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以“组织力”赋能边疆“发展力”

文摘   2025-01-15 21:24   云南  

2024年以来,富宁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全省、全州组织工作会议和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一体推进“三大经济”的决策部署,深入践行“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让干部在精耕细作中“壮苗出穗” 凝聚干事创业之力

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锻造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突出精准识别干部,育政治过硬之“苗”。以“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用人导向引领干部干事创业,新提拔和进一步使用干部140名,选拔36名优秀事业单位人员到乡镇事业岗位任职。大力选拔在一线工作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今年来,从“三大经济”“三个一”等重点工作一线提拔使用和晋升公务员职级205名,占80.4%。深化干部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练能力过硬之“苗”。自主举办5期省外主体培训班,组织200名干部到专业高校开展专题培训。依托跨区域联建共建平台,建立两省五县(区)滇桂革命历史红色教育路线、抓党建促产业发展教学路线,与靖西市共同举办2024年乡村振兴人才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先后选派100余名干部到库区综合整治和征地拆迁一线实践历练,2名干部到最高检、上海虹口区挂职锻炼,从县级部门选拔1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一线任职,选派18名干部到乡镇挂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壮作风过硬之“苗”。从政治待遇、身心健康、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升激励成效,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组织开展疗休养、干部体检。对工作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的24名干部给予及时奖励并“送功到岗”,关心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稳妥落实受处分干部关爱教育和评估使用机制,对曾受到问责处理、工作表现突出的22名干部进行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

让人才在富宁沃土上“竞相开放”  增添产业发展动能

坚持招才引智和本土培养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队伍。在“引”上做文章,让人才队伍“活”起来。通过常规招聘、专项招聘、柔性引才等多样渠道,围绕中心工作需要及重点企业需求靶向引进冶金、金融、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283名,结合招商引资、综合科技副总、金融特派员以及专家工作站等平台柔性引才310人。在“育”上出实招,让人才队伍“强”起来。实施“双雁”工程,培育致富带头人472人,储备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802名,培育农村党员实训户75户,培育“村播”65名。创新开展富宁八角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工作,为42名八角人才评定职称,被认定为文山州2023年特色人才示范项目。签订《富宁县—文山州绿色铝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书》,培养各类绿色铝产业人才470余人。在“用”上动真章,让人才队伍“香”起来。依托“兴边人才集市”富宁县专家服务团,推动50余名本土优秀人才、上海对口帮扶医疗人才、跨省产业人才到边境一线服务。65名“村播”直播带货销量达500余万元。充分发挥42名已评定职称的八角实用技术人才作用,开展培训148期12278人(次),辐射带动八角产业提质增效23.38万亩。在“留”上下功夫,让人才队伍“稳”下来。做好人才服务保障,新增富宁人才住房房源11套,为60名人才颁发第二批“文山州兴文惠才卡”,提供户籍办理、看病就医等18项高效服务,办理随迁子女政策入学104人,拓展涵盖衣食住行的8类27项“惠才型”服务事项,办好人才衣食住行的“身边小事”。

激活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一江春水” 夯实兴边富民基石

树牢大抓基层工作导向,逐项落实好边疆党建长廊三年行动计划。基层党组织焕发新活力。全覆盖分类定级1482个党组织,组织13个“示范”党组织与13个“后进”党组织进行结对提升,推进71个抵边村组实现党员空白村“清零”,在13个乡(镇)和151个村(社区)建立“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站),提升基层组织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促进服务群众的能力提升、发挥作用。边疆党建长廊呈现新气象。持续深化“国门党建”品牌建设,加强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富宁县田蓬镇下寨村上寨党支部被命名为“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深入推进“百企联村”和“云岭银发”助力富民兴边行动,推动22家企业与7个抵边村开展结对帮扶共建,累计捐资捐物223.53万元。以田蓬口岸通关为契机打造口岸党建品牌,探索建立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智慧口岸等经验得到央视《焦点访谈》关注。跨区域党建展现新作为。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靖西市、那坡县、田林县签订《党建联建共建框架协议》,围绕与富宁毗邻接壤的8个乡镇、30个村(社区)打造党建联建“红色矩阵”,联合开展党员教育、产业考察、农业技术培训等活动50余次。建立联合专业合作社和产供销一体化的跨区域合作新模式,推动坡芽豆腐、种桑养蚕、芒果、砂糖橘、速生木材等特色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双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充分发挥双边党员能人引领作用,开展跨区域产业技术培训20余场(次),覆盖群众500余人(次)。

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  蹚出强村富民新路

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民增收动力不断强劲。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成效明显。成立富宁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心,争取富宁县2024年度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7个1190万元。探索“村企联建”发展模式,在阿用、花甲、木央等乡镇建立“供销社+村级合作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村委会+公司”“党支部+公司+社会资本+养殖户”等多样发展试点,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量提质。全县151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787.06万元,较上年增加1234.09万元,村均增长8.17万元,其中花甲乡龙三盘村、木央镇普阳村首次突破70万元。“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农带农亮点纷呈。统筹做好“一县一业”八角产业发展,持续推行“四个五分钱”联农带农机制,产生收益返利422万元,促进村组两级集体经济增收211万元。创新实施“85:15”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八角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1.84万亩,辐射带动群众自主改造23.38万亩,预计实现村集体合作社经济收入496.8万元。依托“村企联建”模式,花甲乡组织8个村委会分别入股10万元联合成立投资公司,实现收入9.48万元;木央镇通过村集体经济公司、社会资本、养殖户各自按照“622”比例进行投资与分红,预计村集体可增收28.5万元,养殖户户均增收2.3万元。

招商引资盘活资源打造“家门口就业圈”  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就业渠道,让更多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社区工厂增强就业“吸引力”。开展“招小商”“招优商”,引进扶持一批资质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落地落户。鼓励、帮助各类企业在本地开设就业帮扶车间,引导扶贫资金向就业帮扶车间倾斜,组织开展人员招聘和技能培训。目前,全县共认定挂牌就业帮扶车间55家,共发放就业帮扶车间补贴133.39万元,吸纳劳动力174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39人。企业平台注入就业“驱动力”。采取“链主招商”“园中园”招商、产业配套招商等方式,引进云南万泰、云南屹垚铝业等13户下游铝加工企业落地园区。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等620余名。建立企业和劳动力双向需求清单,发挥富宁4个驻外劳务工作站作用,累计吸引4000余人返乡留乡就业。特色产业激活就业“内生力”。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发展壮大八角、甘蔗、油茶和中药材等本土特色产业,“一县一业”八角产业种植面积达73.15万亩,辐射带动6.6万户农户在家乡发展产业,“富宁八角香料工”获评省级劳务品牌。着力破解“散小弱”产业窘境,坚持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引导农村闲置劳动力到产业基地、车间就业务工。目前,全县共注册登记村集体经济公司6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97个,认定挂牌就业帮扶车间55家,为6000余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END


来源:中共富宁县委组织
主办:中共富宁县委组织部
投稿或联系我们:948785836@qq.com
点击右上角“…”或“┆”可将此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发送给朋友或查看公众号关注我们




   微信ID:富宁先锋

   长按指纹识别关注

党员请关注,服务基层有温度。

干部请关注,务实做事有进步。

人才请关注,创业发展有前途。

  因为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足足的精气神儿!


富宁先锋
宣传组织工作、传播党建信息、交流工作经验、展示部门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