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88岁原矿务局总工程师毕生感悟《如何实现煤矿的长治久安》

文摘   2024-10-28 19:22   内蒙古  

我1998年从宁夏原石炭井矿务局退休,退休前是矿务局的总工程师。我80岁的时候写了一篇长文,叫《如何实现煤矿的长治久安》。这篇文章系统地回顾、梳理了我36年在煤矿一线搞技术工作时的思路发展过程,还有我的实践认识。我从工作理念、思路、方法这些方面,详细说了自己一辈子的真实感受,把这篇文章献给煤矿的后来人,像煤矿的干部、工程师,还有矿业院校的师生,希望对煤矿以后的技术进步和安全生产能有点好处。

这篇文章挺长的,大概有九千多字呢。能不能在公众号上分成几段连载着发呀?要是在公众号发表不方便的话,那就麻烦您把这篇文章转给合适的网站或者报刊发表吧,好让它发挥作用。

小编啊,我都88岁喽,退休都超25年了。这篇文章呢,是我80岁的时候写的,可费了不少劲儿呢。写这文章前后花了三年时间,改了六次稿。我就想啊,都这么大岁数了,在煤矿安全这大事儿上,再尽自己最后一点社会责任。文章里举的一些例子都是20多年前的事儿了,不过在从业的理念、工作的思路还有操作方法这些方面,还是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

人老了,已经不看重名利了,也没别的想法,就想把自己一辈子的感悟分享出去,能对我钟爱一生的煤矿安全事业有好处就行。

请您体谅我这个老人的心愿。

多谢!

在1998年刚要退休之前。

2004年的时候,69岁的他被邀请去参加白芨沟矿的救灾工作,等救灾工作结束了,就在恢复后的灾区工作面那儿拍了张照片。

2010年,75岁的他到石炭井二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进行访问。

作者简介

李崇训1935年在上海出生,老家是四川成都。1960年从东北工学院(现在的东北大学)毕业。他是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以前是石炭井矿务局党委常委、总工程师。社会兼职方面,他历任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煤炭工业部安全监督员、中国煤炭学会理事、宁夏科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夏煤炭学会副理事长。

在煤矿一线搞技术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六年。这期间,他先后拿了四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是主要完成人哦),还得了两项国家专利。他写了《煤层注水与釆空区灌水防尘》《粉尘》(这两本是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的),还有《当代宁夏煤炭工业》(是合著的,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的)这些书。另外,他还有十多篇技术文章发表在全国的煤炭期刊上,还被用作院校的讲义呢。

1985年的时候,他得到了首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被评为煤炭工业部的劳动模范,获得了宁夏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一等奖。1992年,他拿到了国务院特殊津贴,并且被选为宁夏代表,去参加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9年,他又荣获宁夏“十大科技明星”的称号。

煤矿怎样才能做到长治久安呢?

【(一位煤矿总工程师的毕生真实感悟)】

我在石炭井矿务局干煤矿一线技术工作干了三十六年。这期间呢,我当矿务局副总工当了三年,总工程师当了十四年,在技术领导岗位上连续干了十七年,这时间可能在煤矿总工程师里算是最长的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我经历过煤尘爆炸、瓦斯爆炸、井下火灾还有煤层透水这些特别严重的事故。经过长时间深入的研究,我对这些事故的原因,还有井下各种各样不安全的因素,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在矿务局担任技术领导职务。我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个是杜绝重大事故,另一个是减轻矿工繁重的体力劳动,我把这两个目标当成非常神圣的任务。我和同事们一起,费了很多心思,下了很大力气。在三个五年计划这么长的时间里,,把那些有用的想法、思路还有方法整理整理,归纳归纳,再提升提升、重新认识认识。我怀着对煤矿安全的热爱和责任感,把这些东西写成文章,给后来的煤矿干部、工程师,还有矿业院校的师生们看看,希望对煤矿技术进步和长久的安全稳定能有点帮助,也算是我这么大岁数了,尽了自己最后一点社会责任了。

