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切实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通过媒体融合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创新“指尖上”的思想政治育人方式,构建网络育人矩阵,切实提高网络育人能力,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思政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和提升成效的重要举措。
2017年开始,经济管理学部辅导员杨乐老师创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创建并精心打造了学院经济管理学部和乐阳辅导员工作室官方微信公众号。他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对大学生网络思政规律展开系统研究,努力探索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网络思政教育新模式。他勤于思考,善于创新,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凝聚青春正能量,创作了一系列网络文化作品,取得了积极育人成效。以下是他的部分作品展示。
▼
在杨乐老师的《“三朝元老”下野记》中,他回顾了自己作为辅导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和耐心。通过陪伴一位“顽固”学生的转变历程,他感悟到教育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理解学生背后的故事。杨老师坚持不放弃这位学生,最终帮助他找到人生的方向,体现了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篇作品传递了教师用心与坚持带给学生的巨大影响。
在《送给学生丨就业与躺平,付出与成长,在毕业季,听听老杨的碎碎念》一文中,杨乐老师讨论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困惑。他鼓励学生主动就业,指出就业不仅仅是个人选择,还是家庭、学校乃至国家的责任。他认为慢就业虽然有理由,却可能导致与社会脱节。就业能帮助积累经验,认识自我,不应盲目躺平或随意比较职业。通过逐步尝试、调整心态、坚持努力,他提醒年轻人要抓住机会,在奋斗中找到未来的意义。
在《工作案例丨从“心”出发,做好学生干部成长“护航员”》这篇关于高校学生干部成长的案例分析中,作者从学生干部的职能和常见问题入手,探讨了学生干部因学习和工作压力、角色冲突及责任分担不均等因素带来的困惑。针对问题,提出了从思想教育、服务关爱、执行监督和全校支持等四方面的解决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效能,培养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并帮助他们平衡学习与工作,实现自我成长和组织发展的双赢。
杨乐老师在《辅导员说 | 假如辅导员只做一件事儿》中,探讨了“如果辅导员只做一件事儿,该做什么?”的假设,认为“谈话”是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文章指出,辅导员应通过与学生、优秀人士和自己交流,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还能提升情感沟通的能力。文章还详细说明了谈话的技巧,强调用真诚和尊重来激发学生的动力,最终实现情感交流与问题解决相结合。
《爱与成长,浪漫与自由,在520,听听老杨的碎碎念(一)》这篇文章从成长、习惯、心态和珍惜四个方面分享了“老杨”对生活的思考。杨乐老师认为,成长尽管伴随遗憾,却能让人更加坚强。好的习惯会塑造更好的人生,而不良的习惯则会影响命运。他强调心态要稳健,保持适度的钝感力,珍惜生命中的美好。用一种诗意的方式,他鼓励年轻人:尽管生活充满艰难与离别,但仍要心怀浪漫,珍惜每一刻。
文章借“五四”青年节谈论现代青年的爱国、责任感和奋斗精神,表达了对“躺平”等现象的忧虑。作者认为,青年需要保持爱国理智,勇敢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只关注个人利益。虽然生活有压力,但面对挑战应积极前行,避免因放弃而脱离社会。文章激励年轻人脚踏实地,不负青春、肩负责任,展现充满活力的青年风采。
这篇文章讨论了学生恋爱中的常见困扰,从“扩大社交圈”、“顺其自然”、“减少上头”、“保持独立”和“接受现实”五个方面提供建议,帮助学生在恋爱中保持清醒。辅导员要提醒学生理智对待感情,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依赖,注重自我成长并强调独立的重要性,指出爱情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
教师通过网络积极分享对育人实践的深刻思考,是另一种有效的思政育人方式。我们发现,科学的手段、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心态和对时间的珍惜是实现有效育人的关键。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情感交流与支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提升,为学生的未来铺就更为宽广的道路。
终审丨龙瑞全 习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