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谷拉乡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因地制宜谋发展,通过“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用好产业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三把“金钥匙”,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动力。
产业赋能,村集体经济焕发新活力
“有了村集体经济公司就是好,集体资产和资源都能利用起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谷拉乡那龙村委会平泮、布汉、仲路、会立、埌夭党支部书记陆志争高兴地说道。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由乡党委、政府牵头,11个村携手组建“富宁县谷扬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大力整合资产资源优势,将各类资源实施统一集中管理、运营与租赁,各村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发展红利。村集体经济公司通过整合集体土地资源,统一流转给甘蔗种植大户或企业,稳定获取土地租金,并建成甘蔗产业示范点375亩,辐射那龙村会立、浪夭、多明、龙万、仲路等村小组,覆盖126户群众,预计增收64.8万元,11个村委会村集体经济村均增收5.89万元。
盘活资源,闲置撂荒地发挥新作用
为将闲置、撂荒地充分利用起来,村集体经济公司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周边群众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甘蔗产业,让荒芜土地重焕生机。“结合耕地流出整改工作,我们村的群众纷纷盘活撂荒的耕地种植甘蔗。”陆志争说道。在耕地保护中,他率先把自家种植在永久基本农田里面的砂糖橘和三月李清除,并发动其他群众恢复耕地,全村闲置、撂荒地得到盘活,新种植甘蔗325亩。
在耕地保护工作中,谷拉乡积极引导群众利用闲置、撂荒地发展甘蔗产业,以动员群众种植为主、公司土地流转为辅,实现耕地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村集体经济公司种植的375亩甘蔗中,涉及耕地流出整改的甘蔗有294亩,成功打出甘蔗种植与耕地保护“组合拳”。去年至今,全乡种植甘蔗面积超4000亩,高质量完成耕地保护任务。在此基础上,乡党委、政府以甘蔗种植为契机,结合高标准农田改造,利用国家每亩400元的补助资金,撬动农田道路硬化工程,为群众生产生活铺就便捷之路。
多元就业,农村劳动力获得新机遇
“去年9月,因为想回家照顾老人,我辞去外地工作,回到家乡发展了200亩甘蔗,到明年预计能够增收5万元以上。”那龙村委会那万村小组村民黄志传原本在外务工,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等渠道了解到甘蔗种植政策,在电话咨询村委会详细了解了土地流出整改政策后,选择回乡发展产业。
谷拉乡甘蔗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群众创造了大量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从甘蔗种植到田间管理,再到收割运输,群众通过在自家种植甘蔗,或到车间、基地务工,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据统计,仅甘蔗种植砍收环节,每亩地就能为当地群众提供1个工作日的就业机会。在甘蔗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许多外出务工群众纷纷返乡创业就业,去年砍收旺季返乡群众达4400余人(次),人均增收1.1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公司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26人(次),累计发放工资35万元。
截至2024年底,谷拉乡甘蔗种植户达2328户,种植规模达2.2万余亩。2024—2025榨季,预计甘蔗进厂量9.6万吨,产值可达4900万元,户均增收可达2.1万元。下一步,村集体经济公司计划引导全乡甘蔗种植大户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新增甘蔗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推动甘蔗进厂量突破10万吨,让甘蔗产业真正成为谷拉群众的“甜蜜”事业。
END
长按指纹识别关注
党员请关注,服务基层有温度。
干部请关注,务实做事有进步。
人才请关注,创业发展有前途。
因为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足足的精气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