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是乡村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桑梓之“根”;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是文脉之“根”。一树一时节,每个节气都有各自的色彩与斑斓。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依节气而作,随气候而转。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循四时之变、应万物之势、赏节气之美,为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二十四节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民阅读,助力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小寒”节气期间,由中山市阅读促进会指导,沙溪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等主办,中山市龙山中学承办,沙溪镇书法协会协办的【悦读•寻根】中山市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二十四节气”——“小寒”活动在龙山中学校园林荫下成功开展。
【指导单位】
中山市阅读促进会
【主办单位】
沙溪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沙溪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山纪念图书馆沙溪分馆
沙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承办单位】
中山市龙山中学
【协办单位】
沙溪镇书法协会
分享一本好书,种下一棵阅读树,二十四节气相伴,收获丰硕的果实。活动开始,同学们整齐有序地坐在校园大树下,听取中山市金牌阅读推广人阮卓卿老师分享书籍《沙溪诗词史略》。阮老师在读书分享中巧妙地将书中诗词知识与龙山中学的历史进行有机融合,让读书分享变得亲切动人,尤其是同学们在听到近代历史名人、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胡汉民先生也曾在此任教过时,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接着,来自高二(4)班的张涵同学为大家朗诵了自撰散文诗,言语中充满了对龙山中学的挚爱;然后高二(9)班的李永钧同学为大家演唱了古风歌曲《青花瓷》,同学们都沉浸在其美妙的歌声之中。
▲张涵同学为大家朗诵自撰散文诗
▲李永钧同学为大家演唱古风歌曲《青花瓷》
冬阳正暖、书香满溢
龙山中学前身为龙山书院,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由香山知县鲁公楷倡建于坑口圩。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由知县彭翥迁建豪吐村。两个甲子以前(1904年),杨铁夫先生将龙山书院改办成新式学堂,易名隆都高等小学堂,开启了香山新式教育的先河。杨铁夫先生当时还高薪聘请胡汉民、杨永泰、徐信符、林赞卿等名宿为教席,使得当时隆都高等小学堂在香山教育界有着极高的声誉。
墨香盈袖,福瑞满亭
最后,活动请来了沙溪镇书法协会会长农械老师在聚龙亭里为大家书写“福”字。同学们现场观摩着农会长的精湛技艺,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本次活动,以书为媒,以节气为纽带,通过弘扬沙溪传统文化,厚植校园情怀,让同学们在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中更好地领悟文化艺术内涵,从而提升对学校的自豪感。
小寒•诗意
旧岁将除尽,冬阳正暖人。
林间鸟鸣语,似是报先春。
(作者:阮卓卿)
不日逢三九,寒风晓尚微。
朝阳升暖意,浑似沐春晖。
(作者:郑家猷)
晓阳撩鬓发,心与白云亲。
策杖溪山去,凌寒梅孕春。
(作者:廖润昌)
晨霜凝素履,寒气浸裘裳。
野径无人迹,梅心暗送香。
(作者:吴枚忆)
料峭寒冬雪,沧沧百丈渊。
清杯今独舞,点墨画婵娟。
(作者:苏航)
更甦芳物近,喜鹊筑巢新。
莺燕绕梁桷,雉鸲鸣竹筠。
频仍霜叶落,长绿蕙兰匀。
岁序严凝切,相傍入古春。
(作者:阮建能)
寒气掠林枝,梅香漫野时。
冰魂脂粉态,冷艳雪霜姿。
岁暮心犹壮,新辰意欲痴。
红炉温旧酒,共待柳春知。
(作者:王守城)
喜鹊新巢筑,梅花旧院开。
凉天鸿雁去,暖酒故人来。
散步寻三径,祛寒饮一杯。
池前杨柳树,染绿待春回。
(作者:刘社照)
江凫水暖鲤鲈肥,豆菜草莓欣采菲。
甘桔飘香寒带露,满园郁郁笑微微。
(作者:肖文敬)
兰豆盛花迎小寒,嫣红素洁亦堪看。
弯弯玉荚丛中笑,何惧朔风侵夜间。
(作者:刘锦成)
腊月隆冬值小寒,闲身举步百花滩。
尘缘不染应无挂,世谛俱忘定体安。
(作者:黄兆文)
小寒时节,鸿雁北乡空作别。喜见寒英,早迓新春枝上擎。 坚贞香雪,笑傲严风枝似铁。不慕虚荣,斗雪迎霜惬意行。
(词牌:减字木兰花;作者:阮家骅)
入腊小寒天,风雨栏杆。素衣青女尚留连,漠漠山川萦朔气,何处春烟? 阳气起枝端,喜鹊翩旋。筑巢衔草到东园。南粤雉鸲声早唤,迎迓新年。
(词牌:浪淘沙令;作者:黄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