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 | 将海洋建设成为旅游强国战略新空间——兼论海南省“十五五”发展规划的旅游新理念

旅行   2024-10-19 17:34   北京  
10月19日,2024海南省旅游发展大会在三亚市举行。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刘小明主持,海南省委书记冯飞讲话。应海南省委、省政府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做专题报告《将海洋建设成为旅游强国战略新空间》,全文分享如下。


2024年5月17日,中央在京召开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海洋是旅游强国建设的战略新空间,是现代旅游业体系的基础资源和新兴市场,也是国家“十五五”旅游业规划的重要创新方向和海南省“十五五”发展规划的关键突破口。

旅游强国


为什么需要海洋?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我国尽管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的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国民海洋意识相对薄弱,包括旅游在内的海洋权益并没得到有效彰显。发展海洋旅游有利于扩大资源基础、扩大市场空间,也有利于培育国民海洋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民间存在柔性表达海洋权益主张。新时代海洋旅游在树立国家形象、促进民间交流与相互了解、传递国家意志方面应当,也可以扮演关键作用,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海洋旅游是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也是旅游强国的题中之义。 世界共有 150个岛国和临海国,2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海岛就有171个,全球十分之一的人口和八分之一的城市居民生活在沿海地区,海洋旅游的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旅游与油气、渔业和交通运输业是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旅游业在海洋战略中的作用,并通过中长期规划使之成为国家意志。日本于2002 年推出《海洋产业集群计划》,2007年出台实施 《海洋基本法》,加大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建成了以海洋旅游业为特色的佐世保开发区,北海道等地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和主题旅游度假区。韩国将旅游作为海洋开发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以釜山为核心, 以首尔、济州、庆州等城市为支撑, 以沿海地区为辅助的发展格局。东南亚是世界海洋旅游的焦点和热点之一。新加坡的圣淘沙,马来西亚的柔佛,泰国的普吉、帕提亚,印尼的巴厘岛、吉达海滩、民丹岛,菲律宾的科雷吉多岛、薄荷岛,越南的下龙湾等都是世界著名滨海旅游胜地,无论是知名度还是接待外国游客数量、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都对三亚、北海等地区构成先发优势和集群竞争压力。仅靠沿海省市的政府力量是无法以后发优势实施赶超战略的,更不用说各地旅游部门的力量了。在“十五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和政策储备中,需要从海洋强国和旅游强国的双重视角,将海洋旅游上升为国家意志,由中央政府统筹“由陆向海、海陆协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重构新时代的旅游空间格局。在建设旅游强国的进程中,我们还要引导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辽宁等沿海省市,加强海洋、海岛、海滨等旅游资源普查和市场调研工作,对标环地中海、环加勒比海和南太平洋岛国等世界海洋海岛强国,制订具体的专项发展规划并出台配套政策文件。

发展海洋旅游将极大拓展旅游强国的战略空间,有效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市场扩大、产业延展和国际交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社会经济要素活跃,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旺盛,是我国旅游资源和旅游需求最为集中,也是旅游发展要素和创业创新最为活跃的区域。总体而言,海洋强国战略已经意识到旅游的重要作用,但是旅游强国建设尚未形成高位而系统的海洋战略。旅游部门尚未做好理论研究、数据采集、资源普查和发展规划的准备工作。部分沿海省份虽然意识到海洋旅游的重要性,海南省、舟山市、宁波市、青岛市召开了几次全球性论坛,围绕海岛和海洋主题展开了专题研究,实现了海洋旅游的概念导入和实践探索,部分海滨城市也初步具备了休闲度假的接待能力,但是海洋旅游的国家战略还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撑。无论是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还是市场推广,“海海雷同”特征还是比较明显,除三亚等少数城市,海滨和海岛旅游目的地多以吹海风、观海景、洗海澡和吃海鲜为主。从供给侧和政策面来看,由于缺乏对沿岸城市及其腹地的文化整理、市场研判和产业关联,海洋旅游局限于海滨和近海的初级开发,导致“陆海联动”协同效应发挥不明显。“十五五”期间,规划实施“由陆向海、陆海协同、岛洋联动、产业配套”的海洋旅游发展战略,发挥沿海发达城市的海洋旅游示范引领作用,释放对陆辐射和对海延伸效应,将成为破解资源约束、完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的胜负手,也是国家海洋战略的突破口。

国家要发展


什么样的海洋旅游?