这篇文章是用十五个题目来讲的,内容不是特别系统。不过这些都是我印象比较深刻,而且有感悟的事。这里面举的一些例子是二十多年前实践中的,从技术角度看可能有点老了,但表达的观念、思路和方法或许还是有现实的借鉴、参考价值的。

煤矿安全的成败取决于思想境界和工作态势。

煤矿安全工作就是人和矿井自然灾害长时间不断地搏斗、较量。这项工作能不能成功,要看领导者有没有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也要看团队有没有进取、决胜的信念,还要看从业者是不是主动地提前开展工作。

以守护矿工生命和企业安危为自律要求,树立正确的煤矿安全观。

我们工作干得好不好,和矿区好多家庭的悲喜紧紧相连,也关系着煤炭企业是能好好活着还是走向衰败。担着这么又崇高又神圣的责任,就得有很强的使命感和担当的劲头。要一直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别让那些功利得失来捣乱,把自己整个儿投到本职工作里去,开创新的安全作业环境,彻底把煤矿又落后又危险的糟糕历史给改了,让煤矿走上健康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给体现出来。这既是给矿工求来了安全,也是给自己积了德。

我们要相信事故能防止,矿难可杜绝。这是被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证实的科学理念。当代先进的勘探、检测手段,给我们提供了全面又可靠的原始资料,像水、火、瓦斯、煤尘、岩性、构造这些自然状况,还有它们的三维分布情况,都有详细说明。在生产过程里,还能继续用这些手段来不断补充完善,做到对自然情况足够了解。现代煤矿的安全装备和成熟的安全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效的防治办法,有不少能用的软硬件成果。煤矿企业有很多成熟的安全措施和管理经验,科研院所也不断给出有用的研究成果,能用来提高我们的防灾能力。另外,古今中外的重大恶性事故案例都充分显示,几乎全是因为措施没有或者不当、违章指挥或者作业、渎职失职这些主观原因才发生的,不存在什么不可知、不能防范的天灾矿难。很多煤矿有先进的安全实例也表明,在那些灾害严重、条件特别恶劣的矿井,只要思想上重视,工作做到位,对灾害因素能有效监测、防控、应对、化解,还是能实现长期稳定安全生产的。所以,我们得彻底抛弃那种事故难以避免、灾害不可知的错误观念,坚定杜绝矿难的信心!

2、怀着驾驭自然灾害的必胜信念,主动且超前地开展预防工作。

在跟自然灾害对抗的时候,我们得有驾驭自然的那种积极进取精神,要以主宰、主导、主动的工作态度,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发挥智慧和胆量,提前治理、提前设防,把所有隐患和事故都消除在萌芽状态。可不能老是被频繁出现的隐患险情牵着走,也绝不能让各种事故打乱我们有序的工作,得彻底从那种忙于应付、累得要死的被动状态里解脱出来。稳定的安全形势呢,反过来又能给我们主动提前的防治工作创造宽松的环境,这样安全生产就能进入良性循环了。还有啊,我们得保持紧张有序、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于重大工作项目,要有计划、有要求地按照倒计时的方式去布置、检查、落实、验收,一点都不能拖拉耽误,也不允许有任何水分和夸大的情况。别求虚名,也别想要奖励,就把杜绝事故当成唯一的追求和最高的奖赏。

3、正确看待安全投入与煤炭生产成本合理性的问题。

煤矿安全得有人力、智力和财力作保障。安全设施与装备的配备、运营、维护,安全机构和人力的设置,安全技术的引进、试验、推广,这些都得有资金及时跟上。要消除那些经常容易出现的隐患,往往得多种装备和措施一块儿上,这可不是能省就省的开支。要是在成本支出上抠门儿,最后出了事故,那实际上就是拿矿工的命去填成本的坑,企业可能也得完蛋。当然了,安全方面的支出得避免那些中看不中用、效果没保障的花架子项目,让安全技术措施和成本支出都能花在刀刃上,实实在在有效果。

