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绿韵蓝调。绿色是大自然最朴实的底色;绿色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色。而在河南县草原儿女心中,绿色则是带来信心和希望的幸福色。
这些年,河南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守好“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发展底线,紧紧抓牢“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根本、不断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境界,把生态保护优先作为第一抉择。突出绿色发展这个重点,全力推进“禁塑令”、小康示范村、县级干部责任田、生态保护工程等一系列创新务实举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迎着朝阳,赛尔龙乡尕克村湿地管护员曲配扎西开始了他一天的日常巡护工作。2013年成为一名洮河源湿地管护员以来,他用自己辛勤的付出和汗水,斗酷暑,战严寒,昼夜守护着那片他心心念念的绿色屏障,湿地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脚印。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尕克村在以草定畜、减畜休牧方面走在了全县前列。在湿地保护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下,洮河源湿地的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2018年,历时五年的青海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国家级专家验收组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这也是青海首个国家级高寒湿地公园,成为青海省又一张“国字号”生态名片。对于曲配扎西和众多管护员、牧民群众来说,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一件大喜事,也成为了他们继续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的动力和执念。
依赖草原,守护草原,是河南县世代群众在游牧生活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也是深深植根于他们心底的信念。不论在县城街道,还是河曲草原,总能看到或者遇到牧人们或三五结伴、或独自一人手提编织袋,沿河流、公路搜寻垃圾的身影。全县四乡两镇坚决执行“禁塑令”,全面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严格执行每月13日和26日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日,不断地坚持和全民的参与,使全县牧民生活环境及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山水林田湖草”已成为全县牧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人讲环境卫生整治,人人懂环境卫生整治的工作格局已逐步形成。
不仅如此,河南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县委“生态立县”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和培育生态环保志愿品牌服务队,努力做到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常态化、精准化。各环保志愿服务队结合“人员大培训、岗位大练兵、环境大整治”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行动”“志愿服务助力环境卫生整治”“发起疫情防控总攻势,消除环境卫生脏乱差”等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400余场(次),努力践行生态优先理念,真正做到以文明实践“小切口”,做足生态环保“大文章”。河南县由此先后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如今,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引领,志愿服务队主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集中环境整治行动已成为河南县保护生态环境新潮流。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这是许多地方特别是生态脆弱地区干部群众的共识。“对于牧民来说,草场就是命根子。”从小队长到村长再到卸任,20多年来,每年才让东周都会积极加入克其合滩鼠害治理队伍,他告诉记者,“年年治理,但由于过度放牧,鼠害依然严重。今年听说了克其合滩禁牧两年的政策,我举双手赞成。”克其合滩属河南县优干宁镇6个行政村的夏季草场,因历史原因,在夏季与甘肃省夏河县科才镇3个行政村共用,总面积为18.3万亩。近年来,由于双方牧民群众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沙化,草原有害生物危害严重,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严重威胁共用草场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周边区域草原生态环境。然而,这一恶性循环在今年年初得到了破解。经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2021年,河南县优干宁镇与夏河县科才镇,签订了克其合滩公共牧区草原黑土滩生态治理修复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克其合滩两年禁牧,三年恢复治理。这为群众治理鼠害增加了动力和干劲。
克其合滩的行动只是河南县鼠害防治工作的一个缩影。“草原鼠害防治”一直是河南县保护绿水青山的重要举措,而草原鼠害防治工作早在尕布龙书记的带领下,就已大规模开展,并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无地面鼠先进县称号。但由于气候、人口、群众思想意识等种种因素影响,使草原沙化、黑土滩面积扩大等生态问题依然存在。为此,一直以来,河南县始终把防鼠灭鼠作为有效保护草场植被的重要举措,紧抓不放。尤其是近年来,河南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省委“一优两高”和州委“全面建设山水黄南、高质量推进‘三区建设’,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的黄南样板”战略部署,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新兴之路,思“生态破题”之策,寻“生态解题”之法,行“生态答题”之道。全县顺利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退牧还草、灭鼠治虫、黑土滩治理、森林和草原防火等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
到过河南县的人一定会被她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层峦叠嶂的山峰以及蜿蜒曲折的泽曲河所吸引,但藏在这些自然美景之中的一个个草原精灵也一定会让你向往和留恋。黑颈鹤在交颈摩挲;身体肥大的斑头雁、憨态可掬的赤麻鸭在悠闲地梳理羽毛;“小红鸟”朱鹀在灌丛中亢音高唱……如此美景,不仅是对河南县多年来尊重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肯定,更是对河南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严守生态红线的肯定。
据统计,河南县现有各种鸟类230余种,野生动物5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雪豹、黑颈鹤、马麝、黑鹳、胡兀鹫、金雕等1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马鹿、鬣羚、大天鹅、鸢、雀鹰等30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雪鸡、环颈雉、艾虎、普通鸬鹚、灰雁等35种。野生植物和名贵药材有450余种。
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对河南县的馈赠,守护好这个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是草原儿女的责任和义务。为守护好这份馈赠,保护好这片土地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河南县严令禁止狩猎、捕捞和乱采滥伐等破坏自然和谐的行为,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坚持17年在全省率先制定《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并相继出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管理办法》《县级干部生态保护责任田建设考核办法》《创建全区域无垃圾示范县实施意见》等,编制《河南县“全域无废”示范县创建方案》,切实构建起务实管用、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在河南县处处彰显着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同频共振的新时代图景。
守得住绿水青山,才能换得来金山银山。河南县优干宁镇秀甲村牧民海东智,见证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那时,每家普遍有几百头牛羊,有的家庭牛羊更多一些,后来大家发现牛羊多了,草场一年不如一年,有些草场渐渐变成了黑土滩。我家的草场连60头牛羊都养不活,只能去其他人家租草场,收入也少了很多。现在好了,草场恢复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海东智兴奋不已。
在保护群众赖以生存的草原生态的基础上,河南县以绿色赋能产业发展,突出“特色”和“绿色”两个关键,积极推动传统牧业产业变革,进一步巩固可持续发展之路。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挖掘三江源生态大数据平台潜力,对接县级智慧畜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互联网+智慧畜牧业”数据“一张图”,管理“一张网”,服务“一平台”,促进有机养殖数据可追溯和产业数据融合共享,助推生态有机畜牧业发展。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河南县以全国有机畜牧业 生产基地为依托,加大基地建设资金投入,支持饲草基 地、牲畜棚圈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和重度退化草场 改良,坚持用生态产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畜牧业,以园区 促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完成5个有机畜产品生 产基地、23处特色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雪多牦牛”“欧拉羊”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河南县龙头企业开 发与生产的有机牛羊肉小包装速冻产品、“阿米雪”有机牦牛乳制品、瀞度天然冰川活水矿泉水、乐乐玛手工制品等系列有机产品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与青睐。
通过整合牲畜、草场资源,加快草场流转,进一步规范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企业+合作社+牧户”的有机畜牧业产业化模式和“分户放牧、联户经营、集中定居、一体管理”的有机畜牧业生产新格局。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140家,小微企业72家。在推进县域经济确保增速不减的前提下,实现向生态环保型、循环利用型、低耗高环双促双赢。
河南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生态保护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护好草原儿女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亮出“黄河上游最美大草原”金名片,全面展示河南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成果。因为爱绿,全县人民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绿色;因为护绿,全县人民没有停止过追寻绿色的脚步;因为培绿,全县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的殷殷嘱托。如今,绿色已成为河南县最鲜明、最靓丽的生态底色。
作者/孙丽丽
总监制/吕金生
监制、审稿/马玉玲
编辑/康学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