新时代海洋旅游战略要满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是人民的基本权利,是人类长存的一种生活方式,海洋旅游尤为人民所向往。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经验的丰富,会有更多的游客去海滨休闲,去海岛度假,会来到近海参与潜水、冲浪、海钓、帆船等体育活动,也会参加大洋邮轮旅游大连金石滩、秦皇岛北戴河、烟台第一海水浴场、青岛石老人、北海银滩、深圳大小梅沙、三亚天涯海角等经典海滨旅游景区依然会是国民参与海洋旅游的基础体验空间。普陀山、湄洲岛、涠洲岛、长岛—庙岛、东山岛、澎湖列岛、嵊泗列岛、崇明岛依然是海岛旅游的本底资源,也要高度关注南海的岛礁资源,应当也可以纳入海洋旅游的战略视野。邮轮是海洋旅游的伴生物,作为“浮在海面上的五星级酒店”,已经成为国民大众高品质海洋度假的新生活方式。随着上海、青岛、三亚、深圳、香港等邮轮港口建设步伐的加快和运营水平的提升,会有更多的国际邮轮始发、终到和停靠航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邮轮旅游新需求。

新时代的海洋旅游战略要构建“陆海联动、立体出游”的旅游强国新空间格局。海洋旅游的产品设计、项目策划和产业链延伸,要充分考虑沿海城市及其腹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依托城市客源优势和产业创新带动所辐射区域的海洋旅游发展。通过发展海洋旅游,带动毗邻海岸城市的产业升级、结构优化,促进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依托沿海地区发达的经济社会基础, 重点发挥其在市场、资源和要素集聚优势,规划建设“一带两区”,即国家海洋旅游发展带、临海旅游延展区、海洋旅游辐射区。通过空中和海上航线、沿海高速交通网络和长江、珠江、大运河等内河航线,将环渤海湾、长三角、大湾区、海峡西岸旅游区、琼州海峡串联起来,形成城市游船、内河游艇、海上邮轮、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线路相互支撑的立体出游新格局。

新时代的海洋旅游战略要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海洋旅游开发兼顾滨海、近海、中海、远海,海空、海岛、海面、海底,以及海洋空间、季节变化、旅游产品、装备制造等多维耦合,使海洋旅游不仅成为新需求和新市场,也成为新供给和新业态。不同于近年兴起的夜间旅游、冰雪旅游和美食旅游时空延展,海洋旅游涉及面广,集成要素多,要与海洋强国、旅游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相互嵌入,进而形成协同创新的现代海洋旅游业体系。在市场推广和产业创新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旅行商在市场感知、游客招徕、产品研发和品质保障方面的主导作用;高度重视海洋主题公园、海岛旅游度假和滨海旅游休闲等重资产项目在资本、技术和人才聚集方面的集聚带动作用;高度重视铁路、航运、航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与旅游融合发展。要通过旅游消费扩容带动邮轮游艇、海钓设备、海上直升机、卫星导航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加强海洋旅游的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海洋旅游开发不可能,也没必要一刀切,而是遵循“节点—片区—链轴—集群”发展规律,选择海洋旅游发展带的核心区域和重点城市,将 三亚、海口、北海、深圳、厦门、上海、青岛、天津、大连等城市培育成为辐射带动海洋旅游发展的极值区域。结合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发挥沿海城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好海洋、渔业、交通、船舶制造、发改、财政、金融和旅游政策,由点及面,由近及远,序次开发海洋旅游资源。

新时代的海洋旅游战略要培育绿色的、人文的、和平的海上生活方式。值此大众旅游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无论是陆地旅游,还是海洋旅游,我们都将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绿色旅游消费观念。发展海洋旅游要回答好保护与利用的时代之问,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海洋旅游要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和海洋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海洋旅游的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线路、装备制造研发规划,发展海滨、海岛旅游和邮轮旅游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要利用现代科技和优秀文艺作品提升海洋旅游品质。海洋旅游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国际性,国内游客会走出去,海外游客会走进来;国际邮轮、度假酒店、主题公园、购物村会引进来,中国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走出去。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中,旅游业要自觉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以共同价值为引领,讲好中国海洋故事,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实践。

海南旅游发展的


战略突破口在哪里?

