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财神、送穷鬼 | 学会钱财的这个秘诀,让钱主动来找你

文化   2025-02-02 21:01   甘肃  


01

 学会钱财的这个秘诀,让钱主动来找你


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一般人虽然知道要送穷鬼,迎财神,但是呢,却不知道穷鬼在哪里,财神在哪里,所以这个穷鬼也送不走,财神也迎不来。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初五很多人会打扫卫生,把垃圾全部扫到门外,然后再放鞭炮,驱赶穷鬼,到底管不管用呢?有的已经做了很多年,但还是很贫穷。


很多人初五杀猪杀鸡,然后供在五路财神面前,祈求发财。真的发财了吗?恐怕会更糟糕。


真正的穷鬼,并不在外面,也不在家里。真正的穷鬼,就是我们内心的悭吝和贪婪。


这个也要,那个也要,总是不满足,总是在索取,这就是我们贫穷跟匮乏的真正原因。悭吝跟贪心,让我们也变成了“穷鬼”。



同样,真正的财神,也不在外面。知足和慷慨之心,就是财神。


《十善业道经》中讲:“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

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

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所以,荣华富贵恰恰是没有贪心的人才能得到。


有些人认为,学佛的人绝对不能荣华富贵,因为荣华富贵就是有贪心。这个认知是不对的,这是把因果搞颠倒了,荣华富贵恰恰是没有贪心的果报。


一个人荣华富贵,恰恰代表他过去种下了富足的因、不贪的因、不吝啬的因。如果你还在感到生命匮乏,恰恰是因为你有贪婪之心、悭吝之心。


送穷鬼,就是要送走悭吝、贪婪之心。


迎财神,就是要迎来知足、慷慨之心。


那这个穷鬼怎么个送法呢?就是要下决心把悭吝和贪婪的恶习从心里赶出去,要忏悔以前悭吝、贪婪的错误心态,以及因此犯下的错误,发誓再也不造,坚决断除。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对境练心,保持觉知。


那怎样才能培养知足、慷慨的心态呢?就是要在现有的条件当中找到快乐,感恩自己已经拥有的,并且在现有的条件当中,不断地去布施,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这就是真正的财神。


只有当我们内心知足的时候,才会想着我的生命当中已经非常丰富了,我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分享给他人。


如果你每年都有很多很多的东西送给别人,那就是在种下很多财富的种子,是真正的“年年有余”。


如果你老是想着我很缺、我很穷、没有余,自然不可能“年年有余”。


当然除了内心的财神,外在的确也有很多财神,比如民间所说的文财神、武财神,佛教中增益法的本尊,如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大黑天、毗沙门、黄财神等等(在此我们姑且顺应民俗代称为“财神”)。



但是只有在迎来内心知足、慷慨的财神基础上,再修各种增益法、财神法,这个修法才能够灵验,各方“财神”才能真正帮得上你。那是因为你有富足的内在,你有财富的种子。不然的话,财神也不一定能帮得上你。


当我们真正明白了,做到了,我们今天(初五)这个送穷鬼、迎财神就很成功了。



我的恩师仲田顺和座主,他说钱财一定要让它流通起来,不能让它储存,如果放在家中保险柜里面,这个钱就死掉了,一定要流通出去。


怎么流通出去呢?


不是去乱花,而是要上供下施,供养三宝,布施贫穷,帮助别人,作种种的功德,放生、印经书、造佛像、造佛塔等。


钱流通出去以后会更多地流回来,这就是钱财的一个规律。


就像水一样,一定要活的,要流动起来,如果是一潭死水,不流动出去,这个水就臭掉了。

钱也是一样,你如果不用,储存起来,其实这个钱就死掉了,所以一定要流通出去,上供下施做善事,帮助众生,这样钱就会不断地循环,会回来更多的钱。这是以前仲田顺和大僧正猊下传给我的秘诀,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很多人经常怕钱花完了就没有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你如果花在自己身上,那确实花完就没有了,但是你如果上供下施,你会越花越多,这就是财富的规律。


以前讲的“十种财富的因”全都是要不断地去作上供下施,也要随喜别人上供下施,那么钱就流通起来了,就会越来越多了。


愿一切众生财富圆满,快乐无忧!


02
有力者疾以助人
有财者勉以分人

迎财神,就是迎接更好的自己

如果说赚钱体现了一个人的福报,那么,如何使用却反映了他的智慧。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花钱还需要智慧么?这个世界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消费渠道,商店里琳琅满目的货架在热情地召唤我们,媒体上触目可及的广告又为我们提供了选择和参考。
但我们要知道,改善物质生活并不是花钱的唯一途径,也不是使财富发挥更大效用的最佳方案。世界上有很多富有的人,但既富有又能为人敬重的却不多。原因是什么?主要就是取决于他们如何使用自己的财富。

如果我们拥有财富而无理财之道,那么,十分财富或许只能发挥一分的作用,甚至使我们为其所害。如何合理支配我们的财富?佛陀也在经典中为我们作了具体指导。财富应分作四份。

第一份用以保障家庭的日用开支;

第二份用以投资增值,否则财富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份用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第四份用以慈善事业,一方面回馈社会大众,一方面为自己耕耘福田。其实这也是一种投资,是对于未来幸福的投资,而我们能从中收获的,决不是有限的财富所能比拟的。

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追求财富的增长,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的贪欲,而是为了要得到一种行善的工具。”只有将财富当作“行善的工具”去追求,才能使财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那么,人间就会充满温暖,许多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一味享用财富,福报总有耗尽的一天,财富就不再属于我们所有;一味积蓄财富,财富也未必能属于我们所有,因为货币会贬值,股票会下跌,银行会倒闭,即使将财产紧紧地锁在保险柜中,又能有几分保险系数?

所以佛法认为,只有布施出去的钱财,才会真正属于我们所有。就像播下的种子,哪怕只有一粒之微,也会为我们带来百倍千倍,甚至千万倍的收获。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既是收获者,也是播种者。只有不断地播种和耕耘,才能使我们“恒怀欢悦,身意牢固,诸善功德皆悉具足”,也才能为当下人生和未来解脱积累足够的资粮。


禅雨满天
传播禅文化、法雨润人心,悟般若菩提,见世间真相,以善存心,以德存世!和谐善良、包容感恩、环保素食、海纳百川、诚善厚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