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厚之人,必有福厚之处!

文化   2025-01-28 23:04   甘肃  


编 / 国学君  图 / 来源网络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上,似乎只要有人吐槽自己生活不顺,福报不够,就会有人出来“开出药方”:快来做功德,福报大了就什么都好办了!

有人可能会说:福报不够,通过做各种功德、修各种法门培福,难道有错吗?没错,但并没触及到问题的根本!

有人可能会觉得可笑,对一个福分薄的人开出增福的方子,难道还没触及到根本?不要急,先来听下了凡先生的故事。

话说,很久以前,了凡先生的命运被高人算得一分不差。直到遇到云谷禅师,才有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云谷禅师问:别人算你的一生怎么样呀?

了凡先生就如实说了:不仅一生无子,还考不上科第。

云谷禅师就说了:你自己想一想,你应该考得上科第吗?你应该有小孩吗?

了凡先生反思了很久,终于说:不应该,能考上科第的人都有福相,我福薄,又不知道积功累行,以基厚福。

心量小,容不下人;经常仗着自己才智过人,每每跟人聊天都要压人一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轻言妄谈,这些都是薄福之相,怎么会考得上科第呢?

然后又把不应该得子的原因一一反思了一下。

看到了凡先生的反省很到位,云谷禅师这次开始指点:

你现在既然已经知道自己不发科第,命中无子的原因,就要好好改正,以前没积功累德,从此一定要多积德;

以前不能容人,从此一定要多点包容;以前脾气暴躁,从此一定要多点和气;以前不爱惜精神,从此一定要多爱惜自己的精神!

很多人说,云谷禅师是大德、得道高人。我是认同的,仅从这段对话就能看出来,云谷禅师确实不一般,很有智慧。

当了凡先生说自己的命运被算定后,云谷禅师并没有一上来就跟他说:你要多行善、多积福报,也没有一上来就推销哪个法门。

而是通过提问“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来激发他自己的智慧和反省;

当然,了凡先生也很有慧根。

所以说,了凡先生能把自己身上的薄福之相一件件反思出来,是有大慧根的表现。上千年来,了凡先生至今都是改命的一面旗帜,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同样的道理,福薄之人必有薄福之处!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平时有接触的人,福报一般或较薄的人,身上一定会有很多大大小小或行为或心性的薄福之相,不会有例外!

有的人会说,福薄之人是因为上辈子没积德,搞不好还造了孽导致的。

你说的可能没错,但有没想过,为啥上辈子会没积福报反倒可能造了不少孽?

背后还是因为我们的自私,我们的冷漠,我们的好色,我们一些不好的习性(薄福之相)。
很多人都熟悉这句话: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以前的这些业力不仅导致我们的先天福报没别人多,还在不断折损着我们仅有的这些福报。

不正视这些业力,不正视这些薄福之相,请问命运要怎么彻底改变?这就是命运的真相与规律!

为啥说福薄的人光是读一些经典、有一搭没一搭地做一些自认为的善事,其实并没触及到问题的根本?福薄之人为啥会福薄?

是因为没有做功德,没有修哪个法门,所以上天罚你没福报?绝对不是!否则的话,你让那些没信仰的人怎么办?

问题一定是在于你身上有薄福之相,有折福之处,有不好的念头和恶习。‍‍‍‍

我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过很多人,有身价不菲的广告公司老板,有地方银行的管理层,有小学校长,有在学校炒菜的厨师,有农民工,有保安。

观察的维度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的福报如何,一个是子女的福报怎么样。

在他们身上,发现了一点:那些福报较大的,身上的厚福之相一般都要比福报较小的人多;

福报小的,身上的薄福之相一般都要比福报大的人多!什么是福薄之人?

福薄之人就是福薄之相多,厚福之相少的人。而福报较大的人则恰恰相反!



我们为什么会福报小?

就是因为生生世世那些不好的习性实在是太多太严重:自私、吝啬、悭吝、嫉妒、刻薄、急躁、杀生、好色、不孝、邪淫等等。

这些习性越多越严重,我们的福分就越薄!

我从很多身边人身上发现,那些生活中慷慨大方的人赚钱一般都会容易顺利点,而小气吝啬甚至一毛不拔的人也不见得就有多赚钱。

还有一点,生活中那些福报好的,脾气一般都很好,不会轻易急躁上火。

有人可能会疑惑,到底什么是薄福之相,什么是厚福之相?

如果你有学习善法的话:信念坚固是厚福之相,半信半疑是薄福之相;

勇猛精进是厚福之相,懒散懈怠是薄福之相;宽宏大度是厚福之相,心胸狭隘是薄福之相;

清心寡欲是厚福之相,淫欲炽盛是薄福之相;常念旧恩是厚福之相,薄情寡义是薄福之相;无我付出是厚福之相,自私自利是薄福之相;

慈悲喜舍是厚福之相,冷漠贪吝是薄福之相;精进利他是厚福之相,精致利己是薄福之相……

薄福之相改变的越多,命运的改变就越大;厚福之相培植的越多,福报就越大。

1、生活当中日行三善,日行一善不够,比如孝顺父母、好好工作、开车上班遵守交通规则不给别人添乱。

在生活的小区做贡献、给别人让个座、扔垃圾扔在垃圾桶不给环卫工人增加劳动量等等。

其实,起心动念就是在种善恶因。比如住宾馆离开之后会收拾得干干净净,不给服务员增加劳动量,虽然是服务员的本职工作,但这是举手之劳。

2、如果自己是一个索取性强的人,那么在生活当中一定是一败涂地。

索取型的人,只为自己的,不懂得感恩,总觉得必须、应该怎么样,自以为是。

越索取就越自私,越自私福报就越小,福报越小就越自私,恶性循环就完蛋了。自己给自己画个了圈,自己把自己圈死。

3、把索取心的性格变成付出心的性格,福报、智慧就会同步增长,人生将会360°全方位发生大翻转。

4、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就是说我们在心里动的念头和我们的行为,对方是能感觉到的。

所以说做一个付出型的人,智慧是会增长的。付出的过程就是积累福报,在生活当中积累福报非常容易。

5、发生任何事情,不要问苍天:我为什么要经历这个事情?

我们需要想的是这个事情给我带来了什么?让我得到了什么?让我反思了什么?这就是事情发生的意义。

可惜的是,很多人嘴上在说修行,薄福之相却没改掉多少。

我留意了一下身边很多人,即使学习了善法,懂得了道理,大多数人也只会小小的改变一下身上的薄福之相。

只有少数人能以顽强的决心改正自身一个又一个的薄福之相,从而大幅改写自己的人生。


禅雨满天
传播禅文化、法雨润人心,悟般若菩提,见世间真相,以善存心,以德存世!和谐善良、包容感恩、环保素食、海纳百川、诚善厚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