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共同追忆“时代楷模”杨士莪院士事迹

文摘   2024-09-21 00:00   黑龙江  

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中央宣传部追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19日晚21时,央视一套的《时代楷模发布厅》2024年第5期以“爱党报国、倾听海洋声音的杰出科学家”为主题,讲述杨士莪院士的感人事迹,掀起了在全社会向杨士莪同志学习的热潮,我院师生满怀期待、热切关注,通过各种形式第一时间收听收看节目。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杨士莪同志

“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

杨士莪,男,汉族,1931年生,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中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他胸怀祖国、志存高远,青少年时期就立下了“读书是为了救国和报国”的铮铮誓言,始终把祖国需要作为人生奋斗目标。他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力投身水声科学研究,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现了重大创新突破,带队完成了由我国科学家首次独立指挥和实施的大型深海水声综合考察任务,用毕生心血为中国水声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潜心治学、甘于奉献,自觉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的育人理念深深影响了几代水声专业学生,培养了一批能够挑大梁、担重任的科技人才。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龙江楷模”等称号。2024年3月逝世,享年93岁。

杨士莪同志用一生的坚守和付出生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是爱党报国、倾听海洋声音的杰出科学家,是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先锋模范,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优秀代表。为宣传褒扬他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科技、教育工作者以“时代楷模”为榜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积极融入和投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坚定信心、自立自强、勇毅前行,为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作出新贡献。


学院二十余名师生到现场参与节目的录制

学院党委书记万旭东以及全体在家的班子成员、各团队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齐聚在水声楼15楼报告厅收看了发布仪式。

学院全体大一新生及老生代表近500人在启航剧场集中观看仪式。

水中目标特性测试与控制团队湖上试验现场观看直播。

院长乔钢及崔宏宇、高明生、吴杰、邓锦豪等师生也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节目。


节目观看完后,学院师生纷纷表示再次被院士的事迹感动和鼓舞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声工程学院教授杨德森:几十年的学习、科研和人才培养经历,我们深切的感到杨士莪院士是当之无愧的战略科学家。杨士莪院士心怀“国之大者”的科技报国情怀、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前瞻布局、站在科技发展前沿的敏锐洞察、身先士卒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勇气魄力,都深深影响了我。尤其在我和团队探索新技术新理论的过程中,他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品格,为我们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典范和榜样。我们要学习他始终与国同向同行,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学习他坚持做有用的科研,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学习他在科研路上永不停歇,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学习他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学习他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为提高国家科技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国家急需的德才兼备的卓越创新人才贡献新的力量。

水声工程学院院长乔钢:杨士莪院士作为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获评“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不仅是对他个人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更让全体师生备受鼓舞,我们应学习杨士莪院士一生许党报国、勇攀科学高峰、潜心教书育人的楷模精神,怀揣强国梦想,刻苦学习钻研,守卫“蓝色国土”。未来,学院要以杨士莪院士为人治学的态度为榜样,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坚守科技强国担当,紧贴强国强军需要,持续解决国家急需的水声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新质生产力,布局深远海水声技术,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参与水声探测领域国家重大专项。紧扣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抢占发展新高地,持续为国之重器保驾护航。

水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万旭东:杨士莪院士被追授为“时代楷模”,不仅是对其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的肯定,更是对其为中国水声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最高褒奖。杨士莪院士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他坚定“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的崇高理想,一生专注于水声学科发展和强国强军建设,开创了中国水声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新格局。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一代代水声人的不懈奋斗,水声工程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办学规模最大、学科方向最全、师资力量最强的水声领域拔尖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是水声行业发展永不褪色的“国家队”。学院党委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时的殷切嘱托,继承和发扬杨士莪院士的宝贵精神品质,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始终坚守“想的是党,为的是国,强的是军”初心使命,树牢“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坚定“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锤炼“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品德修养,根植“为船为海为国防”的家国情怀,努力培养“可堪重任”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海洋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的水声力量!

水声学院教授张海刚:杨士莪院士无论在科学研究还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都是把祖国的需要放在首位,一生都在坚定地践行着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与院士相处,时刻能感受到一种与光同行的温暖,鼓励着我们也要努力奋进,我们要像杨先生那样,踏踏实实做学问,兢兢业业搞科研,并一代代传递下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

水声学院副教授郭俊媛:身为杨院士的学生,看到可敬可爱的导师被追授为“时代楷模”,深感骄傲和自豪。杨院士的为国情怀和科研报国的志向,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从无到有、从零到一,做到多项重要技术的创新性突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要发扬杨士莪院士的精神品格,继续为水声事业和海洋强国战略不懈奋斗。

