化途径,接下来是时候深入挖掘并微调代码中的关键部分了。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目前的情况。

我们可以在哈希(17%)和整数解析(21%)方面进行一些低级优化。微调代码的正确工具是基准测试框架,我们将实现几个目标函数的版本,并把结果相互比较。在本文中,我们选择使用 Google Benchmark。

(1)解析整数

当前版本的整数解析(故意)写得很差,有过多的分支。

由于数值可以短至三个字符,我们无法有效地利用宽指令(AVX)。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消除分支的方法就是通过查找表。

当我们解析数字时,只有两种可能的情况(忽略符号):

● 遇到一个数字:累加器乘以 10 并加上数字值。

● 遇到一个非数字:累加器乘以 1 并加上 0。

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编码为一个二维的、在编译时生成的数组,其中包含 char 类型所有 256 个值的信息。

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版本插入到微基准测试中,就会得到一个非常明确的结果。

但很可惜,我们并不能把这两个版本直接插入到 Google Benchmark 中。我们的实现是一个超过 5 个字符的紧密循环,因此对布局非常敏感,可以用 LLVM 标志来对齐这些函数。

-mllvm -align-all-functions=5

不过即使这样,结果也会有很大波动(高达 40%)。

(2)哈希处理

在进行哈希处理时,我们有两个优化的机会。

目前,我们是先解析站点的名称,然后在 lookup_slot 中计算哈希值,这意味着要对数据进行两次遍历。此外,我们计算的是 64 位的哈希值,但实际上只需要 16 位的哈希值。

为了减少整数解析时遇到的问题,我们将把解析合并为一个步骤,生成一个站点名称的 string_view、一个 16 位哈希和定点测量值。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公式来计算自定义的 16 位哈希,依赖无符号溢出而不是取模。

这将大幅加快计算速度(同时具有合理的稳定性)。

当我们将这个改进纳入解决方案中后,就会得到整体速度的提升:

● 9700K (Fedora 39):19.2 秒(6.87 倍)

● 14900K(WSL Ubuntu):14.1 秒(4.75 倍)

● Mac Mini M1:46.2 秒(2.44 倍速)


释放线程

如果现在研究一下性能分析,就会发现我们已经达到了可行的极限。

因此,下一步自然是并行化我们的代码。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输入分成大致相同的块,在单独的线程中处理每个块,然后合并结果。我们可以扩展 MappedFile 类型,以提供分块访问。

这样,我们就可以简单地在每个线程中按块运行现有代码。

这样的优化效果相当不错。

以下是最佳结果。请注意,这些只是相对比较下的最佳运行结果,而不是严格的基准测试。

● 9700K(Fedora 39):2.6 秒(50 倍)(在 8 个线程上)

● 14900K(WSL Ubuntu):0.89 秒(75 倍)(在 32 个线程上)

● Mac Mini M1:10.2 秒(11 倍)(在 24 个线程上)

(1)处理非对称处理速度

9700K 的缩放非常简洁,但这是因为这款处理器有 8 个不支持超线程的相同内核。一旦我们升级到 14900K,架构中的性能和效率内核就会变得复杂得多。

如果我们简单地将输入分成相同的块,效率核心会落后于主核心,拖慢整体运行速度。因此,我们不再将输入分成每个线程一个块,而是让线程按需请求块。

以及 MappedFile 中相应的 next_chunk 方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 14900K 中挤出最后一丝性能:

● 14900K(WSL Ubuntu):0.77 秒(87 倍)(在 32 个线程上)


结论

对比最初实现的性能,现在我们已经提高了 87 倍——你可能会问:这值得吗?

那要看情况了。写这篇文章我花了很长时间,也耗费了大量精力,特别是用微基准测试时出现的对齐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我正在优化一段生产代码,我可能会止步于基本优化这个环节。微调代码的可能不错,但要投入大量时间,而且这些优化在代架构上的稳定性很差。

最后,本文中涉及的完整源代码可在这个 GitHub 存储库中获取:https://github.com/HappyCerberus/1brc。


- EOF -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可跳转

1、程序员被奖励 38g 黄金空格键,“每次敲击一下都是钱声!”

2、HR:简历中有参与开源贡献的内容,直接扔掉

3、电脑聊天记录被公司看个精光了

4、揭秘阿里语雀生死时刻:创始人离职,团队骤减

5、36 岁失业,开源框架开发者转行卖钢材…

伯乐在线

分享IT互联网职场和精选干货文章(原域名已不再维护)。组织维护10万+star的开源技术资源库,包括:Python, Java, C/C++, Go, JS, CSS, Node.js, PHP, .NET 等。


回复 资源 获取10万+star开源资源

点赞和在看就是最大的支持❤️

伯乐在线
伯乐在线分享IT互联网职场和精选干货文章(原域名已不再维护)。组织​维护10万+star的开源技术资源库,包括:Python, Java, C/C++, Go, JS, CSS, Node.js, PHP, .NET 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