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 | 寻常百姓的记忆

乐活   2024-12-01 08:26   北京  

去一家小店剪发,迎面墙上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十字绣作品吸引了我的目光,沉淀在脑海深处的记忆犹如开闸放水,涌上心头。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班里要绣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画像。而十字绣正是我喜欢做的事情。能参与这么光荣的任务让我非常兴奋并付出了很长的业余时间。看到我对着画像凝神思索,店主人向我讲述了这幅作品的故事。这位理发师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喜欢收藏,这幅作品是她从京城前门一带百姓外迁时收集的,从落款可以看出,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作品。紧接着她又告诉我,更离奇的是,在一次接待理发客人时,一位老人竟然激动地告诉她,这幅作品当年就是她制作完成的。真是无巧不成书。

我将目光转移到旁边的军用挎包和水壶上,店主人告诉我,这是对越反击战时我军战士用过的东西。墙上另一件白色的鞋套则来自抗美援朝战场。

仔细端详理发馆四面墙壁,发现还有一些记载着陈年往事的老物件:算盘、木梳、竹编簸箕、大小不一的刨子、小木椅、木杆秤以及陶瓷花瓶等。这些个老物件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而对年轻人来讲又是十分陌生的东西。店主人实际上将埋藏在脑海深处的记忆通过这些具体的老物件保留下来,这期间曾经有人想花大价钱买下她的收藏品,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因为这里承载着曾经的时光岁月,这是寻常百姓心目中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



退休以后
退休以后如何开启新的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