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声吆喝,响遍芜湖大街小巷!

时事   2024-12-28 16:01   安徽  


“上海卫生樟脑丸,樟脑丸是保护衣服的,蟑螂药是消灭灶蚂子的……”这是75岁的王恒中大半辈子的写照:一个人,一辆三轮车、一声声纯正芜湖话的吆喝。


那充满魔性的吆喝声,一遍又一遍,出现在芜湖街头巷尾。各个菜市场、大街小巷,或许也曾在你家窗前飘过,深深烙印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周围的人、事、物在变,而这充满独特韵味的吆喝声却始终未变。


几天前的一个早晨,记者在黄山西路菜市场门口,看到了王恒中正推着三轮车,一切照旧,车上摆放着鞋刷、剪刀、菜刀、晾衣夹子、锅铲、地漏、鸡毛掸子等,充满烟火气息。


最吸引人的,是挂在车上的一个黑色音响,里面不停地传出吆喝:“上海卫生樟脑丸,樟脑丸是保护衣服的,蟑螂药是消灭灶蚂子的……众多小物件中,“拳头”产品就是包在硬纸张里的樟脑丸和袋装的蟑螂药,它们的名称恐怕芜湖人少有不知晓的——芜湖市老北门王益兴灭蟑中心,几个大字就写在三轮车后背的纸板上,紧挨着黑色音响。


我卖樟脑丸、蟑螂药近60年了,一辈子都是做这个,从我父亲手里传承下来的技术。”王恒中爽朗地与记者聊起来。他说,父亲王文清年轻时从老家湖北来到芜湖,学会了手工制作樟脑丸和蟑螂药,不过那时候父亲的主业是弹棉花。


父亲王文清1941年创办了“王益兴”,取“日益兴隆”之意,开了一间“王益兴棉花店”。后来,王恒中接手父亲的事业,则以卖樟脑丸和蟑螂药为主业,也将店名改成了“王益兴灭蟑中心”。


“刚开始全靠嗓子吆喝,一天下来嗓子又干又疼,实在吃不消,后来有了录音磁带,就把声音录下来,再后来有了音响,你听到的这个声音已经录了30多年了。”王恒中说。虽然有固定门店,但勤劳、质朴的王恒中还是坚持常年外出走街串巷,他认为“酒香也怕巷子深”。


记者注意到,他的三轮车没有坐垫,无法坐在上面骑行,只能推着走。这是何缘故呢?王恒中笑着解释说“就是要这样,不要快,别人听到了吆喝从家里出来也来得及。”



王恒中表示,自己制作的蟑螂药和樟脑丸有独家配方,别人做不出来的,因此颇受欢迎。“我的产品卖到上海、北京的都有,还有好多留学生买着带到外国宿舍去,我才晓得原来外国也有蟑螂。”说到这,王恒中哈哈笑起来,露出口中仅有的三颗牙齿。


只要天气好,王恒中都要推着这辆陪伴自己20余年的三轮车,一个个菜市场、一个个小区、一条条街道地走。“夏天早上5点多出门,冬天天冷,就6点多出门,晚上天黑了回家,一天走十几、二十里路是正常的。


问及中午吃什么,他说有时儿子送饭来,有时在外买馒头吃。“你猜我一顿吃几个馒头?”王恒中笑着问记者。“3个?”记者想了想往多里说。“4个!”他伸出手比划着说。“不要菜吗?记者问道。“不要菜,喝点开水就行。”问及一天能卖多少,他说:“够自己花了,多少不重要,开心才重要,每天出摊也是锻炼,我身体啥毛病也没有。”


王恒中的儿子王定义也基本每天都出摊,和父亲不同的是,他是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车上的物件与父亲的几乎无异,音响里播放的仍是父亲的吆喝声,这个声音于他而言,早已融入血液之中了。


“这个吆喝,我从小听到大,就是这个吆喝养活了一家人,供我上学、成家、立业,既养育了我,也让我立足于世。”在王定义看来,爷爷和父亲的勤劳、善良、质朴和坚韧是自己的榜样,他们是艰苦创业,而自己只是守业,现在的一切建立在父辈奠定的基础之上。“我要好好继承这份家业,将父亲的吆喝声继续传下去。”


也许,对王恒中一家而言,这句吆喝就是全家的生计,而在很多芜湖人看来,这句吆喝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美好的回忆。


“对‘80后’‘90后’来说,老爷子的吆喝声太熟悉了,从小听到大的,现在再听仍然觉得亲切、安心,就是那个味,没变。”市民熊女士说。


“这个声音真的是老字号了,可以说是芜湖独特的记忆,小时候父亲也经常骑一辆三轮车带着我各处谋生,常常在巷道里听到这个吆喝,怎么听都不腻。”市民芮女士饱含感情地说。


的确,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记忆和声音,芜湖的那一份,一定少不了这句吆喝:“上海卫生樟脑丸,樟脑丸是保护衣服的,蟑螂药是消灭灶蚂子的……”


记者:李   贾 范泽峰 严艺伟

编辑:陈轶敏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大江资讯,设为星标 



大江资讯
大江澎湃,闻天下。立足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传播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资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7000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