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晚年备受折磨,吃饭时把碗筷摆成一条直线,夫人出面揭露真凶

文摘   2024-12-27 08:09   安徽  

于1955年的我军首次大授衔上,战功赫赫的粟裕被誉为“军中战神”。其实,那时候原本要授予他为开国元帅军衔。然而粟裕一再谦让、推辞,无奈之下,毛主席只得一锤定音:“粟裕可以不当元帅,不过必须要当第一大将!”

能得伟人如此赞赏、认可,可见粟裕大将的功勋有多高。然而如此功劳巨大、且受人尊重的第一大将,却在晚年时备受折磨。晚年时候的他每次吃饭,都要把碗筷摆成一条直线。直到他病重死后,夫人楚青终于出面揭露真凶。

粟裕大将是湖南会同县伏龙乡人,少时在叔叔创办的第八国民学校就读,先后考上会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湖南省立第二师范等等。

到了1925年的初春之时,粟裕已经在省立二师深造。1927年时,年仅20岁的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开始走上革命之路。在此后长年累月的战斗中,粟裕骁勇杀敌、冲锋陷阵,因此落下不少极为严重的战伤。

特别是在“武平战斗”之中,那时候他跟着朱德老总等人,率部前往福建武平县转移。然而,一路上前有埋伏、后有追兵,逃亡之路万分艰险。

而正是在此次战役中,粟裕在与敌人激战时被子弹打穿脸颊骨。子弹贯穿之锥心刺骨、剜肉巨痛,忙于拼命、厮杀的他却顾不上,仍旧誓死保护大队伍转移,以血肉之躯阻挡敌人的子弹、炮火。

直到第二颗子弹打中他的头部,剧痛顿时从骨中裂开。随即,他就那样直挺挺地倒在了血泊中。

那时候,他的身边已经不见任何战友。幸而后来山上撤下来一支队伍,这才发现浑身是血的他。看着粟裕的满身战伤,大家都忍不住泪洒当场,随即拼命将他抬出阵地。

而正是由于战争年代受伤太多,所以晚年时的粟裕发作了非常严重的后遗症。其实在解放战争的时候,肩负重任的粟裕亦是经常遭受头痛的剧烈折磨。

然而即便如此,他仍旧要坚持在前线指挥作战,一丝都不敢松懈下来。到了建国后,其病痛发作的更为厉害,之后甚至到了远赴苏联治疗的严重地步。

据悉,在抗美援朝战役爆发时,毛主席原本首选粟裕前去担任志愿军司令一职。但是由于他病情加重,所以这才不得不临时换人。

粟裕在苏联治疗多年,却仍旧没有得到缓解,此后情况更为严重。到了晚年时,他整日被头痛折磨得寝食难安,就连视力也逐渐受到影响,双眼无法正常的左右环视。

那时候他每次吃饭,都要把碗筷摆成一条直线,要不然根本看不到。每每看到这一幕,夫人楚青总是难过的转身落泪。

1984年的2月5日时,备受病痛折磨的粟裕大将离世而去。在他死后,其遗体被送到八宝山公墓火化。

然而,工作人员在收敛其骨灰时,却在里面看到三块弹片。听闻此事的楚青立即赶来,然后哭着揭露了晚年折磨粟裕的真凶!

原来,这些弹片是粟裕在战争年代留下的。而他晚年时之所以备受病痛折磨,原来就是因为这些弹片一直没有取出来!

看着眼前三块弹片,楚青潸然泪下、失声痛哭,心中如同锥心刺骨般疼痛。后来,她将其中一块弹片赠给军事科学院使馆保存、陈列,其余两块则交给儿子,时刻谨记粟裕之爱国家风。


历史书城
专注历史百态,撰写千秋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