(二)把自然条件研究透彻,把握安全隐患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

得先把情况摸清楚,找准要害,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做事,有计划地提前采取防治措施。首先,要详细了解本矿的地质资料,还有水火瓦斯煤尘这些灾害因素的原始资料,也要掌握生产过程中得到的补充资料,对井下的情况和灾害因素得心里有数,脑子里有个图。其次,要系统地去调查生产过程里各个工序、环节出现的隐患,还要善于及时发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潜在隐患,掌握它们经常出现的规律和引发的原因。再次,要特别重视在特定时间、特定作业、特定环境下的安全隐患,事先得深入分析,充分预估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情况,一项一项地做出防范措施,像大型提升运输设备的更换维修或者全井通风系统的调整更换之类的。最后,从本矿区以及国内外同类矿井的重大事故或者险情的历史案例里,了解隐患多发的区域和环节,对它们的严重程度有足够的认识。

这里得重点提醒几个事儿:1. 在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里,井巷系统中一直存在的沉积煤尘,能把井下随便一个地方的局部燃烧或者爆炸快速传播并扩大成区域性、矿井一翼甚至全矿性的毁灭性爆炸灾难。从古到今、国内国外的案例都显示,特别重大的矿难都是因为沉积煤尘参与爆炸才发生的。2. 井下的大型胶带运输机、大型电气设备还有电缆,要是一旦着火,没在第一时间赶紧扑灭的话,它快速燃烧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和高温会造成大面积灾难,而且很难救援。3. 其他像高强度瓦斯突出、在大面积积水区下面采掘、高沼气矿井自燃发火等,都是需要重点超前防治的隐患。

(三)关于防止杜绝事故的措施。

对措施的总体要求就是全覆蓋、零失误、双(多)保险。这既是追求的目标,也是工作的底线,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唯一好办法,没有其他选择。

丨,全面覆盖:我们的安全措施会把矿井的所有事故隐患全部覆盖到,一个都不漏。每次作业之前,都得充分了解主客观的条件,判断事故隐患的分布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要保证措施全、内容无遗漏。绝不能出现没有章程可遵循、临时凑合的情况。

2. 零失误:每项安全措施不管是编制内容还是实施过程,都一定要消除失误和漏洞,让事故发生概率近乎为零。所以,措施得符合三个标准:第一,效果得稳定可靠,不实内容不能要;第二,操作性要强,努力就能做到,不能光提些笼统难以执行的要求;第三,要有利于长期坚持,不是只能临时行得通的办法。绝不能把安全措施当成开工的通行证,随便应付走过场。绝不能照抄照搬,简单复制上级文件或者别处的措施内容,导致失去因地制宜的实际效果。绝不能对执行中发现的漏洞视而不见,不及时修正补充。我们倡导安全措施方面的创新精神,运用新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提升安全效果水平,来达到零失误的目标。

3、双(多)保险:要是针对某个事故隐患,那就得同时采用两个或者更多个独立的防治办法,让它们形成一个包含多项办法的组合,这样才能保证事故绝对不会发生。这么多年来,,多项办法一起用绝不是多余重复的,每一项独立的办法都是不能少的,也不能被替代,它们是抵御同一种灾害必不可少的部分。很明显,能把办法失效概率降低成千上百倍的成本投入,那是理所应当的,绝不是浪费。当然了,那些中看不中用、效果不好的办法可不能要。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大多发生在掘进工作面。掘进面通风停止导致瓦斯积聚,这是煤矿的重大隐患,爆炸事故也因此发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掘进面通风停止的现象很普遍,由此引发的爆炸事故经常出现,我们局也有这种情况。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为了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我们持续努力了八年,最终达到了消除通风停止、杜绝爆炸的预期目标。首先,我们采用了当时煤炭部推荐的“三专两闭锁”措施,在所有掘进面都建立了局扇独立供电系统。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无计划通风停止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不过通风停止这个隐患还远没有消除。我们没有就此停下,接着又制定了对通风停止重罚的管理措施。在“三专两闭锁”的条件下,通风停止一次就重罚一次。这样坚持了两年,震动很大,通风停止的次数又大幅减少了,基层的管理和重视程度也明显提高了。但严格的统计显示,在“三专两闭锁”和通风停止重罚这两个措施下,全局大概五十个掘进面每月平均通风停止的次数仍然在16次左右,我们仍然面临很大的瓦斯事故风险压力,离彻底消除隐患还差得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反复分析,觉得井下作业环境恶劣而且多变,掘进工序交叉移动频繁,再加上设备状况不一样等因素,必须继续寻找新的技术方法来完善,形成一个包含多项措施的组合,这样才能根除通风停止的隐患。1987年开始,在相关科技信息的启发下,我们果断开始进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试验和推广应用工作,确保主机万一突然故障停止运行时,辅机能够自动启动,实现不间断供风。在企业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经过四年努力,这个成果在所有掘进面都得到了推广巩固,并且把它和现有的十多项瓦斯煤尘安全措施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预防重大事故的组合措施群体,叫做掘进通风安全保障系统,纳入到本局的法定规章制度里,全面坚持长期运行并按章执行。所有掘进面开工前,必须按照保障系统的规定标准全面验收,合格才能开工。在当时,这件事在国内是率先做的。到了九十年代初,保障系统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整个矿务局新的常规做法,通风停止这个大隐患也被消除了。

