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可收听主播吉米朗读音频
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曾在演讲中提出一个观点:“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让你坐立不安,它强迫你不断重新认识自己和周遭的世界,从而不断做出改变。”
她也表示,一个人的生活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优秀的程度。
有远见的父母,往往都懂得以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基础,从小带着孩子多接触新事物、新环境。在打开眼界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孩子的思维,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拓宽人生的道路,引导孩子成为更好的人。当孩子生活变得宽广了,视野也会因此而辽阔,未来的路上才会收获无限可能。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而言,除了学习之外,趁早丰富认知、提升格局同等重要。无论周末还是假期,父母多带孩子去这9个地方走走看看,不仅有益于身心,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你读过的书、积累的知识,都会成为未来的路
看过一个经典的漫画:
两头牛准备在河边喝水时,望着水面上露出的一块物体,展开了争论。牛大认为那块物体就是埋伏的鳄鱼,而牛二则坚定地认为那只是木桩。狂妄自大的牛二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也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便快速走进河里,走向那个物体。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是如此,就像《教父》中有句台词说的那样:“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认知层次的不同,知识积累的差异,将会引领每个孩子拥有截然相反的人生轨迹。
而从小在书籍的世界中、在文化的熏陶下、在科学的趣味里长大的孩子,脑海里的画面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思考问题时也会拥有别样的见解。《奇葩说》辩手詹青云曾多次因为优秀的辩论能力和丰富的文化素养,受到很多人的称赞。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年幼时的詹青云,也有过班级倒数、多次转学的经历。“根本提不起来,高中就别想了,收拾收拾上技校吧。”
为此詹青云十分难过,自信心几乎被耗完,母亲得知此事后,耐心地鼓励她:
“妈妈算过了,今年过年的时候,你一定能考班里的第一!”
接下来的日子里,詹青云努力奋进,母亲也时常会在周末带她去看书,一看就是一整天,让她彻底沉浸在书海里。不管是武侠小说,还是其他类型的书籍,只要她喜欢,都可以随心去读,让她感受乐趣。从那时起,阅读,便成了詹青云的爱好之一,伴随她走过了许多路。多年以后,她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优秀的学习能力,在高考时考到了全省前十,走进香港中文大学,几年后又去了哈佛读博深造。除此之外,她也多次在辩论赛中拿到“最佳辩手”的称号,开辟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辩论场上,她引经据典,从《西线无战事》到《美丽新世界》,从量子力学讲到相对论,常常引得全场掌声雷动。郑州12岁的男孩谢昭雨橦讲解文物的视频,也曾在网上引发极高点赞。国庆期间,他在河南博物院从容自如地为游客们讲解文物,从起源到发展,字字句句都尽显专业。在场的人听完后,都表示十分佩服,是现场最出众的一个讲解员。而他从六岁开始就对文博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未来的目标是考上北大考古系,做一个考古工作者。有的父母总觉得,让孩子学好课本知识就行,其他书都是闲书,去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更是浪费时间、没有太大意义,事实上,在不同知识的交错中,在各类文化科学的熏陶下,孩子的自驱力也会因此增强,学习等方面的规划也会更加明确。“那些看起来无用的书,无用的事情,会在未来某一刻给你提供方向。比如哲学类、文学类等,看一些好的电影,这些知识和见识,会慢慢改变你,它会塑造你。当你在人生面临选择时,你也会发生变化,你可能会做出一个对自己更合适的选择。”
带孩子去图书馆里阅读各类书籍,不仅可以培养阅读习惯,还能拓展知识面,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带孩子去博物馆里见证历史发展,不仅可以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还能提升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带孩子去科技馆里领略神奇科学,不仅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还能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未来的实践打下基础。当孩子的眼界打开了,人生路上才会遇到源源不断且丰富多彩的美丽风景。“唯一有说服力的教材是榜样教材,生活比学校更能提供这种教材。”