水声工程学院辅导员芦雪松:此次追授杨士莪院士“时代楷模”称号,我内心充满了无比的荣幸与自豪。身为水声工程学院的一员,我深知这份荣誉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意义,它不仅是对杨院士个人卓越贡献的肯定,更是对整个水声工程领域的巨大鼓舞。杨院士的一生,是献身科学、忠诚国防的光辉典范。展望未来,我们将以杨院士为楷模,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全力投身于水声人才的培养事业。我们将着重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强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为水声事业输送更多杰出的人才。

水声工程学院探测第一党支部书记,2024级博士研究生惠晨昕:杨士莪院士,一生倾听大海的低语,将个人理想深深融入祖国的蓝色疆土。从物理学跨入陌生的水声领域,他用一生去解码海洋的声音。70年的耕耘,他不仅是水声学的开拓者,更是讲台上永远站着的师者。他习惯站着讲课,笑言这样“讲得自在,大家看得真切”,却不知每次学生都为他的坚持心疼不已。在科研上,他不计名利,总是默默把荣誉留给年轻人,把责任扛在自己肩上。即便在病痛折磨中,他依然坚守岗位,用满腔的热忱去探索深海的奥秘。他的人生,如同灯塔,照亮了无数后辈的航程。他说,自己最爱听海的声音,而他,让中国的耳朵听懂了大海的回响。在无垠的深蓝里,老先生用毕生的奉献,为祖国书写了一曲深情的海洋之歌。敬仰老杨院士,怀念他那不朽的风骨与精神,他的名字将与大海同在,永远在我们心中回荡。

水声工程学院通信第二党支部书记,2024级硕士研究生李桐:杨士莪院士是位目标高远的“追梦人”。20世纪70年代,作为水声测量系统的负责人,他以一腔为国争光的激情和热血,不舍昼夜地领导完成了海上深水靶场水声落点测量系统的研制工作。他在该系统中提出的主要技术方案,填补了国家空白,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七十载耕耘,杨院士创建了中国首个理工结合、配套完整、覆盖全面的水声工程专业,为中国水声学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杨院士是“水声学”的鼻祖,是深海中的“耳朵”。祖国不会忘记,大海不会忘记,他曾在这里奋斗过。而今,杨院士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留给我的精神财富从未消散。

2023级博士研究生高金童:作为一名水声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深受杨士莪院士事迹的启发和感动。院士的一生,是对水声科学无尽探索和对国家深沉热爱的缩影。他不仅是水声学科的奠基人,更是我们每一位水声学子心中的灯塔。在我的科研工作中,我要时刻以院士的精神为指引,无论是面对实验数据的反复校验,还是对理论模型的深入挖掘,我都要努力秉承院士那种“国家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的科研态度。杨士莪院士的故事告诉我们,科研不仅仅是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院士的事迹也让我意识到,我们不仅要在实验室里追求卓越,更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服务于国家的海洋战略。在未来的科研旅程中,我将以院士为榜样,继续深耕水声领域,为守护祖国的“蓝色国土”贡献自己的力量。

求新书院学生会主席,2022级本科生徐滨玥:杨士莪院士胸怀祖国、志存高远,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水声事业默默奉献。他在国家需要时,一次次改弦更张,从零开始,不畏艰难险阻,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他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完美融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作为一名水声学子,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我们要以杨士莪院士为榜样,学习他潜心治学、甘于奉献的品质,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坚定信念,勇于面对挑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我国水声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级本科生张子宸:几十年间,杨院士率领一批坚韧不拔的水声人,实现了我国水声领域多个从无到有的突破,并在这条道路上不懈前行。作为一名水声学院的大一新生,我深刻的认识到,老院士科技报国的志向、许党为国的忠心、一生听海的坚守值得被我们传承与发扬。老院士的精神始终在为我们水声人指引着奋斗的方向。我们新一代的军工传人定能在新时代开辟属于我们的新篇章,不辜负老院士的殷切希望。

2024级本科生白云奕:作为水声工程学院的一份子,我为我们可以拥有杨式莪院士这样的教授而感到无比自豪。许党报国,潜心育人,坚守耕耘,一生听海。杨式莪院士为水声的奠基投诸毕生心血,不仅攻克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水声人才。耄耋之年仍然奋斗在教育一线,这份矢志不渝的执着坚守与饮冰难凉的爱国热忱深深的影响了我们每一位哈工程学子,每一位水声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弘扬杨院士的精神,“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为我国水声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心系国防,情寄海洋。杨士莪院士把毕生奉献给了我国水声事业,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紧结合在一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的大教育家,大科学家精神。水声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牢记嘱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培养“水下国门”的守护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 | /


图文 | 张   裕

排版 | 孙欣悦

编辑 | 张   裕

审核 | 贾   刚

水声工程学院宣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
源于“哈军工”创立的我国第一个声纳专业,拥有水声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首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我国培养高水平水声技术人才的摇篮,是研究水声技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源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