从上面这些例子能看出来,要想彻底防止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就得同时运用多种并行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措施覆盖,全都兼顾到,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保证不出差错。

(四)全力采用先进技术,尽早提升煤矿安全水平。

煤炭科技进步是提升煤矿安全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得抓紧时机在以下三个层面全力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1. 国内已成熟的安全技术或者正在全国推行的先进技术,不但要按需在本企业全面推广使用,还得让每项技术的效果发挥到最好,取各家之长,根据实际情况,力求尽善尽美;2. 持续关注国内外新的科研成果、试验消息以及新装备产品信息,按实际需求及时引入本企业实践,经试验、应用和推广,在本地转化为煤矿安全方面的生产力,让先进科技成果和生产实践尽快在本企业对接起来,助力安全工作;3. 煤矿企业应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在攻克本企业疑难技术课题时,要有发现、有创造、有成果,为自身需求和全国煤炭科技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第一个层次呢,像瓦斯抽放啊,瓦斯或者煤层自燃的集中监测啊,注氮和灌浆来防止火灾,各类机电运输保护,还有采掘面的综采综掘以及防突这些已经成熟或者正在推行的技术,我们不但要求在本局全面使用,在管理和效果方面还得努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们超出了部颁《安全规程》的规定,不管是低沼矿井还是高沼矿井,全都建立集中监测系统;除了高沼矿井建立抽放系统,低沼矿井的重点区域也进行局部瓦斯抽放;突出矿井全面实施防突措施,非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新阶段第一次石门揭煤也实行综合防突措施以防万一,要让成熟技术发挥最大作用。

在第三个层面上,为解决自身的技术难题,在国内外都没有技术先例、也没有可靠经验可借鉴时,抱着严谨求是的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大胆创新,有所突破,开拓新的科技成果,为全国煤炭科技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比如说本局乌兰矿特厚煤层第一分层开采的时候,因为伪顶和顶夹矸又厚又易碎,煤质松软,不但工作效率、煤质、回收率都很低,而且伤亡事故频繁发生。每次第一分层工作面开采时,整个矿的安全和经营状况就极度恶化,难以改善。面对这种困境,子就扭亏为盈了,实现了安全和效益的双丰收,为全国大倾角煤层的开采开辟了新的道路。

总的来说,咱们的工程师在做技术工作的时候,不能光把自己的脑子当成一个存科技知识和上级条文的硬盘用。更关键的是,要在脑子里给想象力和创造力留出足够的地方。要挖掘自己的智慧,把存起来的知识创造性地用到防灾的实际工作里,敢去建立新的规矩,还要开创性地开辟科技新领域,找到新的有用的东西,为解决本企业的难题,为全国煤炭科技进步出份力。

