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四季度“天津好人榜”
2024年第四季度“天津好人榜”发布,本季度共上榜“天津好人”67人(组)。东丽区推荐的助人为乐好人郭会敏,敬业奉献好人魏宗男和孝老爱亲好人刘连芹上榜。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是奋进新时代、共建美好生活的典型代表。希望广大市民群众学习好人、尊崇好人,以他们为榜样,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共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陪伴照顾全盲邻居 真心守护心连心
郭会敏,女,1956年6月生,东丽区华新街华丰家园社区居民。她主动照顾全盲邻居李阿姨,将近两年从未间断。郭会敏每日陪伴李阿姨,带她外出散步,参加社区活动,让她重拾生活信心。她还每日为李阿姨做饭,解决她的饮食问题,每逢过节邀请李阿姨一起共度佳节,让她感受家的温暖。郭会敏还帮助李阿姨整理药品、提醒她服药。郭会敏的善良为李阿姨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让她深深体会到邻居间的深厚情谊。
“咱俩一起”:陪伴是最温暖的鼓励
岁月不居,生活百味。对于一个独居的盲人来讲,突如其来的黑暗打击的是生活的信心,带来的是处处的不如意。李金香因糖尿病综合征导致全盲后,生活变成一团糟:出门难、做饭难、连做家务都成为奢侈的事情。郭会敏了解到李金香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敲开了李阿姨家的门,嘘寒问暖、帮助打扫卫生,用每日的陪伴化解了李阿姨的心结,让李阿姨的生活又重回了正轨。
每天早晨,李阿姨就静静地站在自己的门前,等待着那熟悉的敲门声,期待着今天和郭姐的出行。郭阿姨为了不让她自己一个人在家胡思乱想,会带她出去遛弯:在小区内、超市里、公园里、公交车上……都会出现两人手牵手的身影,宛如要好的老姐俩。每次社区里组织活动,郭阿姨都会带着李阿姨一起去参加,一点一点地扩大着李阿姨的朋友圈,让李阿姨时刻能感受到被社区接纳和重视的温暖。郭阿姨的关心和帮助,不仅让李阿姨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安全,更是为她带来了无限的温暖和心灵的抚慰。在李阿姨的眼中,郭阿姨不仅仅是邻居,而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正因为有郭阿姨日复一日的陪伴,李阿姨重拾生活的信心,再也没有了轻生的念头。
“多双筷子嘛”:李阿姨再也不愁吃饭问题
自从李阿姨全盲后,吃饭成为最大的问题。在逐步适应黑暗后,李阿姨也只能煮点面条,像炒菜、包饺子等家常饭很难自己做。看到李阿姨一日三餐的“清水面”后,郭阿姨每次做饭就多做出一点给李阿姨端过去,“多个人就多双筷子而已”就成了郭阿姨常说的一句话。每次郭阿姨做了好吃的,像炖鱼、炖肉、包饺子,郭阿姨都会第一时间给李阿姨端过去尝个鲜。有时候,怕李阿姨过意不去,郭阿姨也会在遛弯时,带着李阿姨一起买菜;或者自己买菜时给李阿姨也买点,再帮着李阿姨做饭。自从有了郭阿姨,李阿姨再也没愁过吃饭问题,也再也不用吃一日三餐的“清水煮面”了。
之前李阿姨最讨厌的就是过节,尤其是中秋、春节,阖家团圆的日子,让独居的李阿姨倍感凄凉。自从搬到1402后,每逢过节,郭阿姨早早就敲开了李阿姨家的门,邀请李阿姨一起过节。刚开始李阿姨还怕给郭阿姨添麻烦,但郭阿姨说“多双筷子嘛”,一起过节更热闹。一年多以来,每逢过节,郭阿姨都会请李阿姨共享晚餐、共度佳节。这桌丰盛的节日大餐,带给李阿姨的是家的温暖和节日的快乐。
“你一敲,我就来”:这是生命的守候
郭阿姨了解到李阿姨需要每日服药来控制病情后,就充当起了小闹钟,经常提醒李阿姨吃药。为了怕李阿姨因为视力问题误服或漏服,郭阿姨会经常帮助李阿姨整理药品,做好分类,方便李阿姨服用。
李阿姨不想总给郭阿姨添麻烦,有一次自己服药,但没把握好药量,服药过量,造成低血糖。还好郭阿姨每天会到李阿姨家串门,发现及时,没有出现生命危险。但是郭阿姨再也不允许她私自吃药了,每到服药的时间,郭阿姨都会准时来到李阿姨家,帮助李阿姨正确服药。同时为了能够在李阿姨身体不适的时候,第一时间救助,在知道李阿姨不方便使用手机的情况下,郭阿姨想到两家共用一堵墙,于是给她准备了一个敲墙的工具,再有任何不适的时候,直接敲墙,郭阿姨听到敲墙的声音,会立即赶过来。“这个小工具,就放在这里,有什么事情,你就拿着它敲一下这个墙,你一敲,我就来了”郭阿姨耐心地叮嘱着。这些细小的举动都蕴含着无限的温情,让李阿姨深深体会到,即使眼睛看不见,心中仍然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情谊和家的温暖。
三个铜板买房屋,千两黄金买邻居,好邻居金不换。郭会敏夫妇二人用她们的善良和行动,为原本对生活失去信心的邻居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他们的举动,都在无形中传递着爱与关怀。李阿姨常说“郭姐就是我最亲的人,这样的好邻居是我一辈子的福气”。
三尺讲台育桃李 志愿服务显担当
魏宗男,女,1981年9月生,中共党员,东丽区津门小学德育主任。她是一位充满责任感与担当的教育工作者。她不顾脚踝骨折的疼痛,坚持拄拐上课,所带班级成绩优异。初为人母时,她将孩子托付给保姆,坚守讲台。她珍惜学习机会,以智慧和热情点燃学生求知欲,屡获殊荣。她洞察学生需求,耐心关爱特殊学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她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组建志愿者团队,书写暖心故事,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与担当的精神。
急难险重抢在前 三尺讲台育桃李
在一次同学生研学过程中,魏老师脚踝处骨折。休养两周的她不顾一切地拄着双拐,拖着打着石膏的右腿蹦上了讲台。讲台上、学生间、黑板前,她拄着双拐坚守在教室,为学生传递知识的力量。