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从那时起,海南省旅游发展就纳入了国家战略体系,有关海南旅游发展的政策利好持续释放。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更是为海南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构建了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受政策利好影响,在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部署下,海南旅游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全球海岛旅游竞争力排名第7,在中国特色旅游发展道路的海南探索中形成了一批值得总结的经验与模式。“十五五”期间,海南旅游要进一步发挥第一支柱产业的作用,在“海岛旅游”的基础上,围绕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上海南战略,在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度假胜地的规划中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并从更高层面融入国家战略,从更高水平引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将海口培育成为海洋旅游理论新高地、实践策源地和产业引领地。发展海洋旅游是需要理论引领,也要数据、科技和人才支撑。海口拥有中国南海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海南研究院、海南旅游发展研究院、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海南省旅游学校等政府智库、科研院所和专业院校。海口是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核心区,“两个基地(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和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两个网络(空海国际交通网络和国际经贸合作网络)”“两个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区域门户枢纽)”的重要承载地,也是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琼北经济圈的核心区。截至2023年底,海口市存量经营主体已达263万户,占全省69.66%,海南70%的旅行社注册地也在海口。海口有条件成为,也应当成为海洋旅游理论研究和政策创新基地、专业人才培育基地和海洋旅游产业研发和创业创新孵化基地,从发展理论和产业实践两个方面引领国家海洋旅游新发展。

将三亚和东部沿海市县培育成为国家主场外交地、海岛会客厅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从国民度假地到国际旅游胜地、世界旅游度假区,是国家赋予三亚的战略使命,也是海南必须回答且必须回答好的战略课题。大三亚旅游圈建设有效地连接东部沿海国家黄金海岸、中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西部旅游联盟等发展。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加快发展陈列南海世界级考古发现成果,文昌、琼海(博鳌)、万宁等地海洋旅游新业态培育和规范的制度集成创新成果显著。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愿意加强与三亚市的战略合作,务实推进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世界旅行商大会、夜间经济论坛、旅游数据中心等项目落地实施。

将三沙纳入国家旅游业发展“十五五”规划,打造国土面积最大的世界级海洋旅游城市。三沙是我国最年轻、国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下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陆海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三沙市设有西沙区、南沙区,管辖10个社区,拥有永兴岛、全富岛、七连屿、北礁等美丽的岛屿和礁石,风光旖旎,具有发展低介入型海洋旅游的资源基础、产业潜力和治理条件。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愿意与三沙市共建观察点和实验室,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岛屿岛礁旅游、邮轮游艇旅游、低空旅游、海上特种旅游纳入国家旅游业发展规划,共同建设可持续旅游科研基地。

将海南打造成为“由陆向海”的桥头堡和“立体出游”的示范区。海南环岛旅游公路2.0版加快建设,与东盟邮轮互联互通线路持续增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交流平台取得了丰富成果。“十五五”期间,海南将进入自贸港封关运作的新阶段,与世界联系将更加紧密,旅游业相关政策效应将集中释放。国际航线、航空港和通用机场建设、低空经济、环岛铁路、高速驿站,基础设施与旅游业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和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以“立体出游”交通体系为内地和海外居民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出游选择,以层次丰富、类型多样的海岛海洋旅游产品,以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依托的现代化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引领国家海洋旅游发展方向。



作者 | 戴斌
责编 | 刘鑫
来源 |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

中国旅游研究院
促进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政府智库、业界智囊、理论高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