(五)讲讲科学决策这事儿。

为了让咱们的安全技术决策又准又有效,避免出错,针对不同的决策对象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 突发灾变时的应急决策:首先得尽快了解灾变的实际状况,把人员撤出来,采取断电调风这类应急手段来控制灾变蔓延。召集生产、安检、通风、救护等多方面紧急商量,分析灾源和它的发展趋势,参考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确定在各种可能情形下的应对办法,再分头去做。要是条件许可,决策者要果敢地深入灾变地区,尽量靠近灾源,获取第一手资料,给进一步有效决策提供可靠根据。最好能在一线直接指挥救援工作。应急决策的优劣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平常对现场不安全因素活动规律以及突发灾变倾向的了解程度,二是对各种救灾措施适应性的熟悉程度,三是决策者能不能创造条件及时深入灾区拿到第一手资料,决策依据准不准决定成败。所以参与决策的人员平常必须用心积累灾害预期和应对方法的知识,在紧急时刻要有科学判断以及深入灾区的自信和胆量。

2. 本企业第一次做重大安全课题决策的时候,因为自己没经验,对这事儿还很陌生,所以在决策之前,就广泛收集相关的科技信息,并且采用“一杆到底,上下互动,逐项议透,归纳定案”的方法,来让决策更完备、更高效。就像研究二矿付立井第一次更换罐笼和钢缆的安全措施时,矿务局的总工程师亲自来主持,把局矿科室区队的相关技术人员、施工人员都召集起来,指定骨干人员先提出初步意见用来讨论,然后大家一起对施工全过程的每一道程序,一项一项毫无遗漏地详细讨论,上下级都能各抒己见,还允许争论。从施工准备一直到竣工验收,每一项都讨论透彻达成共识,最后按照讨论记录由施工人员编制施工安全措施,参与决策的人员逐个签字,再由局总工程师签发并下达执行。这种做法的突出好处就是,能像地毯式排查一样把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隐患都找出来,讨论得全面没有漏洞;上下级能有效对接互动,避免出现上级要求和基层可操作性之间常见的矛盾;还能集中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优势,提高执行者的认同感和自觉性。

3. 对于那些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技术课题决策,我们遵循“集思广益,三议拍板”的原则来做决定。这一原则的关键在于挖掘多专业团队的智慧,对多个方案反复比较,经过多轮讨论整合,最终谨慎地确定方案,让决策尽量合理。这就需要决策者在主持讨论的时候,发挥对比、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在最终确定方案时具备归纳、梳理、重组、创新的整合能力,把群体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当方案的优劣、利弊、高低都清楚了,把各个方案的长处集中起来,避开短处,一个最合理的新方案就可能在整合过程中产生。心里有数,自然就敢于拍板,敢于承担责任。像我们局里几个矿井的水平延深方案,还有两座大型中心洗煤厂的多次技术改造,都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六)遵循技术管理程序,给安全作业奠定良好基础。

要坚持正规、科学的技术管理程序,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安全措施》等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批、贯彻程序来做,严格执行开工、竣工的现场验收制度。就拿采掘工作面来说,作业规程涉及的范围大、内容多,必须一个面一个规程,不能用通用规程。首先,矿地测科得提供采掘工作面的地质说明书,像煤层和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情况以及邻近区域的水火老空情况等都要包含在内,地测科要对说明书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这是他们业务保安的责任。然后采掘区队的技术人员编写规程内容,交给区队负责人讨论确定后上报主管科室。再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各会审通过后下达。采掘区队修订后就进入贯彻程序,区队负责人要给工人上课讲解规程内容,上完课要对工人进行考评,合格的工人要在讲课记录上签字,最后经上级各部门一起到现场验收,确定具备规定的开工条件了才能开工。在生产的时候,地测科得定期超前探测,把结果报给区队,必要的时候要及时修订规程内容。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掘进工作面贯通之后,必须认真进行竣工验收,全面检查贯通后的通风状况和工程质量,确定安全了才可以结束。

管理程序看上去很繁琐,不过一旦形成常规,上下都会自觉去遵守。这可是安全生产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体现着企业和管理者的素质。

