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说:“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儿就是你的事。”
到了一定年纪才发现,日子终究是自己过,与别人毫无关系。
退休以后,关起门、拉好窗、扫净屋。
隔开外面的纷纷扰扰,追寻内心真正的幸福。
关好身后的门
王家卫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必反复咀嚼。
记得作家余秋雨在《我的仇人名单》里,提到他的四个仇人。
这四个人曾利用权势,害死了他的父亲,玷污了他的名誉,害他的妻子丢掉饭碗,给他们一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余秋雨把四个仇人的名字记在心里,几十年都不能忘掉。
某年除夕,他跟星云大师围炉守岁。
星云大师得知他和家人的遭遇,说:“受辱,是为世界承担苦难。”
余秋雨猛然意识到,自己已被仇恨困住太久了。
一辈子是由无数个昨天组成的,背着昨天去面对明天,只会累坏了今天。
退休以后,为了自己活得健康、快乐,我们必须饶恕一些人和事。
把恩怨关在身后,以后的每一日,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无论曾经发生过多么糟糕的事,都不应该影响我们当下的心情。
人生之苦,苦在执着;人生之难,难在放下。
俗话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放下别人的错,得到的是心的解脱。
不看别人的窗
退休以后,圈子越来越窄,朋友越来越少。
与人相处,最怕失了分寸。
“老顽童”黄永玉,不仅画画得好,更是出了名的高情商。
他曾跟钱钟书杨绛夫妻做过邻居,两家相距仅有200米。
比邻而居二十多年,黄永玉只去钱家拜访过两次。
他说:“我不是不想去,只是自爱,珍惜他们的时间。他们夫妇俩是真在忙着写东西,人应该相互体谅和理解的。”
有时南方家乡送来春茶或春笋,黄永玉就给钱钟书送去。
去之前先打个电话,东西只送到大门口,从来不朝屋里多看一眼。
钱钟书在闲暇时,也会先询问黄永玉是否有空,然后再去登门拜访。
正是这种不关注、不打扰,让两家人的感情更加深厚。
人与人之间,总是相互的。你愿意为别人着想,别人自然也愿意为你考量。
不该问的话别问,不该管的事别管,把握好边界。
与其操心别人的百件闲事,不如做好自己的一件实事。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的一片好心,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帮倒忙。
退休以后,别总盯着别人家的窗,把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
扫净心中的屋
小徒弟问老师傅:“为什么我每天忙来忙去,就是没有收获呢?”
师傅沉思片刻,让徒弟拿来一只空碗,碗里装满李子。
他问徒弟:“你还能把更多的李子放在碗里吗?”
徒弟说:“碗已经满了,放不下了。”
师傅又将一碗大米,缓缓倒入李子的缝隙。
徒弟说:“原来如此,这下碗就已经满了。”
师傅笑了笑,又将一瓢水往碗里倒。
倒完问徒弟:“这次满了吗?”徒弟不敢回答。
最后,师傅将一把盐化进水里,水一点儿都没溢出去。
他对徒弟说:“你的一生,是一只空碗。
若先被许多小事填满,就无暇顾及大事了。”
碗要腾空,才能盛水;屋要腾空,才能透光。
人也一样,心的容量有限,每个人精力也是有限的。
身边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但大多数的人、事、物,都与我们无关。
把精力浪费在不相干的事上,反而忽略了最应该认真对待的部分。
一个人是否快乐,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
放不下烦恼、放不下得失,就会错过眼前的风景。
退休以后,把心放宽,把负面情绪过滤掉。
打扫干净心里的屋,腾出空间来填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