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张洁课题组与Matteo Baggioli课题组合作在PRL发表关于活性颗粒物质局域振动研究新突破

文摘   2024-10-31 11:10   上海  


NEWS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软物质与活性物质合作研究组(Wilczek量子中心Matteo Baggioli团队、自然科学研究院/物理与天文学院张洁团队)在活性颗粒物质的局域振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组基于活性布朗粒子体系实验证实了两年前被预测的弦状局域振动及其对应的零群速度色散关系。该研究对理解非晶固体本征振动的奇异性这个上世纪留下的待解之谜有积极意义。相关研究结果以Dispersionless Flat Mode and Vibrational Anomaly in Active Brownian Vibrators Induced by String-like Dynamical Defects为题目在线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3.188302

PRL

Dispersionless Flat Mode and Vibrational Anomaly in Active Brownian Vibrators Induced by String-like Dynamical Defects


研究背景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从玻璃到软的胶体以及生物大分子,从实验观测到计算机模拟,在数量庞大的非晶体系中都观测到了与晶体态密度相比大量低频振动态。这种低频振动态显然并不为某种无序体系所独有,而是由无序本身所导致的现象。那无序与低频振动又有怎样的必然联系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几乎贯穿了整个研究非晶体系振动的历史。大约从十五年前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的一大主流观点逐渐认为这种过剩的低频振动态是一种局域振动。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有人预测这种低频局域振动应该在粒子空间位形上呈现出弦状结构,并且对应于频率不依赖于波矢的非色散关系,即群速度为零。理论研究推测这种弦状局域振动的频率只和弦长度有关系,长度越长频率越低,因此只能贡献低频的振动模式。

研究方法及结果

研究团队通过一个均匀驱动的准二维振动平台,实现对自主设计的非极性颗粒的随机驱动。这些颗粒在一定频率和加速度的振动下,单颗粒的平动速度和转动速度分布均符合零均值高斯分布,所以被称为活性布朗颗粒,类似于热浴中的花粉粒子。利用高精度的图像处理与颗粒追踪技术,能够得到颗粒系统的结构和动力学信息。研究团队在动力学结构因子的信号中明显地区分出除声学支线性色散关系之外的另一个零群速非色散关系。然后通过本征模式分析发现在零群速度非色散关系的出现同时伴随着零星分布的弦状局域振动。在我们的观测结果中弦状局域态的长度尺度也较好的符合之前理论所提出的频率与长度尺度依赖关系的规律。

总结

这项研究用全面可靠的实验结果验证了非晶体系振动的近年的理论研究进展,丰富了对活性颗粒体系的玻璃态的表征与研究,对进一步理解无序对惰性与活性系统带来的奇妙现象有积极意义。


长按二维码查看相关论文




Dispersionless Flat Mode and Vibrational Anomaly in Active Brownian Vibrators Induced by String-like Dynamical Defects

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博士生蒋存源,郑梓涵,陈杨锐博士(现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后研究员),Matteo Baggioli教授与张洁教授。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蒋存源,通讯作者为Matteo Baggiol教授与张洁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的支持。研究团队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交通大学,以及物理与天文学院以及自然科学研究院致以诚挚的感谢!





点击阅读全文 · 查看更多科研进展


SHCAM上交
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成立于2020年,是科技部首批支持的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整合了学校应用数学交叉研究优势资源,依托自然科学研究院和数学科学学院,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分中心。
 最新文章