(七)采用“一事故,一指令”的方式,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每次某矿出了某事故之后,除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追查之外,我们会依据事故的原因和教训,制定几条针对性特别强的防范办法,用矿务局《安全指令》的形式,下达到各个矿,让它们强制执行。指令的内容除了简单描述事故情况,重点会列出几条带有命令性质的预防措施,简单明了又具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而且责任明确到个人。这是安全规章里新鲜、细化、突出、贴合实际的内容,和现有的规章有同样的法定效力,被纳入日常安全监督以及旬月季度安全大检查的内容里,严格执行。跟以前的事故通报比起来,指令对基层操作更有指导意义,对职工执行有更强的强制效力,把一个事故单位的教训直接变成全局都有普遍意义的具体防范措施,防止了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出一次事故,就以指令的形式给安全规章补充一次、细化一次、完善一次。我在担任局总工的14年里,先后亲自拟定了13个矿务局安全指令并下达执行,杜绝了同类原因的事故发生,退休之前已经把《安全指令》编印成册,下发下去用来学习和长期执行。

(八)对非伤亡事故要像伤亡事故一样进行追查处理。

非伤亡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比起来,它们的教训一样严重,只是非伤亡事故侥幸没伤人罢了。要是不能阻止非伤亡事故发生,下一回就可能变成伤亡事故了。很多年的实践显示,我们把预防事故的防线往前移,对非伤亡事故和人身事故同样重视,同样去追查处理,这就大大提高了煤矿上下的安全警觉,也增强了大家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让侥幸心理得到克服,两种事故都大大减少了。

(九)着重强调安全监督者的问责制度。

煤矿有独立的安全监察机构专职负责全矿的安全监督工作。各专业系统内部还有自上而下逐级开展的业务保安纵向监督,就像机电科对机电区队那样;各系统之间也存在相互的横向监督,例如通风区对采掘区队。所有有监督责任的机构和人员,他们的监督工作都得受到有效监督和制约,这对独立的安监处(站)以及专职安检员来说尤其重要。所以呢,除了常规的逐级监督之外,我们还强调对安全监督者实行事故问责制。在追查事故的时候,要追究负有监督责任的监督人的相应责任,并且按照规章处理,用问责制来促使监督者增强责任心、加大监督力度,从而把好全矿各个方面的安全监督关。

(十)增强例行安全大检查工作的实际效果。

例行的各层次安全大检查是必要的工作方法。不过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安全检查刚一结束,事故就跟着来了。细究原因,无非两点。其一,检查的人粗枝大叶,有疏忽遗漏的地方;其二,被检查的人敷衍了事,只求应付过关,这就使得安全检查成了走过场,看着热闹,实际没效果。所以我们制定了两个办法。一是建立安全大检查的隐患通知单和记录台账,把查出的隐患内容、地点、处理期限都清楚地列出来,检查人和被检查人交接的时候签字,再登记到检查台账上留着查看。以后要是发生事故,这就能当作追究被检查人没处理好隐患或者检查人漏检的依据。二是对重要隐患的处理情况进行复查,可以按计划在规定时间复查,也可以随机突然复查,以此来促使整改更有力度,确保检查的效果。

(十一)对技术干部和安全干部任职期限的一些想法

得优化人员素质,把忠诚敬业、思维清晰、用心做事、敢于担当的人安排到安全或者技术这类重要岗位上,这样就能组建一个让上下都放心的团队,要尊重他们,给他们实权,让他们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带头人要是选对了,安全工作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煤矿的情况复杂多变,要完全了解情况、摸准规律,得花时间深入探究,认知水平和应变能力也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积累。而且,煤矿重大安全项目从立项设计,到试验实施,再到推广巩固,这个周期往往比较长,这就需要一支稳定的队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持续工作,从头到尾贯彻执行才能取得成效。所以我觉得,在同一个矿区、同一个工作领域的技术干部,最好有连续十年左右的任职工作时间,这样有利于给他们提供发挥才能的时间和空间平台。毕竟十年磨一剑嘛,在工作上能干出成绩,这对国家、企业和个人都有好处,是多赢的结果。

