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10年,母子团圆。老母亲看着眼前这位略显消瘦的男子,差点没认出来,这就是她曾经壮实的儿子。徐高峰告诉记者,2014年10月,他的母亲在镇海走失,寻找母亲近10年,由于心力憔悴,徐高峰的体重从170斤降到了120斤。
徐高峰:当时(母亲走失时)我是有事回老家了,当时弟弟在的,她就是心情不好出去(走走),有可能她想我,因为我当时不在。(记者:她是找你去了?)对。
因为之前母亲也曾走失过,为了尽快找到母亲,当时徐高峰和弟弟徐中峰立马报警求助。
徐高峰:以前(走失)通过公共区域视频能查到路口能知道往哪个方向走了,这次走就很奇怪,查了很多公共区域视频,包括村里面每个路口都查了,都看不到人,不知道她往哪边走了。
徐高峰和家人没有放弃,在江北、余姚、慈溪等地继续寻找母亲,但是一直没能找到。
徐高峰:感觉很内疚,很亏欠她。(记者:为什么会内疚?)因为老妈养活我们弟兄俩也不容易的。(记者:她这样走丢了,意味着她在外面可能要吃苦的。)对,是的。走丢的时候天气要冷,她就算当时拿几件衣服,但是她要挨饿。
徐高峰是一名货运公司的业务员,时常会去外地出差,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张贴寻人启事,打听是否有人见过母亲。他还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寻找母亲,但是都没有母亲的消息。
徐高峰:只要我们去出差,比方说湖北、四川、重庆、广东,包括去甘肃、东北,我们都会留意的,因为我妈妈一走,不知道她能走多远,所以我们只要有空了都出去,都会很留意的,不管是(在)公园里(或者别处),只要是看到流浪的,我们也会给人家买点吃的,送点吃的,给人家拿点衣服。(记者:看到他们就想到妈妈。)对,我们也希望(陌生人)对我妈妈好。
年复一年,徐高峰和家人日夜思念着母亲。今年10月16日中午,宁波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打来的一个电话,让徐高峰激动不已,对方告诉他,有一位走失了10年的老人很有可能是她的母亲。在通过视频辨认母亲时,徐高峰一开始并没有认出来。
徐高峰:我犹豫了2秒钟。(记者:为啥犹豫了2秒钟?)(工作人员说)我妈妈胖了20几斤,看的是侧面,我犹豫了2秒,到第3秒我妈讲话了,讲的是我们河南的方言,我说是的,虽然我妈胖了,但是她的口音(我不会忘)。
母子相认后,徐高峰一家换了一个舒适的住处,让母亲能够健康快乐生活。徐高峰说,现在母亲的精神状态比10年前要好很多。
徐高峰:她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比较急躁,通过这10年她现在就是很听话的。前几天下雨,我们一起出去拿一个伞,然后我去买菜,我说你在店门口等我一下,她在门口我把伞给她,我说你等我一下,她会等,她现在很听话的,已经养成很好的习惯。(记者:现在心情比较平静,是不是说明这工作人员照顾也挺好?)是的,咱们的护士 护工确实(好),还有宁波市救助管理站,太感谢,真的太感谢了。
徐高峰的母亲是如何来到救助站的?为何整整10年母子才能团圆?这10年间都发生了些什么呢?记者向宁波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寻找答案。
宁波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4年10月老人离家后一直在镇海庄桥附近逗留,直到几个月后,路人发现老人穿着破旧,精神状态不佳,就报了警,警察来了之后,联系了救助站。
宁波市救助管理站业务科副科长 张奇:2015年的3月份,庄桥派出所(把老人)送到我们这里来。(记者:来的时候她是什么状况呢?)当时这个老太太说话也说不清楚,通过她的行为举止,怀疑她可能存在一些精神异常。那么我们后来也是送到专业的医院,宁波市民康医院(进行救治)。
老人在宁波市民康医院一住就是近10年。这10年间,老人从未向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说过自己的身份信息。工作人员曾多次开展传统甄别寻亲和人脸识别比对、并进行了DNA血样采集,尽管每一次的努力都如石沉大海,但他们依然执着地坚守着。
宁波市救助管理站业务科副科长 张奇:像她这种就是找不到家的人,我们都会定期地到医院去询问查找,然后也是陪她日常聊聊天。(记者:10年里面为什么她一开始不说身份信息,后面会说出来呢?)一开始她可能对我们工作人员,就是有种本能的敌意,也不是特别理解我们的工作,来的时候人也是脏兮兮的,情绪也是比较烦躁,对我们的工作也不是特别配合,那么我们后来把她送到医院,给她治疗,给她生活起居方面有很大的照顾,连我们的护工都对她很好,所以这么多年来她就变化很大,我们也能看得到,人也变得变胖了皮肤也变好了,心情也变得很好,整个人的状态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10年的陪伴,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与老人建立了信任。今年10月,老人终于肯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老家的地名。
宁波市救助管理站业务科副科长 张奇:通过交流,她说出了一个地名叫鄢陵县,然后我们手机上查一下是在河南,我们也是通过实地的查找,查找了以后,当地确实有这么一个人失踪,然后马上就联系到了她的儿子。
如今,宁波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促成了一个家庭的团圆。
据统计,2023年至今,宁波市救助管理站已帮助全市18名已安置人员和近百名身份信息不明的受助人员找到户籍,其中滞留10年以上的有4人,最长滞留时间达17年,新增无身份信息受助人员身份核实准确率更是达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