深以为然。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生活就是孩子不可缺少的课堂。学校收获的知识,可以帮助孩子拥有优异的成绩,掌握打开未来大门的一把钥匙。而日常中各类细小的体验,可以教会孩子看清生活的真相,从而拥有健全的人格,更加平稳地走好生命中的每段旅程。河南商丘,一个12岁的少年迷恋上网打游戏,不愿再好好读书,打算辍学就此浑浑噩噩度日,已然辍学20天。在此之前,孩子的母亲告诉公益老师,自己辛苦一天赚200块。于是公益老师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将其带去妈妈工作的地方体验生活的不易。随后,老师带着他来到妈妈上班的工地,真正体验一下妈妈的工作日常。老师陪着男孩,凌晨四点就起床,随后一直在工地忙活搬钢筋,切实感受赚钱有多难。一天结束后,男孩痛哭流涕,终于明白这些年父母到底付出了多少,决定悔改回到学校好好学习。“家长说得再多,孩子并不知道,只有他们真心体会了,才会知道中间的艰辛。”
另一个故事来自湖北一位父亲,他的女儿才11岁,总是抱怨读书苦,想辍学回家躺着享受。
他知道女儿的想法后,没有讲太多大道理,而是直接带着女儿去河里挖藕,体验劳作的辛劳。夏季的田地里,烈日当头,四个小时的劳作,女孩脸上都晒脱皮了,父亲也一直陪着她干完全程。父亲坦言称,尽管很心疼,但依然选择让女儿坚持到最后。他希望女儿能够明白:人如果不愿意吃读书那点苦,将来生活里还有吃不完的苦。带孩子见世面,就是从小穿戴名牌,认识各种奢侈品,学习高雅艺术等。可无奈的是,不少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或许认识大牌,却不认识最基本的菜的种类;能鉴赏名贵红酒,却不懂辨别五谷杂粮;熟悉顶级豪车配置,却不了解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久而久之,孩子容易沉迷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却看不到眼前最简单的美好。见世面,应该是见世界的每一面,而不是仅限于那些浮华迷人眼的灯红酒绿。去烟火气十足的菜市场,认识食物的来源、菜品的种类,让孩子自己学着挑选肉菜等,辨别食材的新鲜度,还能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收获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去生机勃勃的田地间,了解稻谷、水果等生长过程,亲自体验种植、打理的辛劳,从而教会孩子懂得珍惜粮食,培养感恩之心和正确的价值观。去忙忙碌碌的工地或流水线,通过辛劳工作的过程,明白生活的不易,教会孩子把握好读书的机会,脚踏实地往前走。“他能体会囊中羞涩的窘迫,能理解穷人乍富的傲慢,能想象井底之蛙的短浅,能明白世间的一切无知和偏见、自大、虚荣和自卑。他们不媚不欺、不卑不亢,知向上的繁荣,知向下的难处,知世界之大,知自己的渺小,每段路都能走得坦荡且克制。”
为人父母的责任,首先就是引导孩子如何稳妥地立于人世间。
始终相信:拥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人生的路必然能走得顺风顺水。- 运动场、大自然、公益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富养孩子的身心
“你未来的女儿,聪明漂亮,不到五岁就上了小学,从来都是全校第一,月工资八万.......”
李焕英听后笑着摇了摇头,认真地表示:
这是李焕英的心愿,也是天下大多数父母的心声。
但有时候,人容易在比较的过程中,在攀比心的驱使下,忘了这个初衷,只记得一味逼孩子。上学之余,有不少父母习惯性让孩子长期待在家里,时间久了,孩子的精神压力得不到释放,身心健康都容易出问题。之前一次同学聚会上,老友青青说起了自己这些年教育心得以及教育方式的变化。一直以来,她对女儿的要求都特别高,孩子的成绩但凡有所下滑,她就会加以训斥,随后还会加强学习计划。有时候周末,女儿想和同学出去玩一会儿,她也会抱怨连连:“你名次都下滑那么多了,还有心思一直玩?”女儿从小乖巧,很少违背父母的诉求,听到这样的话就点了点头,回到卧室继续刷题。后来考试后,女儿确实进步了很多,但她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大多时候,女儿放学后回到家里,吃完饭就会立马回到房间学习,话也越来越少,还常常失眠,精神状态明显十分疲惫。在旁人的建议下,青青决定改变自己的心态,也改变下教育女儿的方式。平日里,吃完饭或者有闲暇时间,她就和女儿外出跑步、打羽毛球,缓解学习的压力。节假日,她也会带着全家人一起出去爬山,或者和女儿一起去公园晒太阳,亲近大自然。有时候,她也会陪着女儿去流浪动物保护基地做志愿者,学着照顾流浪的猫猫狗狗。几个月后,女儿的性格跟之前大有不同,变得爱说爱笑,一家人的关系也亲近了不少。俗话说得好:一个家庭最大的富有,就是养出一个内心富足的孩子。孩子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教会孩子先做人、再做事,引导孩子懂生活、立目标,带着孩子专注好眼前、走好脚下每一步,自然可以奔赴更好的未来。
作者:枳为橙。本文首发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国学经典诵读、中小学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