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山水画奠基人范宽——百代宗师

文化   2024-12-13 21:24   山东  

      他是山水画奠基人,北宋三大家之一,被尊称为百代宗师 在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北宋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在北宋年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山水画画家以及他们精彩的画作。在众多优秀的山水画画家当中,有三个人被世人并称为“北宋的三大家”,而这三个人便是董源、李成和范宽。他们三人可谓是开创了唐人从未开拓过的新画风,他们的作为都成为了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推动力,使得山水画更加完善。


范宽《溪山行旅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宋著名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绢本设色,是范宽所有画中最受推崇的一幅,有明末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为其做题。

此画中,画面虽然静,但章法突兀,入眼时即有大山压人之势,充满气魄。巨大的山峰占有大幅画面,山头杂草丛生,飞瀑从山间倾泻而出,辽远而又如轰声在耳。中景巨石纵横,水流湍急,庙宇隐于其间。近景有一队行人,正艰难行进。

整幅画画面巨峰矗立,衬托出一片幽深、静谧的氛围,而又有大自然纵横捭阖的大气。

《溪山行旅图》重山迭峰,大气磅礴,很多人看这幅画时表示范宽画得太静谧幽深,当利用现代科技,细节放大20倍后,发现范宽画这幅画时,从整体造型到微小细节都刻画得细致入微,看完每个细节后,整幅画大气磅礴,不是单纯的大气,而是纵横捭阖的大气。

范宽创作此画时,笔力浑厚,用雨点皴和积墨法造型,山峰造型壮观大气,山麓密林丛生,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

为了给人以静谧幽深的感觉,范宽反复用中锋雨点皴塑造质感,整幅画无论是山石造型,还是密林杂草,皆墨凝重,以此来衬托画的意境,很多人看到后都表示此画的过于静谧幽静,当细节放大后,才发现静谧只是表面,内涵才是本意。


《溪山行旅图》映入眼帘的莫过于巍然矗立的巨峰,很多人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巨峰造型美观大气,皴法衔接有序,留白衔接处皴法完美呼应整体造型,局部用积墨法渲染,丛林用中墨点出细节,造型美观大气,与巨峰相辅相成,巨峰连接出飞瀑倾泻而出,既拉开空间又凸显意境。

山势之间完美衔接,为体现意境又以丛林为引,用精湛的画技恰到好处的衬托出远近关系,让人看后仿佛置身其中,皴法沉稳大气,没有一丝的犹豫不决,与整体山峰造型恰到好处的衔接以彰显美感,就连最微小的细节都用皴法,为了更加体现巨峰的视觉感,画中留白极多,静谧中藏着总纵横捭阖的大气。

画山画骨更画魂,看似美感十足的山峰,局部放大后才发现不仅是表面画得那么简单,其中每一处细节都是精心画出来的,山峰画面给人以静谧幽深,当放大20倍后,才发现是纵横捭阖的大气。

《溪山行旅图》中最大气的莫过于压人之势的巨峰,但行旅图?主题为何不在?整幅画中的行旅其实范宽并没有像山势造型那样大气磅礴的交待,而是在山势与丛林中用极小的笔墨画出了驮着货物的驴和背着货物在驱赶驴的人物,很多人在放大20倍后才看到,都打趣到:“要不是用放大镜,还只以为有山,没有行旅了”。

从整幅画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不仅是静谧幽深,大气磅礴的造型中加入了静谧幽深,巨大的山峰占有大幅画面,山头杂草丛生,飞瀑从山间倾泻而出,辽远而又如轰声在耳,让人置身画中,不能自拔。

《溪山行旅图》明代被收入宫廷之中,后流入民间,被书法家董其昌所得,董其昌在观赏后题字:“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后故宫博物院前院长李霖灿在右下角树荫下发现“范宽”二字,确定是范宽真迹无疑。


      这幅画至今仍被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着,并且成为了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在众多珍稀字画中位于首位。除了《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同样也来自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范宽擅长绘制雪景,独特的雪景也是范宽作品的一大特点,被世人美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将大自然的魅力在画卷之上体现地淋漓尽致。范宽的画作被后世称为山水画的经典之作,他是山水画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END——

更多精彩,请关注


👇👇👇 




喜欢本篇记得分享和在下方点个在看

中国画
中国画艺术分享、实力派画家推荐、国画信息速递、国画前沿动态,关注我们,即可订阅我们的微刊,还有很多精彩的内容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