(十二)安全培训中有两个薄弱点需要强化

一是重点加强基层区队技术人员的再培训工作。他们承担着起草编制各类作业规程和安全措施的重要任务,而且直接负责将这些规程和措施贯彻实施。这些人虽然大多有大中专学历,但都比较年轻,缺乏实际经验,所以容易出现疏忽和错误。每当发生事故,追究到规程内容存在缺陷的时候,这些年轻人往往只能无奈地自责。我们在严肃处理问题的同时,也非常理解他们这种被动的处境。我们在职工大学专门开设了基层技术人员定期研讨班,聘请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亲自讲课,着重讲解本业务相关事故与规程措施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生动的历史教训来阐述编制规程措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从提高编制人员的技术素质做起,提高规程措施的质量,从根本上降低措施出现失误的概率。

二是全员安全培训得重点突出各类事故的案例教育,把事故严重后果和惨痛教训展示出来,将技术层面的安全培训和忧患意识(由沉痛教训而来)融合起来,扎根在人们记忆里,提升培训实际效果。事故案例要广泛收集、筛选国内外和本企业的事故,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成系统的专门教案,要图文并茂,让人容易接受。

(十三)安全装备要严格达到三个100%的要求。

现代安全技术装备对防止事故发生特别重要,各类装备的合理配置、检查维护以及检修更换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起来,而且要纳入制度保障执行。很多事故案例显示,失效的装备就成了误导人的摆设,让人陷入被动状态,所以我们专门设定了三个100%的管理要求:

1. 按照规定还有实际需求,那些该配备安全装备的地方、人员、装备种类和数量,必须百分之百按时安装好,还得正常运行,不能少装或者不装,不然就把相关责任人按违章处理。装备配备的设计在各种规程里都有明确规定。就像采掘面的瓦斯监测装置、联锁断电与自动切换装置、各类机电设备安全保护装置、供电保护装置、大型运输提升设备综合保护装置、自燃监测装置、地面集中监测系统,还有规定个人要携带的各类检测与自救设备等等。

2. 每台装备该有的功能必须百分之百全面正常发挥,不许带着毛病运转或者部分功能失效,不然就要追究责任人。就像每台瓦斯监测仪,数字显示、声光报警、切断电源、向地面传输信息等这些该有的多项功能,一个都不能少;供电综保得保证漏电、接地、过载、短路这些功能等等。在交接班或者例行检查的时候,要一台一台地检验。

3、安全装备得有日常检查、维护、检修和更换方面的明确规定,还要确定责任人。上面提到的这些工作必须全面覆盖所有已安装且在执勤的安全装置,绝不能有漏检漏修的情况,而且要做好检修记录以便检查。

(+四)尽量避免笨重劳动出现超时疲劳作业的情况。

在煤矿里,干笨重的活还超时疲劳工作,这是煤矿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事故都是在快收工或者加班很久的时候发生的。工人累得没力气了就凑合着收工,这就埋下了隐患;要不就是加班时间太长,注意力和反应能力都下降了,然后就出了事故受了伤;还有的是匆忙交班,有隐患没来得及处理,耽误了时间就造成危险情况了等等。所以啊,一定要避免长时间持续干笨重活还超时疲劳工作这种情况。

(十五)要重视对矿山救护队井下适应能力的训练。

除了正规的地面训练之外,我们很重视安排矿山救护人员参与各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编审工作,负责各矿井下高浓度瓦斯的排放任务,加入各矿重大隐患的排查与监护工作,并且定期分批次到井下巡视,熟悉生产现场。这样一来,救护人员在井下救灾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平时也是预防灾害的得力帮手,进而成为全国救护队伍里的先进单位。

结语

写到这儿,我已经把积攒了数十年的记忆还有真实的感悟全都说出来了。请大家从现代管理科学的高度来评判、辨别、取舍,真心希望能对现在的煤矿同仁们有好处。

我今年刚好八十岁了,就拿这篇文章当作此生对煤矿安全那份不了情的一点慰藉吧!希望同志们怀着超前且主动的决胜信心,有着求实创新的智慧和胆量,去开创煤矿安全的美好未来!

2015年1月在四川成都完成。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

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
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