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除夕夜,黄鹤楼乐声阵阵,灯光璀璨。在距此800米的武昌斗级营街区的一面墙前,武汉“超级画咖”壁画团队主创张浩和希腊街头壁画艺术家威迪正在抓紧赶制一幅壁画。
武昌古城·斗级营坐落在长江大桥下,毗邻户部巷和黄鹤楼。这幅以黄鹤楼为主题的壁画就在入口处的一座3层小楼侧面,在绘制过程中就引发市民广泛关注,完工后吸引不少人前来打卡。2月4日,大年初七,斗级营游人如织。路过游客纷纷在壁画前驻足拍照,不少人认为画面很美,造型有创意。
主创张浩向记者表示,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也有极少数人会问,“皮肤是不是画黑了”“感觉腿好像有点粗”。
他认为,人们对于美的想法本身就不统一,大家有不同想法很正常。其实女孩的腿不粗,他们想抛开现在大众流行的“白瘦幼”审美,展现女性的肌肉线条和力量美,传递健康美。
以下是九派新闻和张浩的对话,内容略有删减。
武昌斗级营上新壁画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打卡。图/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1】让黄鹤楼变得“有情感”,原创一位女性将黄鹤楼托在心口
九派新闻:请问您这幅壁画的灵感来自哪里?
张浩:这幅画其实暗含了两联诗句,从画面来看,有笛子、梅花、黄鹤楼等元素,不难猜出就是李白所作的千古名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而从现实的观看体验来看,画作与长江大桥毗邻,与黄鹤楼遥相对望,还暗合了一联诗句“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打破时空的局限,就可以感受到这层诗意。
从黄鹤楼上可看到壁画。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常规来说,李白这首诗也许会加入李白、黄鹤等画面,为何我们会原创一位身着旗袍的女性来作为画面主体?
张浩:我们想推陈出新,用现代艺术来表达千古名句。在很多人的画作中,黄鹤楼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建筑,而且会画得特别大。我们想增加城市的人文与关怀,把黄鹤楼变成一种情感的寄托。最后选择把它放到心上,就是画在人物心口的位置。
主体人物我们选择了一位东方女性,因为我们是觉得女性是最美、最容易、最能够去传达情感的形象。女性抱着一个物体,比其他任何人更有感染力。
九派新闻:这个女性形象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张浩:人物不是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我们找了一位从小吹笛子的女孩,听她演奏。然后一起揣摩一个优美又放松的姿势,保证细节写实。但是在脸部,我们没有完全参考模特的脸,又没有那么具体。从穿着到气质,都比较有东方韵味。
模特图片。图/受访者提供
【2】想抛开“白瘦幼”审美,展现女性力量美
九派新闻:咱们这个画面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有4只手,为什么会这么设计?
张浩:我们想用静态画面来演绎动态动作,也方便串联梅花、笛子等元素。
曾经有朋友说这4个手很怪异,但是你沉下心去理解,会发现其实毫无违和感。街区保洁的阿姨给我说,她觉得这4个手就是动作太快留下的重影,其实大部分人都能理解。
九派新闻:有观众表示腿好像画得有点粗,这是有意为之吗?
张浩:我觉得其实不粗。我们想抛开现在大众流行的“白瘦幼”审美,展现女性的肌肉线条和力量美。画面中女性的旗袍很柔美,但女性的腿部和胳膊又有肌肉,用这种柔中带刚的感觉去传递健康美。
关于壁画的讨论很多,大部分人都是觉得有新意,很好看。也有少数人觉得这个女性形象不够美,比如有人觉得皮肤画得太黑了,腿画得太粗了,还有人说光脚不雅观,脸部也不够美等等。
我觉得有争议也挺好的,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如果大家百分百都觉得很美的东西,那反而没有公共讨论的价值。
九派新闻:这幅壁画还有哪些看点和特色?
张浩:这是一幅中西合璧的壁画,我们请了希腊街头壁画艺术家威迪和我们共同创作。这幅壁画是中西方文化的一种碰撞和交流,中式的旗袍加西式的边框,用西方古典油画的画法来表达中国的古典元素。
团队在一起讨论,前排男性是威迪。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你觉得它会成为网红壁画吗?
张浩:完工之后,来合影拍照的游客确实很多,几乎每个路人都会停下来观看,大部分游客都会拍照留念。我们打算后期做一个和画作一样的实体画框,方便游客合影打卡。
我认为,不管它成不成为网红,它都是一个值得来打卡的地方,因为它具有艺术美学价值,还用另外一个维度来解读和呈现了我们所熟悉的千古名句。
我计划后续和更多的国际知名壁画艺术家一起在武汉画更多高质量的壁画,之前汉口里壁画就是其中一个案例。相信未来武汉城市壁画这种公共艺术,也会成为武汉的一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