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点滴行动中保护地球家园

文摘   2024-11-26 10:43   湖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绅的这首《悯农二首》之二,是我的蒙学读物。其实,除了以悯农之心教育人们珍惜粮食,它还阐明了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只有了解了的东西,你才可能去珍惜它。这也启发了我写作《地球史诗:46亿年有多远》的初衷:帮助孩子们了解并珍惜地球——这个浩瀚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对自己所栖身的居所几近一无所知。在哥白尼之前,人们曾普遍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围绕着地球转的。在人类进入太空之前,我们对地球依然所知甚少,根本无从体会它的渺小、脆弱、美丽、独特和珍贵。1968年,当宇航员进入月球轨道后,他们拍摄并发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地出”(即地球升起)的彩色照片,顿时占据了世界各大报纸头版头条的显要位置,全人类第一次为之震惊与倾倒,宇航员远离地球所捕捉到地球的那种奇美,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委实超越了种族与文化。

正如我在本书开头所写的:“……我们第一次认识了这个地方。这是一颗美丽的、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的星球,是太阳系乃至宇宙中迄今所知唯一存在着生命的星球——它是茫茫宇宙中的生命之舟。承载这条生命之舟的,正是地表上的水。除了水,令生命欣欣向荣的还有大气中的氧气等气体,以及太阳射来的光芒。而地球距离太阳既不太远,又不太近,才使这一切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身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在离开了地球之后所感到的“无与伦比的孤独”,用其后来的话形容:“没有地球的宇宙,完全是浩瀚、荒凉、令人不寒而栗的空无。”换言之,置身地球之外,我们方能领略到它是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最美丽动人的天体,我们有一切理由去爱护它。

地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星体,已有46亿年的漫长演化历史;其间,从地心到地壳、从海洋到陆地和大气圈,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地球(包括地球上的生命)的历史,是一部惊心动魄、波澜壮阔又极为复杂的历史。如果我们对这一切都不甚了了且缺乏好奇心的话,不仅极度愚蠢,而且十分危险——甚至是致命的!因为我们是地球的组成部分,它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命运,它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


然而,如我在书末所指出的:“在大约46亿年的地球历史上,没有任何物种能像人类这样对气候和生态系统施加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人类活动已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森林大面积萎缩、许多生物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极地冰川消融、海水酸化、海平面上升、资源枯竭等现象。目前,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当然,人类面对生死存亡的挑战,决不能无所作为。在生命演化史上,我们这一物种成功的独特象征就是其智慧和文化。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能源和环境危机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在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完全有希望再度创造出崭新的绿色文明。作为个体,我们也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节约一粒米、一张纸到少用一个塑料袋做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拯救我们的家园——地球。

以上便是我为什么要讲述地球的故事的原委,但如何讲好这一宏大的故事,则完全是另一码事。动笔之前,我跟本书责编宋华丽女士有过深入的交流,并取得了共识:发扬创新精神,发挥我们的特长,把这套书做得与众不同;破除课外读物与学校书本脱节的现象、打破学校各科目之间的藩篱,尤其是打通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之间的壁垒,使孩子们看到科学、人文与艺术(包括诗歌)是必需而且也是有可能融会贯通的。当然,这也是通识教育的理念,力图避免孩子们在中小学阶段就产生“偏科”的倾向,使他们日后具有全面发展的潜力。


讲好故事是科普作品的灵魂。然而,把地球科学专业知识“无障碍”地介绍给青少年读者,并能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并非一件易事。所幸我师从过几位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说家,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了一些“窍门”,加上近年来我已出版了十来本生物演化论和生命科学方面的科普书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简言之,科普写作要有诚实严谨的科学性、引人入胜的故事性、旁征博引的趣味性以及寄情寓理的文学性等,使读者被“勾住了”而欲罢不能。

给孩子写科普作品,当然要求更高。首先,自己要对学科知识烂熟于胸(这一点对非专家作者来说很难企及),否则你自己还没彻底弄清楚的东西,也就根本无法给孩子们讲清楚。其次,要会编故事,懂得如何“吊胃口”以及层层推进。再次,要能写得妙趣横生并调动一切文学手段,比如隐喻、类比、白描、夸张、拟人、烘托、铺垫、渲染等,科普作品也不能写得平铺直叙,如白开水一般,读来味同嚼蜡、毫无趣味可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试图炫耀作者自己的聪明博学,令人“望而生畏”,而是让小读者们读完,深感自己把这些深奥的东西“一下子就整明白了”,自己还挺聪明的——“呵呵,今后我也能当科学家!”这才是青少年科普的初衷:弘扬科学精神、传递科学理念、激励科学探索、启发科学思维、领略科学之美。我把传授科学知识,只当作前面几个目标的“副产品”而已。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保持住童真、童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胡思乱想”,不要让书本知识禁锢了他们的想象力。

最后,试图用中文讲好中国故事。时下市场上充斥着自国外引进的大量青少年科普书籍,尽管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也有不少并非出自科学家之手,原著即不尽人意,加之译文质量参差不齐,阅读体验并不都是很好。中国地理地质资源丰富多彩,地球科学研究相当深入,在一些领域(比如我所从事的古生物学研究)甚至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用我们的母语,给孩子们讲好自己国土上的地质故事,显得尤为重要。


《地球史诗:46亿年有多远》是我应青岛出版社邀请“写给孩子的自然科学”丛书的第一册(全套共六册,第二册《生命礼赞:追寻演化的奥秘》与第三册《恐龙绝响:走进史前时代》刚刚上市,后三册预计2023年6月出版)。该书出版一年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获得了评论界以及学校老师和家长们的好评,并荣获了包括2021年度“中国好书”在内的众多奖项。一如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或凭空而来的,这本书成功的后面,也凝聚着很多人的辛勤劳动,包括出版社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责编的通盘规划和组织协调、编辑团队的同心合力与精益求精、营销部门的指导和适时推进,以及国内同行的无私帮助等。

《地球史诗:46亿年有多远》

苗德岁 著

青岛出版社

我不是浮萍的个人号
纯个人号,分享的内容很杂,会随机出现以下内容:写作经验/干货/避坑/避雷,生活日常/种菜日记,小说故事/诗歌随笔,征稿信息/网站福利,做公众号的经验/网上搞钱的路子,小说封面制作相关内容,购物省钱技巧,各种发现和吐槽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