初为人母时,面对学校人员紧缺的困境,她毅然选择将两个月大的孩子托付给保姆,坚守在教育的三尺讲台。所带班级语文成绩始终居年级前茅,收获了家长的称赞和学生的喜爱。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次做课的历练,一夜夜挑灯夜读的艰辛,让她以智慧和热情,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她努力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心灵的触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与生命的温度。她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屡获殊荣,如市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天津市课例一等奖等,区创优课评比三等奖;说课比赛一等奖……
洞察细微洒大爱 志愿服务释担当
魏老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尤其是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她以耐心和关爱帮助其走出困境,重拾自信。魏老师班里有一名叫小璐的学生因先天性的缘故,自理和接受能力都比其他同学要差一些,对于小璐这样的学生,魏老师更是倾注了无尽的心血。她不仅为小璐辅导作业,还鼓励她参与课堂活动,让她在成功的喜悦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魏老师的努力下,小璐逐渐走出了阴影,变得更加自信、快乐。
魏老师不仅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她组建的志愿者团队在多个时间节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三十余次。同时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通过学校公众号平台打造志愿服务平台,她常常以笔为旗,书写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记录暖心故事,希望以此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服务社会。
魏宗男以她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朴素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汇聚起奉献的火焰,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诠释着青春最美的色彩。
十余载照料残疾哥哥 扶助亲人代代传
刘连芹,女,1965年4月生,东丽区军粮城街和顺东园社区居民。她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丈夫智力障碍的哥哥,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公婆去世后,她将哥哥接到自己家中,悉心照料他的衣食住行和日常起居,从未有过怨言。为了减轻家庭压力,她额外找了保洁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哥哥生病时,她更是细心照料,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守护在床前。她的言传身教也为家庭教育树立了榜样。
勤勤恳恳 照顾丈夫的哥哥
刘连芹丈夫的哥哥从小患有严重的智力障碍,言语不清,独自外出经常迷路,无法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在刘连芹的公婆去世之后,照顾丈夫哥哥的重担就落在刘连芹夫妇的身上,由于家境并不好,全家就靠着丈夫为数不多的工资过日子,刘连芹不仅要照顾家里的孩子,操持家务,这下还要照顾丈夫的哥哥,肩上的担子一下子就更重了,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的哥哥,刘连芹就想着把丈夫的哥哥接到家里一同居住,照顾他的衣食住行、日常起居,跟丈夫商量后,丈夫的哥哥就被刘连芹接到了家里,跟随刘连芹夫妇一同生活,为了减轻家庭的生活压力,她也去找了一份保洁的工作,这样一来,她每天就得更早地起来做家务、为丈夫的哥哥清洗衣物,洗头、洗脸等,保持干净卫生,就这样起早贪黑地付出着,尤其是在丈夫的哥哥生病的时候,她总是守候在丈夫哥哥的床前,倒水、喂药、端屎、端尿还为丈夫的哥哥擦拭身体,让丈夫的哥哥卧床养病更舒服一些,像伺候一位生病的小孩子一样细心……日复一日,就这样一照顾就是十几年,这期间从来没有嫌弃过,抱怨过,经过刘连芹的照顾护理,丈夫的哥哥精神面貌非常好。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但她的事迹却早已化作涓涓细流,滋润身边人。
十多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的照顾丈夫哥哥的感人事迹在社区内不断地被居民所提起,凡是认识刘连芹的人和听到他事迹的人,无不感受到来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在社区内树起了敬老爱亲的榜样。
言传身教 做好家庭教育
刘连芹很重视家庭的教育与家庭的和睦,刘连芹总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言传身教的教育孩子。事实也是如此,她要求孩子们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注重自身品德的养成。她孝老爱亲行为就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现在他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孩子总是常回家陪伴他们,帮助照料大伯,非常的孝顺。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刘连芹孙女说:“自己以后工作赚了钱,也要照顾大爷,把大爷接到自己家里”。(大爷指刘连芹丈夫的哥哥),听到这句话,令刘连芹非常感动。
正是刘连芹这种默默践行孝老爱亲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家里的人,为家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促进了家庭的和睦,弘扬了传统美德。
来源:东丽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